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3月17日 星期五

111學年度第二學期第一場次領域召集人會議 -課程評量與評鑑~新課綱的教學思辨_立人國中 舒富男校長 20230317

 【開場】

本學期第一場領召會議在清水國中舉行,由霧峰國中謝龍卿校長與清水國中曾育宗校長開場。


暖身活動-

一開始讓老師們討論最近課堂上開心與不開心的事有哪些?

接著抽籤隨機分組。

2023年3月3日 星期五

演講:以協作員的視角談TPACK教學/20230303期初聯合團務會議

 20230303期初聯合團務會議

地點:東寶國小 智慧教室4

講師:央團輔導員 胡秀芳老師

講題:以協作員的視角談TPACK教學

參與人員:國中及國小自然輔導團 領召校長及團員

 

先由國小自然領召校長 李永烈校長介紹講師出場

講師簡單自我介紹經歷

講師請大家點選網址https://jamboard.google.com/d/1OraJ4JMb6CeyqY3ljoRmwH1bVgv13HlmN3YjIXznLdI/viewer?pli=1&f=6

並請在場老師使用jambard做一個暖身小活動

 先挑選一隊(葉子或小熊隊)

看裡面的圖片寫下自己觀看圖片的心情

講師分享自己如何製作過程

將手繪的圖片變成底圖,把文字的部分塗上黑黑的

請大家用橡皮擦將文字上的黑色區塊刮開 就能看到文字

可以進行班級經營活是暖身開場活動


秀芳講師說明TPACK(科技學科教學知識)教學是什麼?

介紹教學模式中協作員的角色

可以幫助小組討論(穿白色衣服)/小天使(協助教學環境)

以及什麼是TPCK,如何變成TPACK(科技學科教學知識)

也使用最新的AI科技chatGPT為例,問很多與TPACK相關問題

如使用TPACK教學會遇到什麼困難?

使用TPACK教學要注意的事項?

如果教學者資訊能力較弱,有什麼建議?

輔導團老師可以如何協助學校老師進行使用TPACK教學?

 


AI 竟然都能夠回答出許多不錯的建議,大家有機會也可以上網去試試

講師也分享中央團夥伴在網路上共備時對科技的想法

https://padlet.com/ae7078/s-a-gjxrh6mycov2qd0f

 

為了避免要使用科技產品而融入科技/非因為教學目的

反而失去教學的內涵,可以使用SAMR模式進行自我檢視

要先了解SAMR是甚麼?

講師先簡要說明,分別為

S替代 A增強 M轉化 R重新定義

 

再來就是開始進入TPACK的教學現場

教學現場的人物應該有哪些?

協作員(白衣服)/學生/觀課者(教授/國教署)(插入圖片)

 

教學設備及用途呢?

網路攝影機/雪球(收音)每一組一顆/多孔音源線(18)

 

SAMR MODEL分析你發現什麼?

講師分享自己在網路上的紀錄來說明

https://padlet.com/ae7078/1120207-qevkm5tb0xsgo8mf

也分享自己過去曾經參與過的許多團隊,發展TPACK課程經驗

:3TPACK研習小組

第三期第二組成員

以及過去的學習單紀錄

每一次出任務回來都要寫下學習單做紀錄

可以幫助進行反思/了解大家學習狀況

現在許多研習都是傳到Padlet上記錄

自己現在比較少使用紙本記錄了

 

講師分享與台東社群 田凱臣老師的一些共備網路資料

台東社群基地TPACKPadlet

有許多過去的紀錄老師包括教學心得/共備紀錄/教學紀錄/觀課者的建議


其他還有一起曾經共備發展課程的團隊

如舞動桃團隊/桃園教師

跨領域種子教師

 

金門TPACK種子教師研習

許多老師已經是IPAD教師

跨領域社群

 

最後進行一個活動

講師使用說書人桌遊的卡片 請現場老師挑一張卡片

你覺得哪一張圖片和TPACK教學的感覺最像?

將照片拍照 /新增一個帖子

並寫上你自己的想法上傳到Padlet

因為時間關係也只有請部分老師做分享

講師分享結束

 

後記:

因為疫情的關係,使得資訊科技大量的融入教學

甚至目前推動的生生用平板

使用科技產品作為輔助可以幫助教學更生動/更有趣/跨越教室的限制

但是如何避免科技變成主軸,而失去教學的本質

是一個需要注意的重要問題


--------------------------------------------------

輔導團的團務會議

先由國小團的 魏秀玲老師作國小自然團務報告

包括到校輔導、研習活動、團員專業成長等團務工作內容

 

再由國中團的 蘇斐虹老師作國中自然團務報告


最後國中及國小分開到不同場地,討論本學期的工作細項

今天也很感謝東寶國小協助 提供良好的場地

結束~~散會

2023年3月2日 星期四

112/03/02 臺中市111學年度第2學期國民教育輔導團期初團務聯繫會議暨增能研習

 臺中市111學年度第2學期國民教育輔導團期初團務聯繫會議暨增能研習

時間:113年3月2日(四)9:00-12:30

地點:臺中市至善國中


一、業務報告(宋科長玟蓁)

1、績優團遴選時程及方式說明

2、輔導團團員遴選事宜說明

3、111-2輔導團團務會議時間及地點

4、112精進教學品質計畫-融入數位學習精進方案



(1)11月全市公開課

(2)客製到校

(3)數位工作坊分科補助、講師培訓、A1A2要112年100%完訓

(4)精進講師培訓研習B3

5.國民教育輔導團 素養導向教學設計參考手冊 第5冊修正複審期程

6.重要活動期程

(1)7/6(四)112學年度輔導員授證暨培力活動

(2)7/7(五)111學年度第二學期國民教育輔導團體系全體增能研習

8.團務執行說明








二、長官致詞(蔣局長偉民)



(一)愛心、熱誠、精進、分享、共好

(二)教育局:政策了解、世界教育狀況與趨勢

(三)輔導團:教學脈動掌握與時俱進

(四)未來後疫時期注重:(1)數位教學的成效評估 (2)遠距教學列入課程計畫 (3)數位的多元評量


三、大合照



四、課程領導增能講座

主題:SDGs你我他

1.從MDGs-SDGs

2.SDGs簡介

3.SGDs特攻隊桌遊體驗:有三種遊戲模式(1)競爭模式。(2)合作模式。(3)議題(問題解決)模式

透過遊戲方式,將SDGs包含17項核心目標,其中又涵蓋了169項細項目標、230項指標融入,讓玩家可以遊戲中認識SDGs。


















2023年1月6日 星期五

輔導員公開課-張維倫老師-水分與排泄恆定(112.01.06)

期末正值水深火熱當中,授課老師自稱「真的是完全素樸上場,完全真實演出,沒有任何設計的上課,沒有數位也沒有探究實作,只有趕課(OMG~~)」

這樣一堂公開課、究竟會如何呢?

1/6公開授課居仁國中場
時間:1月6日(五)早上8:20-9:05(第一節)
地點:居仁樓三樓資優班123教室
單元:水分的恆定
授課教師:張維倫

 

說課

國一生物水分與排泄恆定這個單元往往因為時間很趕,許多老師只能快速帶過,今天這場公開課的主角維倫老師自己也說:「這是一個從來沒有好好思考過的小節,這次停下來好好想一想」

公開課的前一周,就產出了這份學習單,部分內容如下,引自維倫老師臉書。

學習單的設計是學生先自主練習,有些能夠讓學生自己看懂的,老師不需要大量去講述,時間留在重要的應用與師生共同討論。課內的部分有頁數指引,方便同學去梳理課文重點,整理表格。也附有許多補充資料去增加生活應用,而這許多的資料都讓學生非常感興趣。學習單後面也搭配選擇題充分讓學生練習。這小節完整學習單內容供十頁。


教學目標

1.動物體(以人體為例)藉由泌尿系統排除含氮代謝廢物。

2.人體會藉由各系統的協調,使體內所含的物質以及各種狀態能維持在一定範圍內。(本節以人體內水分含量的調節為例進行說明)

教材分析/教學重點

1.排泄作用的定義。

2.人體泌尿系統的組成與功能。

3.動物及植物體水分調節的機制。

主要教學策略

講述法(教師講述、教師提問、學生反應、學生提問)

教學活動概要

1.回顧舊經驗:排泄作用的定義為預習作業,透由板畫複習內容。

2.新知識導入:同一幅板畫延伸,再多說明泌尿系統的運作機制。

教學評量方式

口語問答、學生筆記內容、學習單批閱。

教學觀察重點

1.科學概念的講述是否合乎邏輯,具脈絡性。

2.線上學生是否能參與互動。

3.實體課學生學習態度與互動情況。(該節課為混成教學)

 

觀課

這堂課維倫老師在教學活動中先進行班級熱身學習,包括學習作業與評量規劃。

 

並以圖形解說重要的細胞概念,教師適當提問,學生參與度高。龍卿校長稱讚:板書字數精簡,字體工整優秀,舉例適當。流程圖清晰易懂。板書內容適當填入英文,進行融入雙語教學恰到好處,,學生的接受度似乎不錯。

 

後半部的師生提問與互動相當精彩,也讓線上上課的學生有機會表達想法。我們看到用心的老師設計的學習單,以及欣賞到一場師生互動的過程。

 

印象深的是老師講到壁虎大便有黑有白,哪個是尿素?老師提到了家中小生物的排泄物,學生就紛紛開始提問與發表觀察。他們的想像力豐富,問題有深度,提問符合生物觀察發現,並非是無厘頭的聊天。

學生提問:「喝尿對健康好不好」老師與學生討論喝尿民俗療法時,老師也會適時地帶學生去思考可以如何以科學方法來驗證效果。老師總能讓學生岔開的話題再度收斂回可以討論的科學內容。學生問到很渴的時候是否可以喝尿,老師則引導許同學去思考什麼樣的情況才會需要呢?

預留5分鐘讓學生寫作業,結果他們反而利用這段時間提出了非常多的問題,有些問題會挑戰老師的功力,例如吃大便會獲得熱量嗎?引起討論。

這是一堂師生問答氣氛良好的公開課。學生欲罷不能,直到下課後還圍著一起討論、查詢資料。

下課後仍追問問題的孩子,積極的態度是最棒的學習表現。

 

議課

教學者反思這一堂課:

從細胞到肝臟,再從肝臟到腎臟,最後談尿液的排除,學生可以理解整個排除含氮廢物的過程,並進行提問,很多問題老師自己其實也沒有特別想過,是一堂在孩子與老師互動中共構的課堂。

混成教學上,如何兼顧線上、實體的學生,仍是教學上的挑戰。

整堂課互動精彩,學生會主動提問,老師也會依照學生程度重點回憶。龍卿校長稱讚與師生互動良好,學生反應極佳。韶鏞主任有注意到回答都是固定幾位同學,也建議維倫老師點較少回答的同學發言或提問。溱岳主任發現學生對喝尿感興趣,補充了尿液屬於藥引,本身並沒有療效。至於藥引的功用是否如同催化劑呢?則需要大家再多做功課,蒐集資料。

綜合為下列幾點:

1.學生跟教師之間的互動熱切,學生針對「排尿」提出很多有趣的提問,例如:喝尿對健康的影響?如果困在地震的現場,可以喝尿維生嗎?(因為人遇難不能喝海水,那可以喝尿嗎?)

2.在熱切的討論中,也需注意每個孩子的發言頻度,有的學生會比較急切舉手提問,有的學生需要一點時間思考,於是老師注意的焦點便以前者居多。

3.關於不同動物排除的含氮廢物種類,可參見「阿簡生物筆記」。~生活的地方愈缺水,就愈要省水,因此動物怎麼排氮,還是和棲地有關係。

4.未來可考量融入平板(TPACK)進行教學。

 

議課後,我們聊到整個自然科的跨科整合,尤其是生物有許多概念必須要結合理化,老師也要適當的去做補充說明。

 

淑娟老師提到,生物的內容有時候需要搭配理化的解釋,雖然生物會介紹了原子構成細胞,也有提到了氧原子、氫原子,但還是需要在理化課由理化老師來講解化學變化與反應關係。

另外,呼吸運動中,對於吸氣吐氣的壓力變化,國一學生雖然可以看到表面的現象與結果,但他們不能理解為什麼體積膨脹會導致壓力變小,使空氣進入。(理化放在二下,氣體體積與壓力關係波以耳定律。)維倫老師則提供他的教學經驗,以空間中粒子碰撞來解釋,用人與教室來最類比,當空間縮小後,粒子間的碰撞機會增加,更容易碰撞造成壓力變大。

不只是自然領域中的跨科,也因為提到了氣體因壓力變化而流動,我們討論到地科與地理的相關性。提到了跨領域的課程整合,韶鏞主任則補充生活科技與理化的連結,以國二動力能源,與橋樑結構的課程,不只貼切生活,裡面也有不少的科學可以去切入討論。

難怪素養教學與評量常常需要跨領域的合作,因為解決生活問題往往就不只需要運用到單一學科的學習概念與表現!


趕課匆匆帶過的小單元,停下來與放慢的過程中,又發現更多與健康生活的連結應用。看似信手拈來,但總是能讓我們看到老師在學習單上的精心設計,以及平日師生上課互動模式。如同每一個看起來輕鬆的課程,背後都付出了許多的努力。就像所有的即興演出,背後都有演員扎實地反覆練習。

龍卿校長說:真槍實彈反而讓觀課的我們看到更加精彩的教與學!


這,就是功力!

 


 

2023年1月1日 星期日

111學年國中自然領域數位學習工作坊~第二場11.25/連育仁老師

生生用平板下的數位教學轉型 2022.11.25自然科學輔導團線上研習

講者: 連育仁老師 (優派學院/中原大學應華系)

    當生生用平板政策推行後,教學現場面臨的教學轉型,融入數位化的PLD(個人學習行動裝置),連老師以自己持續培訓國內外教師的經驗,給予線上老師們受用的分享。

   行動載具跟斯斯一樣分好幾種,不同學校選擇的類型會不同,有iPad、有ChromebookSurface GoAndroid…,不同載具有不同使用上的便利性,例如iPad Airplay的功能可以讓老師順利行走式教學,Chromebook兼具鍵盤,所有GEG服務一應俱全。

   在疫情發生的當下,甚至在現在這個後疫情時代,讓我們對教室的認知徹底崩潰,學校的線上教學,老師在聊天室談到的苦水有網路不給力、班級管理不易、數位能力落差大、不知道學生在線上幹嘛等;以前的教室哪需要網路,但現在,只要能用到網路的地方,都可以是教室,網路的問題需要解決,連老師建議現場老師辦個吃到飽的網路,用自己的熱點做網路的分享,避免跟其他人搶頻寬。

    生生用平板政策是推動中小學數位學習精進方案下的一環,帶動教育相關產業數位化,例如行動大師……,書商的課本可以直接電子書化,在平板上把教材打開並投影出來,以螢光筆在平板上畫記重點,隨時走動式詢問學生,或當場將拍下的照片放大呈現,把細節、重點畫給學生,教材呈現跟教學方式更多元。平板電腦運用在課室時,會有一些迷思,老師可能覺得是平板是洪水猛獸,學生可能覺得平板拿來追劇、打電動…..,老師要設計更多樣的線上互動與任務的設計,讓學生投入在其中,且能管控學生的行為。

    連老師接下來詢問老師投影或鏡像的作法,以無、MeetAirplay居多,宜蘭的做法則是購買AirServer,連老師推薦AirServer來操作,尤其是在有線上上課的學生時,但此為收費的工具,連老師同步帶領線上老師一步一步進行實作(Let’s View也是類似的工具),當第一步投影或鏡像的問題解決之後,就可以做更多教學上的轉變。

    App store上找 PowerPoint並安裝到平板上,ppt一打開會直接連到之前開過的ppt,在電腦編輯的簡報,到平板上可以打開,除了字型可能顯示不出來之外,排版會與電腦相同,且播放時老師的畫面有備忘錄、畫筆等功能,非常方便。

    平板電腦操作的好,還可以做複合式的課堂,NB透過HDMI線接到大屏,電腦Meet,大屏投鏡像畫面,再搭配腳架及PTZ追焦鏡頭,只能在線上不能實體課的學生也可以很好的參與,收音部分可多搭配無線麥克風。

    平板的書寫功能也很重要,如果只是念投影片,互動性不足,書寫可以提升學生專心的程度,學生可以很清楚看到要在哪裡畫重點。另若用平板拍照後,照片上可以做註記,在照片上用手點一下,右上方會出現一個編輯的按鈕,點了編輯的按鈕,右上角出現一個尖頭圖示(標註工具),可以搭配筆(Apple Pencil)進行各種註記與標示。

   Clips(立可拍)也是一個好用的App,加字幕、換可愛頭像,可以直接打開立可拍錄小影片,讓學生發表非常便利,字幕如果有錯,還能播放後調整,建議老師讓學生自己操作試試看,以符應自己教學上的需求。另一個線上互動的工具是Cosmobuzz,可做為線上搶答的工具,另外搭配ClassrroomscreenCosmobuzz的網址轉成Qr-code,讓實體的學生直接掃描,學生按按鈕,老師後台可以看到按鈕的秒數,找反應最快或最慢的學生,老師端可以直接觀察,用Host功能就可以建立一間搶答教室。

   ClassDojo這個網頁則是班級經營用,推薦註冊使用,可以很快呈現學生加分、扣分的結果,如果在App store中把這個App下載下來,網頁上的紀錄會同步在APP上,在平板上點開ppt,用四根手指頭直接往右滑過去,兩個APP便可以切換來、切換去,或用一根手指頭由最下滑到最上,也可以切換。

    Google classroom在平板上,學生上傳的作業可以直接點開,在平板上直接批改,改完之後會直接傳回學生端;Classcick也有類似的功能,且可以用更多模式(錄音等)批改作業,都很推薦老師們藉由YT上連老師的教學影片進行自學。自然領域上FroggipediaInsight Heart或其他相關的AR/VR APP,則可運用在課程教學,人工智慧連老師則介紹了語音搜尋、SIRI抽籤的應用。

    老師要應用平板教學,在操作上得先習慣基本手勢、截圖書寫、窗口分割、語音輸入、雲端空間等要素,並學會無線投影的基本功。

   總的來說,行動裝置在課室內能做的事如照片所示,測評的部分,Blooket的遊戲介面結合評量,很可愛又有趣(連老師也有教學影片),平板電腦也可以直接直接掃描QrCode執行。



    善用數位,讓教學成效達到前所未有的境界,是連老師給我們的期勉,希望各位老師能藉由本場次的研習,對數位教學更親近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