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6月6日 星期四

20130531 順天國中巡迴輔導

20130510 大甲國中科學研習

讓課程邏輯更嚴謹的小技巧

我常與實習老師們分享一個想法,就是如果要讓學生理解你的教學內容,那麼課程設計的邏輯嚴謹性一定要好。

如果你的課程設計東點一下、西沾一點,教學跳來跳去,那麼學生很難從你的教學中學習到什麼。如果課程是有邏輯順序而且安排妥適的,那麼學生的學習就快的多。

底下我利用影片教學來分享我自己設計課程的小技巧。不過我時間沒控制好,15 分鐘到了還沒講完,結果就被硬生生的咔掉了。平常我都跟實習老師說試教一定要控制好時間,結果我做了一個錯誤的示範……Orz 為了補充影片沒講到的部份,影片下方還有我的補充說明。

不要用 Word 撰寫課程草稿

每個實習老師一定都寫過教案,一般人寫教案時用的都是 Word 來編寫:在 Word 中打草稿、在 Word 完成教案。可是在草稿階段 Word 並不是一個好的選擇。

你會發現,你要在 Word 中移動文章段落時並不是非常容易,可是偏偏草稿階段將主題前、後移動的次數是非常頻繁的,所以在 Word 中撰寫草稿非常的累人。

另一方面是,當文章變得比較長時,前後主題可能跨了好幾頁,這時候很容易看了第二頁資料忘了第一頁的內容,結果教案設計上的有邏輯問題卻因為這些問題分散在不同頁面而沒有看出來。

利用 Word 編寫教案
圖、利用 Word 編寫教案

那如果 Word 不適合做草稿,有什麼有什麼軟體比較合適的呢?有的,一般的心智圖軟體都很適合在草稿階段使用。比方說免費的心智圖軟體 Xmind 就很適合拿來打草稿。

利用 Xmind 設計課程的架構
圖、利用 Xmind 設計課程的架構

利用 Xmind 設計課程的架構

Xmind 是一套免費的軟體,所以可以直接下載使用。本文的重點是課程設計,所以也不就再多提 Xmind 的使用教學了,有興趣的話可以參考以前寫的《Xmind 心智圖軟體使用範例》這一篇文章,或是參考我其他的 Xmind 教學吧,底下就直接進到課程設計的部份了。

首先,打開 Xmind。

Xmind 的空白檔案
圖、Xmind 的空白檔案

假設我今天要教學的主題是 DNA 好了,就把所有想到可以進行教學的內容都輸入 Xmind 之中。點到一個空白處,然後填入點子,這樣就好了,反正現在還是草稿發想階段,所以隨意一些無妨。

將想到的教學點子輸入 Xmind 之中
圖、將想到的教學點子輸入 Xmind 之中

點子收集的差不多之後,開始將剛剛想到的眾多想法分類組合,使之成為有邏輯架構的內容。

要將這些點子進行分類其實很容易,直接用滑鼠拖拉其中一個點子,去靠近其他內容,這樣兩者之間就會有線段自動連結起來了。重覆幾次這樣的動作,我們可以將剛剛發想的一堆點子重組為幾個大類,而且可以有階層區分,最重要的是,這樣的分類一點都不難。

如果是在 Word 當中,我們可以利用大綱模式 & 文件導引窗格完成類似的工作,但是要把這個點子移到另一個地方去,哎,殺了我吧,過程好痛苦,還是 Xmind 方便的多。

另一方面,心智圖軟體的最中心就是這次的主題,所有的子項目都是圍繞著這個主題而存在。當我隨時都會看到主題時,我就比較不會岔題,因而邏輯結構會比較嚴謹。

將前階段的教學發想組合成具階層順序的架構
圖、將前階段的教學發想組合成具階層順序的架構

讓我們再看一下我們的教案草稿現在有哪些內容。嗯,講到 DNA 時,課程可以有四個大項,『DNA 是什麼?』、『DNA 的重要性』這兩個大項是要解答 What 的部份。

課程中教導學生什麼是 DNA
圖、課程中教導學生什麼是 DNA

講了最基本的 What 部份,還可以把 DNA 發現的過程納入課程中,引起學生興趣。這一部份的科學史教學,解答了學生關於 who, when, where 的疑問。而且芙蘭克林 & 圖靈這兩位科學家的故事又與性別議題有關,所以一個簡單的 DNA 教學,我們融入科學史,也融入了性別議題的討論,比課本有趣多了吧?:)

雖然內容眾多,但是因為分類清楚,因此學生容易理解,教學也可以很順暢。

課程中融入科學史與性別議題
圖、課程中融入科學史與性別議題

分類清楚還有另一個好處,就是實習老師要試教時,針對其中一個概念或是兩個概念來講解就可以了。比方說我要考教甄的話,可能就祇把 DNA 是什麼 & DNA 的重要性講完,15 分鐘的試教就結束了。因為分類清楚,所以不會東講一點、西講一點,結果超過時間。所以強烈建議先用 Xmind 先做好教案的規劃,再到 Word 去撰寫教案,這樣可以事半功倍。

學生要參加網頁競賽,我也是建議他們用 Xmind 先收集點子、分類好,再開始寫網頁,道理是一樣的。

附加一項,影片中提到的 Rosalind Franklin,天下文化有出一本她的傳記:《DNA 光環背後的奇女子》,不過這本書已經絕版了,所以可能要去圖書館找一找。

Rosalind Franklin 傳記:《DNA 光環背後的奇女子》
圖、Rosalind Franklin 傳記:《DNA 光環背後的奇女子

你看,一個教學同時滿足了科學史教學、性別議題討論,還可以推動閱讀。每年都會有一些學生受到我的引誘而去圖書館借書閱讀,多棒?!;)


原文發表於:讓課程邏輯更嚴謹的小技巧


每個科目的老師都能推動閱讀

跟設備組長毛遂自薦,希望在暑假教學準備日時跟老師們分享我如何在課堂上推動閱讀。屆時打算用這張網路上找到的相片當第一張投影片。

Equestrian at the Singapore 2010 Youth Olympic Games
圖、馬術比賽 (由 Singapore 2010 Youth Olympic Games 分享)

大三升大四的暑假,我在東海別墅的馬場實習。我們比較忙的時間是早上六點到九點;下午四點到七點,這段時間要騎馬去跑一跑、跳跳障礙,讓牠們舒展筋骨。10 點大太陽出來後馬也要休息,所以這時間就很輕鬆,沒什麼事要做,我就拿了本《罪與罰》去看。

跟我一起在馬場實習的同學崔可欣看到我的書:『ㄟ,這本很好看,我國小看的,很感動。』

我心想:『喵的咧,妳國小看這本書?我現在看都還完全看不懂它在寫什麼鬼,我祇是強迫自己把這本書掃完一次而已。難怪妳說妳的第一志願是中文系,是爸媽強迫才唸自然組。』

說真的,就算現在讓我再看一次《罪與罰》,我還是完全無法理解杜斯妥也夫斯基到底想表達什麼,我沒那種程度。

不過,我喜歡的一些書推薦給中文系的朋友看,她們也覺得超無聊,或是覺得都是專有名詞,看不下去。

就是這樣啦!每個人喜好不同,對事物的理解不同,喜歡看的書也不一樣。我猜想這也就是很多學校推廣閱讀不太成功的原因。

很多學校準備了書箱,老師把書箱搬到班級,讓全班的人都讀同一本書。但是,每個人的喜好不同、理解能力也有差別,要全班都讀同一本書一定有很多人讀不下去。而且會推廣閱讀的老師很多都是國文老師,她們選的書,就是她們喜歡的,但是學生沒有相應的感受力時,對於老師推薦的書根本看不下去。

可能班上有幾個學生語文能力好,會去讀國文老師推薦的書,但其他語文能力不佳,比方說我,的學生看到那些老師推薦的書祇想睡覺。

所以我會在課堂上介紹一些書,鼓勵有興趣的學生去看,我並不期望我介紹的書全班都有興趣,也許每個班祇有 3~5 個學生去借我介紹的書,但這樣就夠了。

假設我介紹的書讓每班 5 個喜歡自然的學生去借書;歷史老師介紹後也有 5 個喜歡歷史的學生去借書;5 個去借地理相關的書;5 個借數學相關;5 個借美術相關;5 個借音樂方面的書;5 個去借體育書籍……ㄟ,這不是全班每個學生都在閱讀了嗎?

這樣推動閱讀比較容易獲得學生的認同吧?


原文發表於:每個科目的老師都能推動閱讀


世界最大的生物

你知道目前人類所發現的最大生物是什麼嗎?

你可能會猜是藍鯨或是雷龍,不過不是。藍鯨雖然是現存最大的動物,但與這個最大的生物相比,根本是微不足道。

『我知道,我知道,最大的生物是世界爺!』

嗯,世界爺是現存最大的植物,可以長到 100 公尺以上,也就是有 33 層樓高 (台中還沒有幾棟大樓有 33 樓呢!),但是世界爺與這個最大的生物相比,也是相當的渺小。

好的,答案揭曉,世界上最大的生物是一種叫做 Armillaria solidipes 的蕈類。

如果你上網查詢 Armillaria solidipes 的圖片,會找到底下這一張圖片,的確是好大一個蕈類啊!不過等等,這頂多祇有 10 公尺吧?比起世界爺,這很小啊。

嗯,其實這是假圖,Armillaria solidipes 不是長這樣的,而且,Armillaria solidipes 的大,不在於你看到的地上部份,而是在地底。

Armillaria solidipes fake
圖、Armillaria solidipes 假圖

繼續解釋為什麼 Armillaria solidipes 是最大生物之前,我們先看看校園裡面的蕈類。

如果你注意學校裡面的蕈類,有時會發現草地上的蕈類可以連成一個圓。以下圖為例,草地上有五朵同種蕈類的子實體 (子實體就是蕈類的傘狀構造,紅色圈圈處),這五朵子實體可以連成一個大圓圈 (黃色部份)。人們覺得這種蕈類長成一圈的現象很有趣,稱它為仙女圈。

仙女圈
圖、仙女圈

為什麼會這樣呢?我們知道蕈類是以孢子進行繁殖的,孢子落在合適的地點後開始萌發菌絲。如果你買過蕈類太空包,你就知道蕈類還沒長出子實體時的菌絲看起來就好像發黴一樣。沒錯,蕈類跟黴菌一樣是靠著菌絲分解其他有機物以維持生長的。

環境適合時,菌絲會往四面八方生長,溫度、濕度適合時就長出子實體以傳播孢子。完成傳播孢子的工作後,傘狀的子實體凋萎,但其實蕈類並沒有死去,菌絲還可以繼續生長,明年再長出子實體傳播孢子。

我們看到的仙女圈其實就是一大片菌絲的邊緣長出傘狀子實體所構成的。

以上面的相片為例,可能有一顆孢子落在畫面中紅色星號的位置後開始萌發菌絲並持續生長,整個黃色圓圈所圍繞的部份都有菌絲,要繁殖時就在菌絲邊緣長出子實體傳播孢子。這一整個仙女圈就祇是一個蕈類,因為它一開始是從一粒孢子所萌發出來的。

明年再來同一地點觀察,會看到仙女圈比今年大了一點,因為在這一年之間菌絲又向外生長了一些,所以子實體生長的位置會往外移一點。年復一年,日復一日,菌絲所佔的範圍越大,仙女圈也就越來越大。

2000 年 8 月,科學家在美國奧勒岡州發現一個生長至少 2400 年的 Armillaria solidipes 個體,它的菌絲已經擴展到 8.4 Km2 (840 公頃) 這麼大了。

對 840 公頃沒概念嗎?嗯,清宮劇中,皇帝所住的那個似乎大的無法想像,裡面有山、水、湖泊的紫禁城是 72 公頃大,所以 2000 年 8 月發現的這個 Armillaria solidipes 個體,它的生長面積足足有 11.6 個紫禁城那麼大。

如果紫禁城不熟,那我們比較熟的臺中市裡與這個 Armillaria solidipes 面積最接近的行政區是 920 公頃的東區。但是整個東區有 74,324 人生活著 (2013 年 3 月資料),而這個 Armillaria solidipes 是單一個生物。所以說它是世界上最大的生物一點也不為過。

世界上最大的生物不是雷龍、不是藍鯨,不是世界爺,而是我們覺得一點也不起眼的蕈類。想不到吧?


原文發表於:世界最大的生物


利用光碟盒解釋性狀顯隱性

這是 2011.04.02 在高雄舉辦生物趴辣客 3 時向猴子老師學到的招式,不過我稍微修改了一下,準備時比較簡單。

遺傳的顯隱性性狀對於學生而言並不是容易理解的概念。一個數理資優學生對我說:『補習班老師前一陣子有已經教過顯性跟隱性這一部份了,可是我完全聽不懂。』如果連數理資優的學生都聽不懂,那一般學生就更不容易理解這個概念了。

生物趴辣客 3 時,猴子老師拿出四張厚紙板及紅色玻璃紙自製教具來解釋顯隱性,當場我就大為折服,簡單的一個教具,把顯隱性解釋的清清楚楚。所以回來之後我也想要學他做這樣的教具。

但是想想,其實也不見得要用厚紙板、玻璃紙來做教具,隨處可得的塑膠光碟盒就可以用來解釋性狀顯隱性了。

性狀顯隱性簡易型教具

首先,準備兩個顏色相同的光碟盒。

用來做教具的光碟盒
圖、用來做教具的光碟盒

將光碟盒帶到教室後,在學生面前拆開,這樣就有兩個上蓋 & 兩個藍色的底盒可以使用了。

為什麼不要一開始就拆好再拿到教室呢?

因為兩個完整的盒子比較好保存、攜帶,拆開後變成四片,比較佔空間。而且彼此磨來磨去,透明上蓋變模糊了不好看。:P

將光碟盒拆開為上蓋與底盒
圖、將光碟盒拆開為上蓋與底盒

把兩個底部重疊,問學生看到的是什麼顏色?答案是藍色。

將兩個光碟盒底部重疊,呈現藍色
圖、將兩個光碟盒底部重疊,呈現藍色

那一個上蓋與一個底部重疊,看到的是什麼顏色呢?答案還是藍色。

上蓋與底部重疊,還是看到藍色
圖、上蓋與底部重疊,還是看到藍色

顯然在光碟盒這個例子上,藍色的底部比較強勢,祇要有一個藍色的底部存在,就一定呈現出藍色;透明的上蓋比較弱勢,跟藍色底部堆在一起時,遠看根本看不到那個透明上蓋。

那有沒有辦法讓透明的上蓋呈現出來呢?

有的,祇要讓兩個比較弱勢的上蓋疊在一起,因為兩個都是透明的,不會被其他顏色干擾,所以我們就可以發現透明上蓋的存在了。

上蓋重疊,呈現透明
圖、上蓋重疊,呈現透明

整個教學過程就是先演示光碟盒重疊後的顏色狀況讓學生觀察,再講等位基因顯隱性也是祇要有一個顯性等位基因存在,該性狀就會呈現顯性;唯有兩個隱性的等位基因同時存在時性狀才會呈現隱性。

利用這圈簡單的例子類比,學生對於性狀顯隱性一下子就能夠理解了。而且這教具準備上很容易,之後要收存也很方便,所以當您發現學生難以理解顯隱性的概念時,也可以試著用光碟盒來引導學生學習喔。:)


原文發表於:利用光碟盒解釋性狀顯隱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