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14日 星期五

2018.12.14分區輔導到校服務-日南國中

主講人:李俊穎
主題:平板教學及數位學習平台的使用

一開始先介紹隨機拼圖jigsawplanet.com的網站讓老師提升興趣及抓住吸引力
接著帶入各種數位學習平台,包括均一、1know、學習吧!、learn mode、PhET、fun學王等等

利用數位學習平台我們可以讓學生做事先的預習,
並使用後方平臺去掌握學生的學習狀況,在學生事先學習的情況下
老師可以加深加廣,並針對較困難的概念澄清並進行評量。







介紹各種數位評量平台
kahoot  quizizz  plickers  CCR  pagamo  (還有Quizlet  Zuvio 是網路上評價也很高,可以試試)

除了數位學習之外,利用有趣的數位評量也是可以提升學生的學習動力
另外數位評量可以即時回饋老師試題分析
現場除了介紹之外,且立即讓老師體驗使用,再針對每一個不同的數位評量平台提出優缺點和適用的時機,讓老師們能夠評估如何應用到自己的教學裡。







2018年11月30日 星期五

「翻轉教學-發展專業」種子教師課程研發工作坊-媒體素養與媒體監督


媒體素養與媒體監督
   -媒體這麼爛,我該怎麼辦?

講師:陳炳宏  臺灣師範大學大眾傳播研究所教授
        (不做永遠不會改變! 做!就有機會改變)


以報紙的閱讀量及媒體的演變做為開場對於現今媒體的亂象,老師應該如何培養學生對於媒體素養

現在學生比起老師更懂得”使用”資訊媒體但不懂得是”什麼可以上傳,什麼不可以””什麼可以看,什麼不可以”當我們要指導學生媒體素養時,我們更應該瞭解學生所使用的媒體媒體素養的定義閱聽人應具備1.認識與解讀媒體角色 (一般人幾乎停留在此)2.分析與評估媒體內容3.批判與反思媒體表現4.產製訊息與近用媒體等的能力


教授回顧臺灣媒體發展歷程從1949-1987戒嚴時期(限張 限證 限印)   黨政軍控制絕大多數媒體(例如臺視屬於省政府,中視屬於國民黨,華視是教育部與國防部)   在推動黨政軍退出媒體後,即使至今公視訴求中立,但實際還是會受到當下執政黨的影響





到1988-迄今開放   在戒嚴時期我們可以知道是誰(蔣介石)決定我們能看到什麼不能看什麼   現代人看似自由,但實際上能”看到什麼””不能看到什麼”是由第四臺老闆決定的   (現在有300家電視臺,但我們一般頻道只有100多臺,其它頻道呢?這100多頻道就是由第四              臺老闆決定的)   對於現今媒體的嗜血(教授放了幾張在報紙上的血腥照片)或充滿歧視及偏見


   我們是否只會在家抱怨?還是能夠表達出對媒體的不滿?   

為什麼臺灣愈開放民主,媒體卻愈墜落?    電視收入靠廣告,而廣告費計算標準靠收視率    如果收視率變成我們電視臺唯一的選擇,那就產生亂象    >>人命不敵收視率!記者苦命的颱風秀又要上演    >>觀眾看到的是名嘴(政治藝人,都是表演,每位出席費都不同),製作人看到的是收視率    >>收視率可殺人(戲劇裡收視率低點的角色在兩集後消失)    >>投開票都是模擬的(為了操作收視率   一部“有怪獸”的影片,可以讓學生看八家電視臺在開票時的亂象   (但收視率的樣本抽查如何運作也是值得我們思考)

置入性行銷-從連續劇裡的置入到新聞臺及報紙裡的置入新聞只剩下三器是真的(監視器.瀏覽器.行車紀錄器)政府花我的錢洗我的腦(選舉候選人可以買新聞.版面.談話性節目)因此,在解嚴及黨政軍三退之後,讓財團掌控媒體,媒體有變比較好嗎?當媒體成為財團捍衛利益的工具時,如何和財團抗衡不能讓愈來愈多的媒體掌握在愈來愈少人的手上臺灣人需要自己建構自己的新聞時事,我們需要看多份報紙看多個電視臺網路是媒體,媒體是公共論壇,因此並不是在”自己的FB上”可以亂po文,亂po影片透過法律約束媒體是下下策, 期許用的是他律人民應該要知道媒體在民主國家裡扮演的角色監督媒體要靠大家身體力行,媒體素養教育需要以行動來落實學習





 



2018年11月23日 星期五

2018-11-23分區巡迴輔導與領召共備課程(以戶外探索環境教育為例)~霧峰國中

分區巡迴輔導與領召共備課程(以戶外探索環境教育為例)~霧峰國中(20181123),由輔導員林溱岳老師負責主講(漢口國中地球科學專長)。
參與老師為分區學校領域召集人與下屆領召。
研習活動由副召校長霧峰國中謝龍卿校長開場,專任輔導員蘇斐虹老師主持。




自然課程怎麼可以只在教室裡呢?實際玩比較有感。走出教室,走到戶外,觀察與探究自然而然就出現了。

第一堂  示範分享

由林溱岳老師示範,分享帶領學生進行環境教育與戶外探索課程的實務經驗。



溱岳老師示範二個主題:高美濕地探索教育:並到梧棲漁港進行任務分組,分成魚市場與餐廳二組。清流部落與惠蓀林場:山珍海味到部落訪問。並分享中央團輔導員許彩梁老師分享的戶外教育理念。
由老師規劃實施的戶外教育,著重在:利用該場域特性進行學習內容的規劃→教學以創造經驗及探究學習為主

 

第二堂  共備討論與分享

進行教師分組討論共備,也針對各校實務操作經驗與困境進行討論。


大業國中老師分享農場生態套餐經驗,也介紹大安水蓑衣保育區,龜殼公園與塭寮漁港。


忠明國中老師則分享學校搭配科博館進行闖關活動經驗,各科出一些題目就能作為學習單。也分享烏日啤酒廠這個好去處,理化科的食品科技導覽介紹,生活科技的機械操作。善用周邊資源,例如四育國中附近的國圖、地方法院。向上國中的美術館等,只要解決了交通與時間,走出去~學習就開始了。


福科國中老師談學校一年級舉辦的中科走讀經驗。


大墩國中老師分享花甲男孩的步道,荒野步道觀察,有解說有知識性。


共備不是一個特定的方法,而是一種精神態度。
一群老師聚在一起,聊著聊著就聊起課程了。
戶外探索教育也是,
帶著學生出去走走、看到什麼~就想到什麼、閒聊什麼~就學到什麼!

2018年11月18日 星期日

2018.11.16到校服務—居仁國中場次

2018.11.16到校服務居仁國中場次
         本學期第二次到校服務來到居仁國中,一開始先由領召校長豐原國中曾育宗校長為參與本次到校服務的老師說明今天「密室逃脫」主題,也提到老師可由會考試題的閱讀、分析,進而朝向研創符合素養導向的試題努力。

        接下來由光明國中陳琬菁輔導員為與會老師介紹密室逃脫的遊戲類型及活動進行方式,代入情境讓三大組的老師實際體驗密室逃脫遊戲進行,希望老師由實際體驗後,進一步能設計自己校內的密室逃脫活動,本次到校服務真是既燒腦,又刺激,最後也有組別在時間內順利完成任務,逃出生天,獲贈小地球模型。


當日活動照片如下:

育宗校長開場






密室脫逃進行中

逃出老師獲贈小獎品

與輔導員合照

2018年11月2日 星期五

台中市自然輔導團公開觀課紀錄~聲音蛇/針孔成像的探索

台中市自然輔導團公開觀課紀錄~聲音蛇/針孔成像的探索 

圖文整理:李俊穎


科目:理化
單元:聲音蛇/針孔成像的探索
講師:輔導員福科國中何莉芳老師
對象:八年級學生
時間:2018. 11.02
地點:福科國中


課前說課:

1.被觀課班級的學生屬於較安靜的學生,因此活動式課程學生會較安靜,發想較少。
2.本課程將進行聲音振動及針孔成像,會將這兩個不同單元的實驗放在一起因為工具相同,都是紙杯。而且聲音單元課程剛結束,可以做複習;針孔成像室下一個課程單元,可以做預習。
3.本課程進行以探究實作為主,課程所需要的工具,如紙杯、塑膠袋、吸管等,都是生活上可以再利用回收的資源,由學生自行準備。另一個面向是學生帶的紙杯可能是千羅萬象,更可以讓探究的維度更廣。

觀課開始:

活動一: 聲音蛇

1.教師一開始以風趣的口吻請學生將準備的器材拿出來,並聞聞看是否有臭味(其實教師在觀察杯子的變因有哪些)?
2.引導學生利用工具將紙杯側邊畫一個十字(約1-2公分,看杯子大小而定),然後發下毛根。請同學設計毛根,可以捲成同心圓、立體狀、不處理等。
3.播放學長以前操作的影片,讓學生思考如何操作。然後開始約10分鐘的看就過程。
4.10分鐘過後,老師開始提問,成功了沒?什麼叫成功?為什麼毛根會轉動?不同形狀的毛根是否不同的現象?不同的杯子是否有不同的效果(請帶紙碗的同學示範,發現效果比紙杯好)?聲音的大小聲?ㄚ一ㄨㄟㄡ的聲音有不同效果嗎?你想要毛根有什麼效果?你能控制毛根嗎?杯子拿在手上和放在桌子上有差別嗎?為什麼毛根會有這些現象?過程中不斷的讓學生思考、發想。

活動二: 針孔成像

1. 將剛剛的紙杯底部戳洞。
2. 用老師準備的秤量紙封口,或自己準備的塑膠袋封口,看看有什麼差異。
3. 給同學觀察並討論。
4. 學生發現塑膠袋封口影像效果特別漂亮,有3D效果。距離會影響大小。影像是倒立的。
5. 請同學繼續戳洞,一個離第一個洞近,一個離較遠,比較異同。
6. 繼續戳一些洞,可以是自己名字,看看影像的效果如何?
7. 若杯子透光度太強,可以利用不要的襪子將杯外套住。

結尾:下週一我會再收尾,把今日課堂經驗轉化成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