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30日 星期五

3-1-1 輔導員公開課 許淑娟老師神經系統闖關活動

神經系統課程主要是要讓學生認識刺激、受器、感覺、中樞神經、周圍神經、動器,以及了解神經傳導途徑。在這個闖關活動裡,想要藉由分組活動、實際體驗的方式,讓學生透過小組討論認識各種刺激、受器、感覺種類。另外在老師還未授課之前,能夠透過自行閱讀課本,了解中樞神經與周圍神經的差異與位置。最後設計了錯覺題讓學生了解眼見不一定為憑,增加本堂課的趣味性。

在實驗室外集合學生,依序進實驗室,避免混亂

進教室後先說明規則,並示範範例題:嗅覺題

第一關:視覺題,大家都能夠正確寫出答案,也都能確實體

第二關是溫覺題,修改自課本溫覺疲勞的實驗,還沒講過感覺疲勞是什麼,只是想讓學生先體驗看看。但是我的指導語可能寫得不夠清楚,所以有很多學生只寫出左手,右手摸不同保溫袋的感覺,而不是中間這個袋子,同一個袋子,左右手卻有不同的感覺。 另外學生都認為沒有溫覺這個東西,所以好多人都寫這是觸覺。

第三關聽覺題,目的只是體驗,準備了六個聲音,但每組聽的聲音不同,因為怕組間會討論,但事實上是根本不會,一切都是我想太多了。
  
第四關是觸覺題,準備兩個恐怖箱,也是為了避免組間討論,再一次證明我想太多了。大部分的學生一開始對未知的東西都會有點恐懼,但後來都摸得出來,只是不知道該物品的正確名稱。
  
第五關是味覺題,也是配合味覺疲勞,有些覺生認為我在整他們,吃完之後都還想要再吃方糖。但現在的水果好像都太甜了,導致吃完方糖在吃橘子還是甜的。我想要的是要讓他們感覺酸,但是橘子太甜破壞了我的好事

 第六關認識神經元,希望同學能夠自己找課本了解神經元的組成,但是不知是課本文字的誤導,還是學生的理解有問題,所以好多人都將只將細胞核顏色,代表細胞本體

 第七關認識神經系統與腦的構造,我的題幹很簡單,但是還是有很多學生沒看清楚題目,而且還有組別會錯意


第八關錯覺題,這一題沒有標準答案,只想藉由這一部分告訴大家眼見不一定為憑,而且有時候事實會被你所學到的知識干擾


學生的心得,大部分都說很好玩、很好吃,還想再吃,希望再玩一次。當然也有人寫學到了很多,最感動的是寫覺得老師很用心。但我在旁邊的感覺是,看到每位同學都很認真地體驗、思考與組員討論,不會的會自己找課本查資料自主學習,這真的是課堂上最美的風景。









2016年12月23日 星期五

1-1-2 團員增能— 龜山島生態踏查

    
龜山島因外型像烏龜而得名,是一座位於宜蘭東側的火山島。目前已無人居住,2000年開始,政府提倡觀光,進行了航海登島的生態旅遊體驗,一般遊客團體申請進入龜山島,須於預定登島日前三日至二十天日,到頭城漁會的網站線上提出申請。龜山島著名的景色為「龜山八景」,分別是:龜山朝日、神龜戴帽、神龜擺尾、龜島磺煙、龜岩巉壁、龜卵傳奇、眼鏡洞鐘乳石、海底溫泉湧上流。有些景色需要天氣配合才能夠看得到。一般到龜山島的觀光行程有三種:賞鯨+繞島、賞鯨+繞島+登島 、繞島+登島+401高地,每種行程大約花費半天,安排行程時還可以到烏石港附近景點,例如:烏石港觀光漁港、蘭陽博物館等。

我們當時預定的套裝行程為賞鯨+繞島+登島,預約上午九點的船班,當日天氣晴是賞鯨的好天氣,我們運氣也不錯,看到了偽虎鯨、小虎鯨及瓶鼻海豚。要不是船上有解說員,我們其實無法分辨是那些鯨豚,因為鯨豚們都只露出背鰭而已,身體大部分都在水面下。




賞完鯨之後船長繞行龜山島一週,讓我們看到不同角度的龜山島,順便看看龜山八景,無法看到所有的景色,我們只有看到龜岩巉壁、龜卵傳奇、眼鏡洞,然後就由碼頭登上龜山島,我們由龜尾登島,一入眼簾的就是龜尾湖,導覽人員引導我們到軍事碉堡內看大砲,然後再讓大家散步繞龜尾湖一圈,即坐船回烏石港。再繞行龜尾湖時,可以感受到龜山到的氣候非常炎熱,在島上居然發現了小毛氈苔真令人驚艷。

  繞島,不同角度看龜山島

龜山島上






         

2016年12月15日 星期四

1-1-4 國中小共同增能~參與玩轉學校的世界和平遊戲

國中專輔鍾昌宏、國小團專輔魏秀玲,帶領團員貞伶、斐虹、婉菁老師等,在臺中市豐原區福陽國民小學,共同展開專業成長研習,透過參與玩轉學校的世界和平遊戲發展增能策略,並進行合作與專業對話。






2-1-2 sbasa試題研發

       研擬或推廣課程教學與評量示例,提供諮詢與協助。
       過去課綱各學習領域雖訂有能力指標,卻不易轉換成適當層級的評量標準,也缺乏評量示例,導致教師在進行評量時缺乏參照準則。以目前教育現場最常使用的評量方式而言,大多採取「常模參照」的評量方式,其主要目的便在區分學生的相對地位。然而,長期以來,這種無共同參照準則,過於強調量化的考試結果,導致教育現場忽略學生的質性學習歷程,亦強化了與他人比較的競爭氛圍。 
        而評量標準則是採「標準參照」的方式,透過絕對的學習成就表現標準來描述學生的學習成就表現。其目的在於了解學生對於學習內容的精熟程度,即學生知道多少與知道的程度為何。使用標準參照的測驗會依照事先預定的標準,將測驗分數轉換為「是否合格」或「是否精熟」。也因為此「絕對性」的觀點,標準參照並不需注意排名或與他人的分數進行比較,學生自己的學習狀況才是標準參照關注的焦點。由於評量標準是以質性描述來說明學生的學習成效,若教師使用評量標準來評量學生,不僅可知道學生經過一系列的教學活動後,其表現為何,並能診斷學生需要加強學習之處,即時進行補救教學,以此提升學習成效,達到適性教育的教學目標。 
https://drive.google.com/file/d/0B2zn4AN746JDNC1XazFPajh0YkU/view?usp=sharing

2016年12月14日 星期三

1-1-3,2-2-2與彰化自然輔導團進行探究活動交流

台中市自然輔導團福科國中莉芳老師與共備工作坊夥伴台中市四箴國中郭明哲老師、福科國中劉怡萱老師、蔡冠廷老師,12月14日星期三下午來到彰化埤頭國中與彰化縣自然輔導團領域老師進行探究教學交流分享。

符合新課綱的探究實作精神


研習分享內容分為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
電解水的探究教案分享與實作,主要是介紹莉芳老師的探究教案(這是我們喝的水嗎?破解商人電解水廣告的秘密),並帶老師們討論在探究教案設計中會出現的狀況。

第二部分:
明哲老師分享,談光合作用與酵素實驗(月鈴老師開發與推廣的探究課程)。利用罐子與葉子、胡蘿蔔與雙氧水,讓老師們實作與討論。 

彰化團淑卿老師的回饋:明哲老師今天分享的光合作用應變變因的檢測,除了以石灰水檢測二氧化碳以外,似乎也可以試試煮葉片時加本氏液,觀察顏色變化,雖然以前就覺得檢測澱粉來看葉片是否有進行光合作用不好解釋,想說應該測葡萄糖看看,但從沒試過。另外,今天從紅蘿蔔的酵素和雙氧水的反應,也討論到雙氧水製氧實驗是否只能用二氧化錳當催化劑?改用紅蘿蔔有何優缺點?

第三部分:
以簡易驗電器談動手做與探究課程,著重在驗電器的製作與利用驗電器來進行探究教學。 這部份大家有很多發現,嘗試用軟質小塑膠杯,便宜好做又有趣。並引導老師們思考:
如果,教學目標是要讓學生藉由驗電器的製作與操作,來學習三種起電方式(摩擦起電、接觸起電與感應起電)。
並且,想問與觀察幾個問題(並未按照順序):
  1. 將摩擦後的吸管靠近驗電瓶上的迴紋針,小心不讓他們接觸。此時頻內鋁箔有什麼變化?
  2. 移開吸管,觀察鋁箔變化?
  3. 如果未摩擦的吸管靠近驗電瓶,驗電瓶會有反應嗎?
  4. 增加吸管磨擦次數,吸管被磨擦的刺數越多,鋁箔張開的角度就越大嗎?
  5. 調整吸管與驗電瓶的關係,觀察吸管距離與鋁箔張開角度的關係。
  6. 隔一段時間再試,吸管上頭是否還有靜電?摩擦產生的靜電是否一直留在物體上面?
  7. 相同的方法測試跟吸管磨擦後的布,不也能讓鋁箔張開嗎?
  8. 試用鋁箔紙條連接二個驗電瓶,帶靜電吸管指靠近一個驗電瓶,較遠端的驗電瓶是否也有變化?靜電能被傳遞嘛?
  9. 如何讓鋁箔持續張開?
  10. 如何利用驗電瓶來測知帶電體的電性呢?
  11. 用鐵蓋還需要迴紋針嗎?裡頭有點水可以嗎?如果不是放二片鋁箔而是三片四片會怎樣?
  12. 為什麼驗電瓶一直沒有動靜?
  13. 有靜電就一定會張開嗎?怎麼知道摩擦後的吸管是帶有靜電?
  14. 更多問題....
那麼,我們要如何將上面的問題整合或刪減,設計出一份探究學習單與教案?
此外,課程設計中,有哪些地方是要讓學生思考的?想讓學生學到什麼?

彰化團淑卿老師的回饋:莉芳老師講話好快!聽她滔滔不絕的講就有種「好有趣!」、「原來這樣啊~」的感覺,我想是因為她的熱情感染了我們吧!今天第一次自己做驗電瓶,下週上課剛好可以用,超開心。

2016年12月13日 星期二

2-2-1推薦自然領域人才] 吳月鈴老師與探究教學

吳月鈴老師在科學教育的付出與貢獻極多,做了很多探究教學與領綱課綱相關的投影片,並無私地放在網路上。如果想更了解探究教學、如果想更了解為什麼要帶學生進行探究,如果想知道107課綱中的學習表現以及什麼是帶的走的能力...  可以好好地看一看。
 http://www.slideshare.net/bell543/presentations/2

另外,她也用prezi製作演講投影片,棒。https://prezi.com/user/q-5knrc6emmu/
這一個講到老師的備課漢,值得看
關於月鈴老師的介紹:改變的勇氣 – 吳月鈴的教學相長之路
她的部落格:月鈴的講台 http://bell5-platform.blogspot.tw/
未來學校需要什麼樣的老師? http://bell5-platform.blogspot.tw/2013_04_05_archive.html

當老師可以被取代時,那就取代吧!


2016年12月12日 星期一

2-2-2運用科學學習中心教案---恐龍滅絕的真相

在幫三年級複習生物時,由於三年級學生已學過地科了,所以就用科學學習中心的「誰讓恐龍消失了」的教案,讓學生小組討論,並根據證據的強度來推測到底是那些因素讓恐龍消失了。這個教案有一些強度不一的證據,分別是:變形石英、KT界線中玻璃質微粒、角礫岩、風暴岩、銥元素及花粉與孢子比值比較圖。透過小組間討論哪些證據能夠支持恐龍滅亡是因為隕石撞擊而造成的直接或是間接證據。




學生分組並闖關討論,每一關有不同的證據,然後大家會七嘴八舌的討論著個證據與隕石撞擊有強烈相關,或是弱相關,並討論出為什麼。每一關都闖完之後,要上台報告為什麼我們這一組會覺得這個證據跟隕石撞擊有強相關,或是弱相關。但學生表現出有豐富的想像力,雖然有些不是非常的科學,但是卻可以講出自己的理由。原本以為一組只會派一位同學出來報告,但沒想到每組都幾乎派全組出來,為了詳細說明理由,有的用演的,有的用畫的,無所不用其極。




 每組雖的解釋雖然還是有強弱,但是經過這一連串的討論解釋,學生們對於科學中的解釋並不是一夕之間就能夠完成的,顯然有所了解,並在心得中提到這堂課不僅有趣還可以瞭解近代科學發展的歷程,這是在這一堂課中意外的收穫。





我想身為一個科學教師,不只是給學生知識而已,更重要的是要給學生能夠帶著走的知識,例如提出問題、論證、能用自己的方式表達出所獲得的知識並解別人聽得懂。我想這是比知識更重要的事。 




2-1-1「國民中學學生學習成就評量標準」推廣簡報

 推廣簡報
能協助直轄市、縣(市)課程教學與評量提升學生學習成效之推廣與實施。(多元評量研發,例如:優良試題研發、評量示例、素養導向試題、評量標準) 

2016年12月11日 星期日

1-2-1 ,1-2-2 關於12年國教與宣導(107課綱宣導與執行)

輔導團專輔鍾昌宏老師長期參與12年國教科成發展工作,本學期多次在研習活動中宣導課綱,並邀請吳月鈴老師進行探究教學共備工作坊,探究教學也是新課綱中一個重要的發展特色。

大家看過14本各科的課綱嗎?

哪一科是最厚的呢?

14本由上而下分別為:國語文、閩南語文、客家語文、英語文、新住民語文、自然科學領域、數學領域、第二外國語文、綜合活動領域、生活課程、藝術領域、本土語文、健康與體育領域、科技領域。

昌宏老師分享:
十二年國教重視跨科與領域統整的概念,在彈性學習課程的規畫更可以明顯看出,然而,若是未能理解不同領域的核心價值,統整很容易淪為形式上的疊加,未能達到統整學習真正的意涵。期許自己看完這一疊色彩繽紛的課綱後,可以對於教育有更全面的視野,也能有更多元的角度看待世界


2016年12月7日 星期三

2-1-2推廣課程教學_ 媒體素養

這是約定俗成?還是自然原理?

日前聽到兩個老師在爭執(其實是討論啦)紅藍立體眼鏡應該是左紅右藍還是左藍右紅?
討論內容頗深
小弟實在聽不太懂
其實也是不想聽
這有什麼好討論的??
(依坊間業者的製作就是左紅右藍,但不能左藍右紅嗎?左藍右紅就會沒效果嗎?)
卻讓我想起一題經典的題目
「檢流計會順電流方向偏轉還是電子流方向?」
這是甚麼爛題目啊~~
但參考書卻是不斷的出現
"標準答案"是電子流
這種題目很容易讓學生誤以為是自然原理造成這樣的現象
電子流推動指針??
但這完全是因為儀器構造的問題啊~~

我們有許多約定俗成的東西,沒有道理,就是習慣
右邊為正,左邊為負
紅色為正,黑色為負
北邊為正,南邊為負
上面為正,下面為負
公的為正,母的為負
凸的為正,凹的為負
順時為正,逆時為負...
有人規定一定要如此嗎?
當然沒有
交換會怎樣嗎?
當然也不會

檢流計的設計就是如此
紅色(正極)在右邊,,黑色(負極)在左邊
接對時,指針向正的方向偏轉
接錯時,指針向負的方向偏轉

這樣就會符合一般人的期待與認知
何謂接對?(指有正負極之分時)
電池與電器正接正,負接負
電器與電器正接負

為甚麼有時正接正?有時又正接負?
這是歷史的的問題,不是科學原理
約定俗成的結果就變成了一個讓人難以理解的接法
因此後續發展的化學就修正了這個正負的名詞
用了陰極、陽極這樣的稱呼
不管電器電池(在化學裡也沒有電器和電池,就是一個化學反應),一律陰陽相接
如此便合理多了

再回到檢流計的問題
右邊是紅色(正極),左邊是黑色(負極)
接對時,電流從正極(右邊)流向負極(左邊)
因此檢流計指針偏往正的方向(向右)
所以就出現了順電子流方向這樣的答案出來
難道我不能將檢流計的正極放在左邊嗎?
這樣做會被抓去關嗎?
美少女戰士會代替月亮來懲罰你嗎?
不會嘛~~~
但這時檢流計就會變成順電流方向了
自然定律出錯了嗎??
當然沒有
檢流計的偏轉一定遵守右手開掌定則的結果
而不是電子流或電流方向
這是約定俗成,不是自然定律

再回到紅藍立體眼鏡的事
不想說了
我就默默地走開就好了
這件事2011年就已經說過了
有興趣的人看一下吧
http://l0930984547.blogspot.tw/2011/11/3d.html

2-1-3 教育部磨課師應用案分享報告

各位夥伴大家好,今天要來跟大家分享這些年我嘗試進行的翻轉教學,以及使用數位學習平台--1know的快樂....與痛苦(?!)
 故事要從2012年開始說起









2016年12月2日 星期五

2-1-2 輔導員公開課~何莉芳老師的資訊融入理化教學



這次的公開課,來到福科國中。何莉芳老師長期參與創新課程與教學研發(例如:創新教法、教案教材、教學包) ,這次分享她如何將線上週期表與元素週期表教學做結合。



 會後,並與大家分享福科國中校內老師科學社群~福科科研社的運作經驗,以提供夥伴學校困難解決策略。



參考網站:查找元素的基本資料,或是想玩一玩、找一找元素之最:
500
網址 : http://www.ptable.com/?lang=zh-tw  (多語系)


這份是教師解答版本。

一、密度(標準狀況下):
  1. 最輕(密度最小)的元素為氫(H),密度為 0.0899 kg/m³。
  2. 最重(密度最大)的氣體元素氡(Rn),其密度為9.73 kg/m³
  3. 最輕(密度最小)的金屬元素為鋰(Li),密度為 535 kg/m³。
  4. 最重(密度最大)的元素為鋨(Os),密度為22610 kg/m³。(另一說是鋨和銥Ir 22650 kg/m³)
以下表為例,除了點選單一元素可得基本性質外,點選STP密度選項後,直接便可在元素下方看到各元素含量,而且還是用顏色做區分呢!查找真方便。(如果是要讓學生找資料,我不會告訴他們這些~ 讓他們自己發現!!)
二、含量:
  1. 地殼中含量最多的元素為氧(O)。(海洋、人體、土壤中,氧也是第一名)
  2. 地殼中含量最多的金屬是鋁(Al),為百分之七點七三。以目前的速度,可開採15萬年。
  3. 地殼中含量最少的元素是砈(At ,中國大陸譯作砹),估計整個地殼中僅有0.28克。
  4. 地殼中含量最少的金屬元素是鍅(Fr,中國譯作鈁),即使是在含量最高的礦石中,每噸也只有0.0000000000037克。
  5. 空氣中含量最多、單質分子最穩定的元素為氮(N)。
  6. 宇宙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氫(H)。
  7. 植物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碳(C)。
  8. 海水中儲存量最大的放射性元素是鈾(U),陸地鈾礦的總儲量約200萬噸,海洋裡含鈾的總量高達40萬萬噸以上。
如下圖,在Ptable右上方可點選查詢宇宙、太陽、流星、地殼、海洋、人體的元素含量,由顏色深淺與元素下方資訊可得知結果。
  
  • 地殼組成中含量最高的前16種元素是
    O,Si,Al,Fe,Ca,Mg,Na,K,Ti,H,P,Mn,F,Ba,Sr,S
  • 人體組成的主要元素是O,C,H,N,Ca,P,K,S,Na,Cl,Mg  共11種,占人體質量的99.95%。

三、熔沸點狀態
  1. 常溫時唯一的液態金屬元素是汞(Hg)。
  2. 常溫時唯一的液態非金屬元素是溴(Br,Br2)。
  3. 熔點最低的元素是氦(He)。
  4. 熔點最低的金屬是汞(Hg),為-38.87℃。
  5. 熔點最高的元素是碳(C,金剛石),為3727℃。
  6. 熔點最高的金屬是鎢(W),為3410℃。
  7. 世界上熔沸點相差最大的元素是鎵(Ga),因此適用於做高溫溫度計。
  8. 最難液化的氣體元素是氦(He),要將其冷卻到零下268℃以下,才變成液體。
如下圖,點選熔、沸點性質,則會在Ptable的右上方出現可以拉動的橫桿,改變不同溫度,即可查知在該溫度下各元素的固液氣狀態。此處的溫度為絕對溫度,與攝氏溫標的換算很簡單,K = 273 + C ,以室溫25oC來說,絕對溫度是273+25=298K 。試試操作看看,絕對溫度為0 的時候,各元素的狀態?在超高溫之下,誰又是最難改變狀態的呢?

四、物理性質:
  1. 自然界中最硬的元素是碳(C,金剛石)。
  2. 最硬的金屬元素是鉻(Cr) ,硬度為9,僅次於金剛石10。
  3. 最軟的金屬是銫(Cs),莫氏硬度約0.5,而指甲的莫氏硬度約為2~2.5。
  4. 延展性最好的金屬元素是金(Au)。1克金可拉成4000米長的細絲,若捶成薄片,50萬張疊加起來才有1釐米厚。
  5. 導電性最好的金屬元素是銀(Ag)。
  6. 導熱性最好的金屬是銀(Ag)。
  7. 最易應用的超導元素鈮(Nb),把它冷卻到-263.9℃的超低溫時,會變成一個幾乎沒有電阻的超導體。


除了上述的元素之最外,還有哪些是可以"比較"的呢?例如誰是最晚被發現的元素?誰是最早被發現的元素?哪些元素簡繁翻譯不同?日文書上看到的常見漢字元素名稱(窒素、酸素、亞鉛...等)其實是哪些元素?等等。利用Ptable線上互動週期表來查找、觀察與發現,應該很有趣。如果是我,會讓學生自己去發現感興趣的內容,然後出題去考同學。

學生自己上機查找得花一些時間~ 未來可以放在國一升國二的暑輔,一方面教背元素符號與週期表,觀看週期表影片,另一方面在時間足夠的情況之下~把查找元素當成遊戲,借用電腦教室做資訊融入教學,最後再配合元素猜謎,製作週期表拼圖等等,應該就能讓這些看似陌生其實早已貼近生活的元素們~更貼近學生一點點。

3-1-3 教學專業支持實施計畫

12月2日應福科國中的邀請到校分享GPS定向行動學習模組
這個學習模組是個跨科設計,融入了分組合作學習及情境教學 ,
任務達成與問題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