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5月7日 星期日

112/05/05 輔導員公開課 大道國中 李祥菁老師

地點:台中市大道國中
授課教師:李祥菁老師
任教年級:七年級
教學單元:4-5植物界

核心素養:
自-J-A2 能將所習得的科學知識,連結到自己觀察到的自然現象
自-J-B2 能分析歸納整理自然科學資訊或數據,並利用口語、文字與圖案、繪圖或實物表達探究之過程、發現與成果
自-J-C2 透過合作學習,發展與同儕溝通、共同參與、共同執行及共同發掘科學相關知識與問題解決的能力

學習內容:
Gc-IV-1 依據生物型態與構造的特徵,可以將生物分類

學習表現:
pc-IV-1 能理解同學的探究過程和結果,提出合理而且具有根據的疑問或意見
pc-IV-2 能利用口語、文字與圖案、繪圖已報告表達完整之探究過程、發現與成果

單元概念:
        本單元的核心概念是演化與適應,故在教師導學時會針對各種生物的構造與特徵討論其在演化與適應上的重要意義,並藉此發展學生分類的能力、推論的能力、及了解生物的演化與對環境的適應

學習目標:

  1. 能分辨植物特徵:認識各種職務的構造與功能特徵,並知道這些特徵在適應過程的意義
  2. 能夠將植物分類:能知道生活中常見植物所屬的類別及其被歸納成此類別的主要特徵
  3. 繪製二分檢索表:能利用植物的特徵將植物分類,並特過植物分類理解植物演化關係
  4. 能保持分享樂趣:依據已知的自然科學知識與概念,對於自己蒐集的結果和他組的分享,抱持合理的懷疑態度,並對他人的資訊或報告,提出自己的看法或解釋
學生先備知識:
  1. 學生預習均一教育平台系統均一教育平台教學影片,並完成個人筆記
  2. 學生已經在第一堂課學會二分叉檢索表
  3. 已學會生物分類與命名的基本原則
  4. 具備植物學相關生理及型態的科學概念(如根、莖、葉、維管束、花的構造、種子與果實)

學生特性:
  1. 班上有資源班學生3位,分散在第三組、第四組、第一組中
  2. 上課配合,但學習主動性較弱,會完成作業,但不要求完美
授課老師說課:

  1. 本單元共設計了四節課,第一節課先請學生利用1know平台自學,觀看教學影片(四部影片共約30分鐘),完成個人筆記,並到翰林teams進行前測。同時提出預習時覺得困難的部份以及想問的問題
  2. 第二節課由老師透過課文文本提問,同時參考課本或講義,利用獎勵機制提升學習動機,透過小組競賽回答問題,澄清相關科學概念,進行組內共學-合作驗證,將個人結果與小組結果上傳hiteach5
  3. 第三節課:在實驗室利用尺、手機顯微鏡、複試顯微鏡,測量蘚苔的高度、觀察蕨類孢子與孢子囊堆排列方式、觀察毬果構造與種子觀察,將結果上傳padlet作為紀錄,並透過hiteac5來分組上台報告,進行組間互學-觀察與推論,並在過程中利用資訊科技完成小組互評。各組同學針對報告內容給予檢核
  4. 第四節課(即本日觀課):利用padlet進行校園寶可夢-植物分類活動任務,進行校園尋寶活動促進學生主動探索並理解生活的環境問題,利用peardeck完成植物地圖,知道植物界的蘚苔、蕨類、裸子植物、單子葉與雙子業構造與功能與演化適應的關係,並與師生分享發現
實際授課流程(觀課):

  1. 老師打開padlet確認前一節課的任務是否已上傳
  2. 利用hiteach5的留言功能自我監控到目前為止在這個課程是否有學習困難,老師利用文字雲找出學生最困難的部分,並予以回饋
  3. 小組共學檢查學習內容講義是否完成,確認對植物分類特徵的理解
  4. 說明校園寶可夢任務
  5. 小組共學,執行校園寶可夢任務
  6. 返回實驗室,上傳成果
  7. 各組互學,各組分享觀察內容





議課:
  1. 許淑娟老師:在這堂課中看到祥菁非常熟練地利用各種平台,且轉換時非常流暢,一定是平常就經常使用,因此學生也很習慣這樣的上課方式。也因如此老師可以立即針對問題或是知識上的澄清作回饋,且在執行校園寶可夢任務時,學生可以將課本中學習到的知識立刻與生活結合,非常厲害。唯一覺得不足的是校園很大,只利用17分鐘完成任務,稍嫌短暫,因為校園很大,時間可以再長一些些,讓學生有足夠的時間思考內化。尤其利用peardeck製作植物地圖,這樣的方式很棒。
  2. 何莉芳老師:我也最喜歡peardeck,立即標記,因為效果非常明顯。我非常欣賞直接用平板走校園紀錄,直接進行多元評量。而且他們在執行任務時一直在討論,透過平板計時、拍照、共編效果很不錯。另外建議padlet是一個很好的分享工具,也是一個很不好的分享工具,因為在分享時照片沒辦法放大,如果時間夠的話,直接讓學生平板投屏,也可以直接將特徵放大,會更好。
  3. 梁湘柔老師:原本認為使用這麼多平台,學生在轉換的時候會不會不順或是卡住,結果並不會,非常流暢,學生非常熟悉載具的使用,包括照片的編輯。而且利用文字雲統整學生不懂的地方,立刻澄清效果非常好。會很想要看前面幾節課,是如何鋪陳如何一步一步帶領學生學習才能讓這節課如此完整。
  4. 謝韶鏞老師:學生在平板上的使用非常流暢,因為學得很好,所以沒有看狀況外的孩子。
  5. 林溱岳老師:學生對ipad的使用很順暢,學生也會彼此教導,這樣學得更快。
  6. 詹斐雲老師:老師在數位器材,學生在數位平台上的使用也非常熟悉,一定是經過長時間的經營與累積才能有現在的成果。另外老師在請小組示範如何測量蘚苔的高度時是讓各組到示範組觀看,但其實可以利用投屏的方式,讓大家可以看得更清楚。
  7. 陳鴻仁教授:各方面都很好,非常順暢,因為在使用數位教學最擔心的就是網路。且老師在教學上引導都非常到位,不會因為利用科技而顧此失彼。
  8. 祥菁回饋:因為利用科技上課,很擔心網路卡卡,因此所有資料都有備一份,如果有問題,就能直接airdrop給大家。校園寶可夢其實一組帶兩台平板出去就好了,不需要一人一台,但沒有強制決定,讓小組自己決定,每個人都有就每個人可拍,可以分工合作,讓小組自行決定達成目的的策略。也謝謝大家因為有這個公開課,讓我有進步的機會。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