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大師培中心、台大教發中心、公益平台與誠致教育基金會在2014/01/25辦理的「翻轉教室工作坊」,不論是在事前的準備或是當天的內容,都受到相當好的評價,在會後也引起了許多的討論,其中,最多老師們關心的是「是否有足夠的電腦與網路設備可以讓學生觀看影片自主學習?」以及「如何知道學生是否有在課前預習?」
看完老師們所提的疑惑,身為工作坊講者之一,想嘗試分享一些自己曾經使用的方法,希望能提供一些翻轉教室的經驗給老師們參考,更希望能透過這文章抛磚引玉,讓更多老師們能分享他們更多更棒的經驗與解決之道。
「是否有足夠的電腦與網路設備可以讓學生觀看影片自主學習?」
要讓學生在家自行先觀看影片來預習確實會遇到一些困難與限制,我自己在實施翻轉教室時也不例外,一樣會遇到學生家裡沒有電腦或網路設備,或是家長不認為電腦可以用來學習的狀況。然而,硬體的部分如同我先前文章意義是三小?第一節生物課的教學記錄引用行政院研考會100年縣市數位機會發展現況的資料,早在四年前,台灣地區的學生家戶電腦擁有率已達96%,學生家戶連網路也超過92%;同樣的,在行政院研考會102年個人/家戶數位機會調查報告也指出,我國12歲以上民眾家戶電腦擁有率自2006年的81.6%上升至2013年的88.5%,成長6.9個百分點,家戶電腦擁有率趨近九成;家戶連網率自2006年的74.5%上升至2013年的85.5%,成長11.0個百分點,從整體趨勢觀之,二者呈現穩健成長趨勢。進一步針對學生家戶電腦擁有率觀察,屬數位原生世代之學生,其家戶擁有率自2006年的92.2%上升至2013年98.4%,學生家戶電腦擁有率趨近於百分之百,資訊近用程度高。
由上述報告得知,學生家庭缺乏硬體設備的比率其實很低,對於我們推動以學生為中心的翻轉教室教學模式相當有利。若遇到班上少數同學家中無網路可用時,我的作法是將家中閒置不用或更新汰換後的電腦帶至學校供學生使用,學生也可以利用下課、午修與放學至辦公室借用電腦,相同的,引入圖書館、文化中心、社會局、家福中心或其它社福機構的相關資源也相當重要,可以提供弱勢或低收入家庭學生的學習資源。家長認同的部分,利用親師座談會與網路社群等方式,與家長們分享教學理念與學生的成長(這部分其實自己較少著力),教學改變七年來,大多數的家長們都能認同且支持,學生也在翻轉教室的教學模式中獲得不錯的學習成效。
「如何知道學生是否有在課前預習?」
在回覆「如何知道學生是否有在課前預習?」這個問題之前,可能得先釐清何謂「課前預習」?典型的翻轉教室中,要求學生在課前觀看已事先錄好的線上影片,然而,我認為翻轉教室未必一定要使用影片,翻轉教室的重點應當在於以「學生為中心」的自主學習,因此,透過紙本的課本與講義等亦可達到類似的成效(在生物科使用影片的效果很好,但我相信當學科不同或學習階段不同時,作法應當會有一定程度的差異,老師們可依需求自行調整)。
紙本預習(含課本、教師自編講義與預習筆記)
在紙本資料的部分,想確認學生是否有先閱讀,可以透過標記、劃線或筆記的有無來確認,我想這是老師們都已經具備的能力。就像下方兩本課本,雖然都是劃滿線,但老師們一定有辦法判斷誰有預習?誰只是把課本文字畫上顏色?
下圖顯示的是學生筆記的成長,除了能準確地找到課文重點,截取段落主題與大意,更能自行搜集與整理相關資料,進行加深與加廣的自主學習,真的很難想像在國中生物課本上可以看到「神經細胞電位內負外正,刺激產生的動作電位包含極化、超極化與去極化」;「根毛是由成熟區的表皮細胞向外突出,屬於不均等分裂」;「動脈分成三層,包含由內皮與鬆散結締組織的內皮下層、膠原成分多且膜上帶孔的中膜、以及由彈性與膠原纖維構成的外膜」。最神奇的是,把學生抓來尋問,還真能說得頭頭是道。然而,學生間的筆記能力確有差異,若想進一步希望學生能透過閱讀培養其閱讀素養,這部分的能力是自己目前較不足的,因此,若有機會,很想跟國文老師請教,看看能否將語文的閱讀策略融入理科的科學閱讀中。
在影片觀看部分,要確認學生是否有觀看影片其實相當容易,且在不同平台上幾乎都有相對應的方式。另外,因為各平台的功能都相當強大,受限於篇幅僅就「如何知道學生是否有在課前預習?」這個功能作簡單介紹。
均一教育平台
均一教育平台由財團法人誠致教育基金會創辦,目標是透過雲端平台,結合『翻轉教室』,提供『均等、一流』的啟發式教育給每一個人。均一教育平台獲得美國的Khan Academy(可汗學院)的授權,除了把Khan Academy已錄製的大量優秀教學影片中文化,重新錄製符合台灣課程的教學影片(中文發音),更把Khan Academy這個很棒的軟體平台帶回台灣,用來協助我們的學生自主學習,而這麼多的付出都是無償的,換言之,均一教育平台的所有服務,都是提供免費提供給所有人。
均一教育平台採用Khan Academy的系統,所以是將每部影片切為750等分來記分,同時,必需等到影片觀看完90%以上才會被系統判斷為「已完成」(若有錯還請指正)。
除了有系統性的教學短片,均一教育平台還有互動式練習題、徽章蒐集機制與教練功能,互動式的練習題可以提供逐步的提示,依照學生的需求給予不同的鷹架,是很棒的動態評量系統;徽章制度比較類似線上遊戲的虛擬寶物或等級,可以引起學生的學習動機,雖然在學理上是屬於行為學派的作法,但我們班孩子還蠻吃這一套的;在教練功能中,老師可以很清楚地知道學生的學習狀況,不論是觀看了那些影片、學會了那些技能,甚至是遭遇到的學習困難與學習歷程,都能在平台中清楚地呈現,因此可以給與孩子不同的教學引導,是教師進行差異化教學的好幫手。若想進一步瞭解均一平台的功能,下方有敏豪錄製的導覽影片可供參考,說明得非常清楚呢。
(均一教育平台的功能真的超棒的,而目前較完整的科目是數學科,因此希望能有更多學科的教師能共襄盛舉,一起來參與影片錄製與設計各科習題,讓平台可以更加充實,也能嘉惠更多的學子)
1Know-知識管理平台
在1Know平台的部分,學生除了可以選擇想要學習的「知識」,也可以透過簡單的步驟建立屬於自己的知識,並與他人分享,這是一種以學生為學習主體的好方法。教師端除了建立教師的課程外,亦可以使用「群組」中「活動」功能,清楚地瞭解學生觀看影片的狀況,及其所遭遇到的困難。以下圖為例,1Know會比對影片長度與學生觀看時間,因此只要將滑鼠移至格子上,就可以清楚地看到學生觀看影片的時間資訊,而圖中不同顏色的格子也具有不同的含意,白色格子代表學生尚未開始觀看影片,橘色格子代表學生正在觀看該段影片,綠色的格子代表學生已經看完(觀看時間大於影片時間),紅框框表示學生自認為已經看完所以勾選完成(觀看時間小於影片時間),因此,教師只要看顏色,就知道學生看影片的狀況,換句話說,那些人有預習而那些人沒有?一目瞭然,另外,格子中的數字是代表學生觀看影片時書寫的筆記數目,只要點選數字,就可以輕易地看到學生打的筆記內容,亦是教師判斷學生學習狀況的良好依據。
1Know知識管理平台的筆記功能受到學生們的喜愛,可以一邊觀看影片一邊進行記錄,包含文字型式的編輯(影片內容大意、心得、觀看影片產生的疑問、延伸的相關資訊等…),也可以針對影片的畫面標畫線或標記重點等,詳細的功能就不多說,請自行參考下方的影片介紹。
Moodle數位學習平台
Moodle數位學習平台的功能相當強大,給予教師相當大的自主空間,也因為有眾多的功能可選擇,所以使用的介面較複雜,對剛接觸資訊融入的老師來說,可能會有一些資訊的門檻要克服,然而,若是可以跨過那小小的門檻,Moodle是個非常非常棒的數位學習平台,不論是課程內容的建置、學生的帳號管理、課程活動的設計、成績評量的管理或是課程的管理都包含其中,使用的教師幾乎可以利用Moodle打造出自己心目中理想的數位平台。
Moodle是一個開放原始碼的自由軟體,我從1.9版開始接觸,目前使用的版本為2.5版,截至目前為止,官方網站提供1.6.9版到2.6版2.6.1版供使用者免費下載,雖然版本看似很多,但對我這種非資訊專長的外行人來說,能發現的唯一差別只有平台介面長得有些許差異,換言之,所有的版本都符合我的需求。
下圖展示的是Moodle數位學習平台的報表功能,其包含日誌、活動報告與課程參與三個選項,簡單來說,可以依照課程或時間來顯示使用者操作平台的記錄,而教師就可以利用這個報表功能,得知什麼學生(帳號)在什麼地點(IP位址)進行了什麼學習活動(動作與資訊)。以下圖為例,在2014年01月30日(學期結束後的寒假第十天),我發現自己導師班有兩名學生在附夕夜吃完年夜飯後,自動自發地在平台上自主學習,其中一人主要在進行線上評量,另一人則在編輯單元重點筆記。(過年期間非但不好好玩,竟然在Moodle平台上跨年的行為,我完全無法理解,開學後要抓來好好輔導,希望我的學生們可以認真學習也要努力玩樂)
結論:
1.台灣地區學生家戶電腦擁有率在2013年已達98.4%,對大多數教師與學生來說,硬體設備不足已不再是推動翻轉教室的阻礙,針對少部分的弱勢學生,可使用公共資源或引入社會資源給與協助,另外,若教師在推動翻轉教室時能與家長有良好的溝通與互動,將可獲得事半功倍之成效。
2.不論老師們使用的資訊平台為均一教育平台、1Know知識管理平台、Moodle數位學習平台,或是像我一樣逃選各平台中自己需要的部分,要在課前知道學生是否有先觀看影片是件相當容易的事,所以老師們面臨到的問題應該不再是「如何知道學生是否有在課前預習?」而可以調整為:「我如何讓學生願意在課前先預習?」、「當學生皆已課前預習時,我在課堂上要進行什麼教學活動?」或「當我因翻轉教室擁有課室中時間的自由時,我希望能培養學生擁有什麼能力?」
3.依據行政院研考會102年數位機會調查報告,有33.1%的12-14歲學童已在最近一年有利用網路進行單向線上課程學習,可見得將iPad、數位教材與線上課程等科技與教育結合已不是新鮮事,數位學習也成為現今教育的趨勢,如同「學習的未來」(Future of Learning)這部紀錄片中所言,教育科技不僅改變了課室中學生的學習方式,也重新塑造了學生、知識、師長、學校與社會的關係,「老師不再只負責知識的傳遞,而是必需教學生提出對的問題,然後由他們自己找到答案」。
“This is the first generation of people that work, play, think and learn differently than their parents,…
They are the first generation to not be afraid of technology. It’s like the air to them.”
原文發表於:鍾昌宏輔導員部落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