2025年5月9日 星期五

20250509_輔導團增能研習_自然科學素養試題研討03~生物

 講師:梁湘柔老師

     













      湘柔老師先說明現在的會考題雖然題目變少了,但是頁數並沒有變少,可見現在的題目長度、文字量可能增多了,學生需要更有耐心看完題目作答。目前生物的題目約佔自然會考題50題中的12~13題,因此約佔24%~26%之間。且題目中除了包涵生物學科學習中的重要概念之外,會融入:

  • 生活情境以及圖表判讀

這題除了要考滲透作用之外,也要讓學生確實知道是什麼物質在進出,才能作答



  • 實驗設計與推理應用

這個遺傳實驗,學生要清楚顯、隱性性狀,以及統計數記得代表意義


    • 自然閱讀理解與跨科

    此題不但要讀懂題目,更要知道機率的計算


    • 長文通過率低


    這兩題都是考抽象概念通過率都偏低,但是下面那題因為題幹敘述較長通過率更低



         


          最後湘柔老師提醒,在教學時除了教會學生重要概念之外,也要培養學生時時觀察生活周遭中與自然科學相關的例子,平常也要養成閱讀的習慣,不僅要讀懂文字,也要讀懂圖表,透過養成習慣,適應不怕長文,才能擁有願意花時間讀題目的耐心。




    20250509忠明高中賴志忠老師原校公開課



    單元:密度與水溶液(分層彩虹水)
    說課:
    班級:709(導師班)
    由於班級為七年級,還沒接觸過理化課,因此會利用自製之AI密度、重量百分濃度影片,讓學生先了解密度與重量百分濃的的概念。再利用自行拍攝之分層彩虹水的影片,讓學生觀察與比較不同顏色的水與密度的關係。最後利用實作讓學生了解重量百分濃度與密度的關係。


    觀課:
    1. 在化學實驗室上課,分成六組5-6人一組,採異質性分組。由於今日有模範生頒獎,因此模範生請假,還有一人病假。

    2. 先播放自製之密度AI影片,說明密度的概念,以及密度為質量/體積。
    3.再播放自製之重量百分濃度AI影片,說明溶質、溶劑、溶液間關係。
    4. 看完影片後,老師舉食鹽水、糖水等常見溶液為例子,請同學分辨什麼是溶質、溶劑與溶液。
    5. 播放自行拍攝之分層彩虹水影片,讓學生透過影片觀察密度最大的水溶液是什麼顏色?為什麼?完成學習單,以及書寫小白板。


    6. 給學生四分鐘的時間完成學習單,以及書寫小白板。並說明小組任務以及加分機制。
    7. 請學生舉起小白板,秀出各組的答案,每組都答對,都加三分。
    8. 說明進階任務,實驗桌上有不同顏色且不同重量百分濃度的色素糖水,紅色500mi水+10g糖;黃色500mi水+50g糖;綠色500mi水+90g糖;藍色500mi水+120g糖,請學生將比例填寫於學習單中,並計算重量百分濃度。
    9. 請學生利用桌上之量筒、電子天平、滴管與燒杯,取適量體積之色素糖水,測量質量,並記錄於學習單中,測量不同顏色色素水之密度。並提醒學生使用天平時要記得扣重歸零。
    10. 給予15分鐘,讓學生分組進行測量,並記錄。

    11. 小組舉起小白板,秀出不同顏色色素水之重量百分濃度與密度。
    12. 老師看完各組答案之後,給予回饋與加分。
    13. 進階任務,老師請學生舉出生活中之例子,哪些與密度有關。
    議課:
    • 志忠老師自評:需改進的地方,拖到時間,使得延伸活動無法有充分時間進行;學生對於體積的測量與遺棄的測量不夠熟悉,引響活動的進行;學生的分組與生物課的分組不同,導致小組學生間的默契不夠,討論情況不佳。優點及特色,利用自影片與計時,讓教學的節奏順暢。
    • 漢口國中溱岳老師回饋:學生反應很快,小組成員會互相協助。
    • 大德國中梅真主任回饋:自製實驗影片,讓學生非常專注。
    • 大華國中淑娟老師回饋:利用影片切割時間與重要概念,透過影片讓學生一次只學習一個重要概念。
    • 大道國中祥菁主任:老師隨時走動管理,且能夠隨時調整自己的教學節奏。
    • 梧棲國中湘柔老師:每一段都有引起動機,不是只有一開始上課時,穿插到每一個概念前。
    • 福科國中莉芳老師:雖然志忠覺得時間沒有掌控好,但也因為如此,讓最後的延伸活動利用搶答的方式加分,讓整堂課到最後都沒有冷場。
    • 居仁國中維倫組長:第四組的學生很棒,可以提醒同組成員,不要隨意碰桌上的東西,以及在延伸活動時可以說出機油,他的生活經驗和別人不同,讓其他同學也可以增廣見聞。


    2025年5月2日 星期五

    2K250502_輔導員增能研習_CANVA影片AI實務應用


    講師:沃克資訊股份有限公司 黃信溢老師 地點:大德國中2樓共讀站


    領召校長開場


    老師介紹CANVA更新後新介面

    上午課程老師先讓大家下載今日講義簡報,並透過簡報內的meet連結,進入會議室,由於近日canva有大量的AI更新,但是現在才開始加入的話,要排隊,所以老師要大家透過簡報連結,加入老師的canva教室,以便使用最新的功能。


    選擇影片範本

    大家都準備就緒之後,開始製作影片,老師說影片一開始製作時,一定要先有腳本,有腳本之後,就可以節省許多時間。老師提供了一個「如何減輕工作壓力」的腳本,腳本可以是chapGPT寫的,教本內容包含:主題、前言、5個小標題、小標題內文以及溫暖的結語。

    開始利用CANVA製作影片,從左邊的範本進入,選擇影片並輸入關鍵字,如:工作壓力、頭痛、時間、討論、運動等等,與小標題相關的影片,加入編輯畫面的分頁,由於插入時並不符合頁面,因此可以在編輯畫面中按滑鼠右鍵,選擇「將影片設為背景」就能充滿整個編輯畫面。接下來利用腳本將內文複製貼到影片編輯區內,其他五段也是如此製作。有腳本以及複製格式的功能,果然節省了許多編輯的時間。
    為了讓影片生動,在每段影片與影片之間,可以選擇轉場,要讓整部影片統一,則可以套用到每一段影片。最後再透過元素加入音訊,音訊也能調整大小聲、聲音淡出等功能,覺得已製作完畢,即可分享,可以存成mp4檔案,也可以輸出網址連結,只要分享連結,即可看到影片,此影片是存在CANVA的網路空間,就不會佔據自己電腦的存取空間。

    影片編輯相關功能介紹

    下午課程老師詢問大家大部分製作影片是利用影片素材製作還是相片素材製作,大家回答主要是相片,因此老師再利用「台南旅遊」影片製作來教大家利用相片製作影片。
    由於相片大部分是自己拍的,所以要利用上傳將會使用到的相片先上傳,因此老師提供了一些台南相關的相片素材,一樣先利用素材先選擇片頭影片,再利用圖片素材搜尋一張拿著相機的人像照片插入,調整大小與位置,加入動畫,加上文字與動畫,調整素材出現的時間,同樣需要有一篇針對景點已寫好的腳本,再將文字複製貼上於照片中,可在照片中加入動畫,看起來就會像影片,每張照片在加入轉場以及加入AI人聲音訊及音樂,就能輸出。
    今天一整天老師由簡入深,慢慢地一步一步,螺旋式的教導大家,跟著老師,影片的製作突然覺得很簡單,輔導員們都在討論可以運用在哪些地方,可以用在親師座談會、班級畢業影片、讓學生自主學習的課程影片.......等。
    由於輔導員們雖然都有CANVA教師帳號,但更新的AI功能都還在排隊中,還沒解鎖,等待解鎖完畢,就能擁有強大的教學與學習利器。
    老師隨時指導解決問題
    留言
    分享

    2025年4月27日 星期日

    20250425漢口國中林溱岳老師原校公開課



    說課:
    這個單元是上學期的課程,本學期的課程已經結束,所以學生已經學過了,就當成是複習。而且太陽軌跡在會考中是每年都考的概念,而且概念較抽象,溱岳老師透過教具實作,讓學生了解太陽軌跡、四季、太陽方位、日升日落時間、正午影長以及白天時長的差異。

    觀課對象:九年級常態班25名學生
    1. 在原班教室進行授課,學生4~5人一組,隨機分組。
    2. 先利用電子書中的影片連結觀看四季影片引起動機。看完影片後說明小組競賽規則與獎勵,並利用影片中的內容提問,:影片中有一個錯誤,請說明錯誤的地方是什麼?(夏至日期錯誤)。影片中有提到一個科學家,叫什麼名字?(克卜勒)
    3. 電子書連結第二部影片:太陽軌跡與四季。
    4. 發下小地球儀模型、支架及紅、藍、黑三種顏色的簽字筆。
    5. 請同學將小地球儀模型放入支架,並利用紅色筆畫出北回歸線、藍色筆畫出南回歸線、黑色筆畫出赤道,完成的組別舉手讓老師檢查,可以加分。
    6. 說明以地球為本位,觀測到的太陽軌跡,只會在北回歸線與南回歸線中來回移動。
    7. 發下天球模型,請同學將小地球儀放在支架上躺平,將天球模型北邊朝前,對應小地球儀,用三色筆畫出夏至、春秋分、冬至等太陽軌跡,畫完組別舉手,請老師檢查與加分。

    8. 發下麻繩,請小組測量剛剛在天球上畫出來的線條,以春秋分為標準,夏至的太陽軌跡長度與冬至的太陽軌跡長度有何差異?
    9. 回扣學習單回答四季、太陽方位、日升日落時間、正午影長以及白天時長的差異。
    10. 發下歷屆會考與太陽軌跡相關的題目,請同學快速作答,老師快速檢討。

    議課:
    1. 大德國中黃梅真主任:班上的同學每一位都很投入,老師使用地球儀、天球、簡報與動畫的帶動,讓孩子很清楚的知道地球儀與天球上面畫四季,每一位學生的學得很起勁。因為我以前國中都在打球,所以這裡我都不懂,但在這堂課,我都有聽懂是很有趣的一堂課。
    2. 四箴國中黃家琪組長:透過這個教具的操作幫學生去理解抽象概念,溱岳老師開發出這個教具真的很厲害,一個老師光是將書本教好就已經很困難了,溱岳老師還撥其他時間去做研發教具我覺得是一個典範。再來這一堂課的教學策略是很多元的,轉換也非常的順暢,從影片、問答、模型操作,一個步驟一個步驟,帶學習單的問答跟會考題的演練,老師與學生互動都很很很溫暖融洽。學生參與度很高幾乎百分之百參與。可以調整或改變的部分,就是後面那個會考題的部分其實我覺得可以當回家作業,可以印一人一份而不是一組一份,針對這個部分去做複習跟跟練習。第二個就是第二組的同學把天球畫錯了,簽字筆擦不掉,老師可以提供新的讓他們重畫,因為他們一旦畫錯之後就不容易跟上,參與度就不高。最後測量日間長度,可以直接給他們皮尺,這樣就可以直接測量出長度。
    3. 大華國中許淑娟老師:這個班真的很乖巧,每一位學生都安靜等老師來,每一個任務都認真投入。溱岳老師利用教具將抽象的概念具象化,使得難懂的概念變得容易理解。課程中利用多種不同教材,包含影片、提問、教具實作、學習單、會考題等,讓學生不斷複習,讓概念精熟,在當中的教材轉換過程也很流暢。需要改進的部分,第一:看影片前,老師先跟說明我要你們看什麼?我會問你問題,讓學生能夠知道他們需要注意什麼?第二:加分的部分,可以具象化。老師將加分寫在自己的小本本裡,雖有說明哪些組別表現較好,如果有寫在黑板上,就能清楚看到自己需不需要加強或改進。最後,做歷屆會考題已接近下課,或許在前面的實作時間可以稍微調整,就能好好做完會考題。
    4. 忠明高中賴志忠老師:感謝各位把我剛我想講的都差不多了,所以我只要局部講一下就好了,所有學生都非常投入,分組討論與實作讓太陽的軌跡運動抽象的概念,透過課程的設計具象化。最後的學習單學習,統整整堂課的學習內容,使得整堂課呈現多元的評量策略。最後會考題出來時,原本師生互動得很好,突然出現會考就有點冷掉,所以剛剛家琪老師提到當回家作業也是不錯的策略,但是時間足夠的話,能夠利用課堂中討論,我覺得也是蠻不錯。

    5. 溱岳老師回饋:地科在平常上課時其實這個單元不會花這麼多時間,通常只是帶過而已,今天就是利用課程已經結束,用公開課來複習這個單元,我才能夠利用這些教具來優化概念。 

    2025年4月25日 星期五

    20250425_輔導團增能研習_自然科學素養試題研討02~地科

     講師:林溱岳老師











         老師在說明地科會考題時,說明他會先秀出題目,然後分析題目要問的概念,以及透過圖示分析,讓大家理解內容,再進行下一題分析。但老師也說明地科的題目,不僅僅只是文字概念而已,而是要透過圖像來理解地球上發生的天氣、天文或是地質概念。

    例題:

    這題就是圖表的判讀,要重圖中的資訊讀出符合的描述

    例題:

    這題就要將文字轉成符合的圖片,考的是文字理解


    例題:

    這題由於資訊不足,因此考的是學生的問題解決能力


    例題:
    這題需要文字與圖形相互驗證,選出適合的選項


    例題:
    透過文字說明抓出特徵關鍵字,做岩石種類的分類


    例題:
    由於颱風為低壓、氣團為高壓,一樣是特徵的分類



          結語:地球科學發的現象,皆是藉由觀察歸納而來,觀察時常藉由圖表的紀錄以及特徵的分類,因此在教學時需要特別注意示意圖的動態說明。

    2025年3月21日 星期五

    20250321_五權國中到校輔導



    帶隊校長:立人國中舒富男校長

    講師:福科國中何莉芳老師
    1.為學生學習而學習,AI的運用也是
    2.加入Google Meet如果使用【伙伴模式】就可以避免聲音的干擾
    3.老師可以書寫自己的AI使用經驗,未來AI領導力是一種重要的人才培育能力
    4.在談AITPACK的時候先談無法逆反的教學改變,當代是跨領域、個別化的學習歷程,教師扮演多樣、多重的角色,某些地方我們還可能要先跟現在的學生、現在的趨勢來學習
    5.當老師一定具有PCK,當AI X SAMR,最終會否允許增創無法想像的新任務?(與過去的科學家對話,或是音像的創作)

    6.【看懂電費單】的課程微整形,結合SDGs (何莉芳老師製作)
    (【Holiyo】登入需要網路,但登入後可以直接離線使用,這個平台是一個遊戲設計很常用的平台)
    (直接點入網址體驗,20分鐘的時間。與AI對談生成整個活動)
    7.學生體驗完之後,再進入課程的介紹ppt;結合節能行動與責任消費的內容,是莉芳老師與ChatGPT共備的產出
    AI可以幫助你 (註: 如果直接跟它說以「密室逃脫」的遊戲模式進行情境包裝與關卡設計,對話會不會更容易直接出現想要的結果?)
    8.AI的對話可以用來班務處理、案例適法性分析,也可以用來審題(題目分析或是依據會考題目的指標來修改試題更生活化)、命題、配分參考等。學生可以使用教育部的e度的生成式AI(因材網)

    9.AI不會取代人,只會取代不會使用AI的人。但是也不用資訊恐慌,不一定要強行融入,只是要找到自己用起來最舒服的模式!促進學科內容的理解! (結語) 

    20250321_東勢國中到校輔導

     主題:會考試題趨勢及分析、素養導向評量試題

    帶隊校長:至善國中趙育興校長
    主講:忠明高中賴志忠輔導員



    育興校長開場及勉勵:
    傳統的教學工具如課本、評量、多練習和實驗依然重要。然而,現在學生可能缺乏自主練習的習慣,且過於重視分數而不願意反覆練習。因此,利用科技輔助學習,例如線上題庫或數位教材,提供學生反覆練習的機會,也減輕教師批改負擔。另外,形成性評量很重要,教師可以利用考試引導學生學習,讓學生邊考邊學甚至可以獲得成就感。差異化教學也能透過分層設計評量內容來實現。校長也提到學生的學習有『共現性』,如果學生喜歡老師,就會喜歡老師授課的該科目,因為喜歡該科目,學習表現就會比較好,學習表現好又更喜歡這個科目,不斷循環。所以老師不要對分數斤斤計較,學生會更有成就感,學習表現會更好。

    志忠主題分享:
    1. 會考整體難易度屬於中間偏易,透過難度與鑑別度分析,共50題的自然會考題屬於難題約7題,中間35題,簡易約13題,可見符合難易適中的情況,而且題目也都具有鑑別度。由此可見,這代表老師的教學不需要再去教很深很難的東西。
    2. 根據研究統計,自然科成績與國文、數學有顯著相關,所以國文學習與數學學習較佳的同學,自然成績也會比較好。
    3.親子天下統計十年來的會考題目,題目是越來越簡單的,所以5A的人數越來越多,5C的人數越來越少
    4.老師可以自己根據會考每一題的通過率做一個統計圖表,從圖表中可以發現,前10題通過率約0.7以上,接下來會不斷下降,直到第34、35題左右通過率會下降到0.3、0.2左右,後面的題組通過率又再上升。所以可以跟學生說要把握前面難度較低的題目,掌握拿分。
    5.會考題多數題目的鑑別度皆在0.4以上,皆屬於優良試題,代表能夠鑑別出程度高與低的學生,因此要告訴學生,不要幻想用猜的可以得高分,還是要有實力才行。
    6.會考題的趨勢就是文字多、情境多、實驗變多、圖表多、沒有複雜的計算題,因此要訓練學生解讀圖表以及文字理解的能力,並且需要訓練學生將科學概念應用於生活情境的能力。
    7.自然科的特色就是探究與實作,因此實驗題絕對是必考,一定要確實理解實驗中所要呈現的觀念與變因控制。
    8. 跨領域、跨章節與跨單元的命題已成為常態,題目可能融入其他學科的概念,不是只有自然會這樣出題,其他各科也是這樣。
    9.統計各科會考題字數,數量皆很可觀,考生必須在有限時間內快速且準確的閱讀理解,提取所需要的資訊,批判思考及邏輯推理的能力,需要靠平時教學時就要訓練。因此老師可以從科普文章、科學新聞中練習出題,讓學生平常就能夠練習習慣這樣的題型。
    10.學生在國中學習的這三年中,老師可以和國文科老師合作,推廣科普閱讀,各家書商也都有提供素養命題的科普閱讀題,也能跟業務索取這些資源,可以在彈性課程中多練習,或是當成寒暑假的作業讓學生完成。
    11.自然科學習中含有各種專有名詞,每一個專有名詞的概念都要很清楚,才能把握基礎題。
    12.由於會考是從題庫中取材,教師也可以主動參與會考的命題工作,看心測中心會採用哪些題型,就更能深入地了解命題趨勢。
    13.自然科會考會融入的議題大多與環境保育與能源為主。

    交流時間:
    淑娟輔導員:最近生物進度正在上遺傳,遺傳題目很適合訓練學生閱讀理解,因為遺傳的題目可能會告訴你顯隱性的特徵,或是遺傳實驗的結果,甚至會有族譜圖或是實驗統計表格的呈現,每一題都需要從文字或圖表中提取訊息才能回答,也因此題目都很長,很適合用來告訴學生要有耐心讀題,且從文字圖表中找出線索,題目都不難,找出線索就能輕易答題。
    志忠輔導員:翰林有出閱讀時事與閱讀科普,有理化、地科篇,老師可以從現有的資源中挑選你要的文章與題目,讓學生一週寫一篇。因此可以跟出版社索取這些資源,讓學生多練習。
    東勢國中羅校長:雖然我不是自然科老師,但我在後面學習也學到很多。
    東勢國中理化老師提問:素養題文字太多、圖表很多,如果關鍵字有粗體表示,可能有利學生閱讀。請問出題時大家會用粗體字呈現關鍵字嗎?
    志忠輔導員回覆:出題時一般只有反向題,何者錯誤才會有粗體字題式。但在平常教學時可以利用讀課文抓關鍵字練習,讓學生熟悉閱讀與迅速抓出重點。會考是最後的總結性評量,當然要靠平常的累積與練習,才能夠在最後有良好的表現,因此要將這些我們需要學生學會的閱讀理解策略、圖表分析解讀,都要分散在平常的教學中,才能有充分的準備面對會考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