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月9日 星期五

103年國教輔導團自然領域初階研習心得(上)


9/22-9/26 到豐原國教院參與30小時的研習,以下是我的研習心得(上)。



1. 教育部政策宣導(黃茂在) :介紹十二國教課綱的目標,及在外來教育上的課程規劃。
喜歡這個:『自發、互動、共好』的概念。之前就被預告,新課綱的生活科技將從自然領域中獨立,授課時數會減少。而且彈性課程還不能用於學科,得著重在探索 課程或社團活動…等。自然課程將會怎麼走?我認為理化實驗也是探索一部份,搞不好~或許因為這樣,未來會更多重視實驗或小型探究、專題。讓理化從”傳統學 科”會變成”術科”呢!

2.學習共同體之理論與實踐(林莞如) :介紹合作學習與學習共同群體,公開觀課及議課是未來的走向。
莞如老師最喜歡的身份是biotop的皮卡彎,這也是我最熟悉她的身份。在此之前已經見過多次,但從為札實地聽她演講。莞如老師用溫柔與堅定的方式分享合 作學習與學習共同體的實務經驗,也分享去日本觀課的經驗。對她的細語印象深刻。老師教的好,以柔克剛,不需擔心上課討論聲音大。之前不懂觀課,以為是評鑑 老師,後來才知道原來是觀察學生的學習情況,透過這場分享,對觀課備課與議課也更深刻了。藉由分享討論讓我們討論學習共同體,『學生要學習共同體,老師也 要學習共同體。』、『上課是有意義的學習,下課就會安靜,若上課忍耐,下課對學生來說就是解脫。』她的幾句話直到現在還令我深受震撼,反思學習中。

3. 國民教育輔導團之定位與功能(趙育興):『如果去宣導被嗆被質疑,會如何做?』拋議題讓夥伴討論並分享。
這是很有趣也很實際的議題,不是考輔導員機智:『這位夥伴很有想法,推薦來到輔導團。』也不是要讓輔導員與臺下老師辯論,而是讓大家順便思考”輔導員的角 色”。 輔導員其實只是代為宣達,不必硬碰硬!如果是政策性的問題,不要孤軍奮鬥。帶著長官,難題由長官解,或著是記錄下來代為轉達。另外也容許不同的聲音,會質 疑的老師其實也代表有話想說,留幾分鐘讓他說一下。『做別人的工作,學自己的功夫。』或準備一些活動,讓他們專注。或是用轉化的方式,雖然是這個題目,但 我們轉化成我們擅長且想講的東西。我喜歡高雄團的方式,強調是為老師們服務,他們會低姿態,會讓老師知道他們是來支援、服務,也難怪高雄團能獲得卓越團 隊。輔導團是服務的,並不代表我們是高高在上。所以態度要柔和,不要太硬。

4. 教學創新與資源運用 1以探究教學為例(曾秋雲):鑽木取火實作與探究、綠豆湯與天氣教學設計分享
秋雲老師從鑽木取火的實做對取火的歷史演進就行探究討論,全場絕無冷場,收獲與趣味多。她並將歷年的科學實作放在網路上,將課程內容無私的分享。也以綠豆 湯為實例,教大家如何應用在水的三態與天氣的教學上。操作鑽木取火教具過程,我也學到人生哲理,『慢慢來,順著節奏不要急,穩定之後再加速。太急轉到底就 會停,不必到底,它會自己再迴轉回來……』上課老師時,老師自己覺得好玩,小朋友才會覺得好玩,秋雲老師親身示範她的教學熱情與對科學的狂熱!


5. 網路資源介紹與應用(黃紹維):介紹素材資源、社群資源、線上學習與雲端服務
分享很多資訊應用,為了這一堂課,他也從FB上討論去了解要在這一堂課跟老師們分享什麼,一夜之間獲得30多個回應,實際應用社群與網路的魔力。對其中一 段許芳宜TED的影片最有印象。『我們不知道的東西並不代表對全世界的人沒意義。這只是代表我們是井底之蛙。』他教我們如何透過網路跳出井底,分享很多網 路資源,教協作平臺與線上簡報、教以圖搜圖,有很多我還不會的技巧。最有感觸的是這句話:『不只取用,也可以供應。』我也從取用,慢慢轉為供應,在網路上分享教學經驗!我認為,取用是學到招式,而供應能夠提升內功!


續篇請見:103年國教輔導團自然領域初階研習心得(下)


103年國教輔導團自然領域初階研習心得(下)

以下分享我參與輔導員初階研習的心得,這是第二部份:

6. 教學觀察與會談技術(王美玲):透過討論發表,以會考試題為例進行課程構思、POEC。
看不出已經教書26年,美玲老師以爽朗自信的口語表達,帶大家從會考題目去POEC利用分組討論的方式。講共同備課,老師本身也是學習共同體。因為人總會 強化自己比較擅長的地方,透過與不同專長老師的交流共備,重新審視自己的教學,透過共同備課重新找回之前被遺落的部份。我在這堂課與組員討論過程中,也跟 子豐老師學到如何以農場與狗的類比方式來教原子結構,我和組員進行了迷你版的共同備課。

7. 閱讀推動策略~科學閱讀的理論與實務(吳敏而):科學閱讀與探究、科學單張的介紹
一篇好文章可以引起學生更多想法,也能讓老師來引導學生去有目的的閱讀。講座以曾志朗的鳥一文為例,親自帶大家體會它如何引到學生藉由科學閱讀來學習”探 究”。合適的文章可以用來達到教師要的目的。我自己也透過這堂課想起我要做的科展研習,也許就以這一篇文來說,還是有很多可以討論,也許就是老師引導學生 的第一步,要做科展不是老師自己想,但老師若能有方法慢慢收斂學生的想法,就較容易能提供學生具體方案。講座的口語緩慢,的確要非常專心才能聽懂,她說慢 才能讓大家思考。果然這一堂是非常需要思考的。閱讀是引起動機也可以是讓學生自學,從文章中自己聯想到什麼,最後還以飛行的蛇為例,讓大家進行討論。

8. 教學創新與資源運用(趙育興、羅慶璋):育興老師分享生物創意教學經驗,慶璋老師分享評量、WISE。
育興老師從菱角瓜子開始教果實,也帶學生複製化石、戶外上課談落葉堆肥分享許多教學相片。以顯微鏡操作實驗為例,分享它的多元評量與課程設計,他在六張桌 子做不同主題讓學生去觀察顯微鏡各個構造。用九宮格的方式展示教學目標。聽了之後其實發現很多老師們都在做,只是缺乏包裝。singer老師也分享他自己 曾經有過的一些被投訴的經驗,與他如何改變的過程。並鼓勵大家:『累積每天小小的滿意,才有能量繼續走下去。』課程的一條龍~ 課程、教學、評量、反思,課程要循環。他的想法:共同觀課的重要是公開同一個單元共同備課,也就是選公開課來共同備課,順便可以看效果。『專業是可以被考 驗的,不是只會煮一種菜而是會煮好幾種。』羅老師講動手做與任務檢測標準,例如降落傘不讓水灑出來,滯空時間、操作技能,成品創意。設計風鈴草圖,製作 等。並介紹WISE課程,這個資訊融入教學非常有意思,下課後再聊才知道羅老師還曾出國和工程師與老師們一起研發最適合學生的課程與介面呢!


9. 教學創新與資源運用2~以校外教學為例(張崴耑):以校外教學為例,風聆老師親身示範活用資訊與創意教學。
雖然在教室內,但透過google earth帶著我們去臺灣各地,藉由找房子,去認識斷層、古地名、墓地、水文等資訊如何結合,分享如何在校園周圍設計迷你的戶外教學,也分享在教師社群中 共同開發廟宇參觀的模式。最精采的是下課的工商服務時間,他的資訊融入與簡報筆吸引大家注意,於是也外加一小堂如何建置無線環境與應用的微課程。

後來分享他的創意活化教學,為了讓學生對地名有印象而設計簡易好計的歌曲,例如有趣的臺中特產之歌,利用國旗歌去改編,用唱的方式學特產、學古蹟、學地 理,學生也能自行設計改編,強。左手臺灣地理、右手是臺灣歷史,身體也能學。風聆老師的搜秀資源網,將教學資源分享共享,真的很棒!原來google earth這麼好用,原來加上創意,學習這麼有趣!

10. 多元評量與補救教學(林如章):運用國內外評量試題,與日本影片,帶大家反思如何進行探究式教學。
林教授活用日本NHK的影片,來對照臺灣科學教育,親自示範可以從何處進行引導教學,給老師研習真正要的東西。『為什麼要學?學什麼內容?怎麼學?學了有 什麼用?』另外,林教授也提醒大家教學設計要注意單元之間要如何「架橋」,並指導四格簡案POEC的概念,說明如何檢核課程與教學過程。有一張大樹的投影 片令我印象深刻,樹上的果實花朵是顯性的成效(知識、技能),可是在底下,支持大樹的卻是隱性的情意(興趣、意願、態度)與能力(思考、判斷、表達) 。大部分的教學都只看到顯性,也容易被量化。而隱性的部份也是我們要在意的,而且很重要。

11. 教學實務協作與推廣(胡秀芳): 介紹央團,並從科學展覽會、探究教學、校外校學、科學閱讀……等面向進行分組討論。
分享央團在做的一些事,也鼓勵大家有什麼想法,讓央團協助我們做到,例如偏鄉科學活動。我喜歡她一開始的說的互助成事。分組討論央團的議題,採用NEWS 討論法,分四個面向:筆記、興趣、恐懼、建議。因為時間有限我們這組討論科學展覽會、探究教學、科學閱讀。其中科學閱讀這一塊,夥伴分享他們以社群方式成 立小工作坊。而科學展覽會,大家則各有想法,這是各地輔導員交流,分享這一年的心得或成果。我自己是沒參加過,所以很好奇在這一場盛會上,將會看到什麼。 也因為我是新鮮人,所以這最後一場交流討論中,與第六組組員交換各縣市輔導團的做法,學到不少撇步。

綜合心得:
這次的研習活動幾乎都是討論分享,一天作好幾個小時,忙得很。在各小組報告回饋時聽到不同老師的想法,有機會與來自不同地區老師共同交流,各有不同專長在科學教育上努力著,真是開心又榮幸。也因座位之故,與新認識的子豐、明琪、佳璋老師更熟悉呢!
印象深的是隱藏課程~大碗公分享。林子豐老師端出超讚的一大碗,令人感動的不是分享理化教學,而是他分享如何由市區大校教務主任轉到偏鄉小校當專任老師的 歷程,分享他如何在全校不到100人的賓茂國中,發展面山教育、體育教育,回到初衷,真正當一個陪學生愛學生的老師。子豐老師所分享的內容已經超越科學教 育,可惜時間不夠。他能端的菜~是可以講好幾個四小時的滿漢大餐!
育興老師的二支空氣槍與1000元紙彈也是好菜,下課加碼吸引好多老師再去詳聊。第二支空氣槍甚至能為下一堂講師開場,下半部變身為阿拉丁的神燈,透過絕熱膨脹產生的煙、聲音,引出優質的名師~風聆!
最後一天甫宜老師的分享,更是讓我們見識科學狂人的魔法魅力以及高雄團的團隊分工與合作。甫宜老師專程從高雄快遞科學玩具,用風趣的口條帶領著大家進入科 學魔法,果然就如同他所說的,如果是看相片只看道具太可惜了,從他生動精彩地串連引導下,才知道魔界大師是如何帶著大家進行探究與挑戰。
會走上部落格寫作之路,也與甫宜老師有淵源。十年前在高雄的一場研習中,謝老師帶我們玩終極平衡,也分享伽利略溫度計與喝水鳥等科學玩具。調到臺中教書之 後,我開始學謝老師收集科學玩具,並試著引導教學,慢慢將我的心得整理分享在部落格上,而開始了zfangの科學小玩意。只用鐵絲、牙籤與螺帽的終極平衡 遊戲,則是我的最愛,也是學生最喜歡的挑戰。

上課的教室,大家都很認真。

[分區輔導]桌長心得~另類理化作業


2014.11.28,台中市自然輔導團在東山高中舉辦分區巡迴輔導,這次依然是採取世界咖啡館模式,讓參與的老師能依喜好選擇感興趣的主題參與討論。


照例擔任桌長,這回定的主題是"另類理化作業"。 一直這麼認為:『如果有多元化的作業,就不會只看考試分數而去衡量學生的理化學習了。』趁著當桌長之便,挑了自己感興趣的主題,聽聽別校老師的做法,交換經驗。慣例請老師們寫下簡單介紹,與聯想到的幾個關鍵字。
提出者 三個由"另類理化作業"聯想到的字詞
 蔡老師 傳統紙上作業
蔡老師 成就感、報告、模型 (維管束)
黃老師 電影(星際效應)、科學玩具、 照片(日月蝕地形)
黃老師 學校在地素材、考察地質構造、特色生物、調查當地產業
曾老師 分組查資料報告
陳老師 學生表演太陽系日月地互轉模型
朱老師 教具製作、影片分析分享、分組報告
張老師 回家體驗再報告、上網查資料再提供
羅老師 用不同顏色瓶蓋+牙籤,做簡單分子模型
根據有限的記憶,整理幾個內容:
東山國中的另類作業是全校一起來,利用暑輔進行主題式教學活動與學生創作競賽。國一新生安排太陽能車製作與比賽,國一升二學生則玩水火箭。透過有系統的教 學設計,讓學生改良自製太陽能車與水火箭,進行班級內與班際的競賽。中平國中則是透過在地巡禮,讓學生查找資料與拍攝相片紀錄比較學校附近的特色、調查當 地產業(養蜂場、枇杷、藍染)。
攝影作業也是自然科老師能發揮的。舉辦攝影比賽,或是配合校外教學活動,觀察與拍攝根地科相關的相片,並上台分享或是說明這張相片的特色。理化科可以從生 活去找尋具有科學的東西。生物科則是也可以透過拍照來記錄下各種生物或是特定生物(單子葉雙子業、五界)等變化或特點,不必為了花而摘採植物。
自然科不只在實驗中早就進行分組教學,也以製作模型方式鼓勵學生進行創作,製作分子模型,製作生物維管束模型,這些都是常見的方式。五權羅維權老師則分享 他帶學生製作分子模型的經驗。(這次見到好多五權的老同事,感覺好開心!) 羅老師讓學生利用寶特瓶蓋來擔任各種原子。市售的瓶蓋顏色有多種,以有機化合物來說,只要收集三種顏色就夠,分別代表碳原子、氫原子與氧原子。要製作什麼 分子呢?由學生自己決定。學生必須上網先找尋各種分子的結構,然後再以牙籤當作鍵結,透過鑽孔或是黏膠讓牙籤將瓶蓋與瓶蓋(原子與原子)結合一起。開學前 遷講好這個作業,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去準備,做得好的再加分回饋。有學生做出複雜的蔗糖分子,也有學生打混,例如製作簡單的水分子。羅老師則會特別要求學生 做出標準的鍵角。角度要怎麼量呢?嘿嘿,這是學生自己要解決的!

當桌長很好,可以從各校老師的討論過程中獲得很多想法~我幾乎都是聽。
上台報告是常見的方式,某位地科老師分享曾讓學生上台介紹台灣地質的經驗。全班分成6組,每組10分鐘。是否要分配北中南或是特定的地質特色?令我意外的 是,她告訴我~不必刻意分配,學生自然會依自己興趣找到他們感興趣的主題。即使是相同地方,不同組報告偏重的地方不同。就算真的一模一樣,聽到六遍也當作 是很重要,就多聽幾遍,也聽聽學生的報告技巧。學生們還會自己準備獎品與問答鼓勵台下聽講同學呢!當然,他們是一周二節地科課。以我們來說,一周一節地 科,時間很趕~就不容易做到讓學生上台報告了。
此外,上網查資料做成書面報告是當然是自然科作業。找資料做報告也能設定主題,羅老師曾在教資優班時代學生找基改食物的負面資料,刻意引導學生反思與 批判。我曾帶學生找過科學家,寫報告。只是,如果純上網找資料做報告,現在透過方便的搜尋工具,可能得到的並不是學生親自完成的作業,也就是可能是由抄襲 或剪貼資料而成。這時候,也可以改成讓學生找完書面報告之後,再做成投影片上台分享,如此~就算是現成的資源,他們也得展現自己的功夫將它們呈現出來。
關於學生查資料,一位老師分享非全班規定統一的個人化超另類作業。例如老師上課提到某的東西,鼓勵學生回去找資料,只要有同學繳交或主動找老師就能加分。 這時,老師還會根據學生回饋再給予搜尋建議,有興趣的學生會再更進一步查找並與老師討論。這種查資料作業是屬於個人化作業,算不算另類呢?當然算!!
讓學生演戲,並用手機拍攝整理成影片?看起來像是表演藝術的作品,居然也能成為地球科學科的另類作業!某位老師分享她曾將全班分成二組,一組是模擬日月地 的運行,一組則是太陽系的八大行星,都要以真人演出方式進行。為求逼真,學生必須上網查找資料,知道行星轉速、公轉軌道等,擔任行星的同學還要邊自轉邊公 轉呢!最後,到期末,分享的是學生拍攝的影片。但我相信~在製作過程中有更多的番外篇是學生的收穫與樂趣!
理化老師常讓學生製作科學玩具,科學玩具也能當作業。一位老師分享她指定學生製作驗電瓶的經驗。這讓我相當好奇,從來沒有做過,更別說是讓學生一人做出一 個。她 告訴我們,她會帶一個驗電瓶讓學生看,再給他們一個星期的時間,指定一節課讓學生將作品放在桌上,並進行靜電檢驗。『學生會做嗎?會不會有學生不願意做? 做出來的真的會動嗎?』對於另類理化作業來說,多是用鼓勵的方式進行,有做出的給予加分或口頭鼓勵,有時候也會刺激未做 的同學也去嘗試。甚至有時候雖然做出了但沒有成功,反而製造機會讓同學相互討論。神奇的是,這類作業做得最好的常常不是學習高成就同學,有些平常不突出的 同學反而能做出讓人眼睛一亮的作品。
常製作的科學玩具包含浮沉子,空氣砲等,我自己帶學生做大聲公,甚至是科學活動學生的表現,也能解釋成廣義的理化作業呢!不是理化老師硬ㄠ,而是我們˙富 有變化!也聽到了養晶,讓學生養食鹽結晶。我自己是很喜歡這類動手做的作業,只要時間允許就會讓學生做。如果可以,要留時間讓大家分享或觀摩優秀作品。
這些另類作業是否能當作業抽查的內容呢?各校做法不一樣,有些學校堅持要以習作(實驗活動紀錄本)來做檢查,而有的學校,則會尊重老師們的想法,展示多元化的理化作業。

推薦幾個好用的線上週期表



如果想了解更多關於週期表上的元素,可以找下面幾個網站:

1. 這個好棒,點選元素就會出現元素相關影片:

網址:http://www.periodicvideos.com/

 
2. Ted-Ed教育頻道製作,點選元素除了有影片,想知道更多還可以進入完整課程:

網址:http://ed.ted.com/periodic-videos


3.想查找元素的基本資料,或是想玩一玩、找一找元素之最,可以參考這個:

網址 : http://www.ptable.com/?lang=zh-tw  (多語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