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授課教師說課:
1. 自4年前開始於此單元實施本教學設計,今配搭數位工具,加入讓學生在padlet繳交任務成果,並於教學設計歷程運用ChatGPT協助檢核TPACK與SAMR。
技術知識( T):活動中使用了 iPad和 Padlet等現代科技工具,用於拍照、錄影和上傳學生
作品,以及提供自製配對教具和有機分子模型。這些技術的運用有助於豐富學習體驗,提
升學習效果。
內容知識( C):活動的內容是有機化學的基礎知識,包括烷類、醇類、有機酸及酯類等常
見有機分子。這些知識是活動的核心,通過實際操作與模型構建,學生可以更好地理解這
些有機分子的結構與特性。
教學法知識( P):活動設計涉及小組合作、自主探索和使用拍照、錄影等方式展示成果
這些教學法有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他們的合作與探究精神。
SAMR層次 增強( Augmentation 透過使用 iPad和 Padlet等技術工具,使學生更容易地
拍照、錄影和分享作品,進而提高了他們的參與度和動機,以及對課程內容的理解。這些
技術的運用確實使得活動的進行更加流暢,並且能夠提供更多的反饋和互動機會,從而增
強了學習效果。
2.本節課可視為前幾堂課教學後之多元評量,將以讓學生操作組合分子模型為主,預計下一次上課再進行本堂課之回顧與分享。
二、實際授課流程(觀課):
開場(5 分鐘)
1. 歡迎學生參與有機分子模型探索之旅。
2. 簡要介紹活動目標及流程。
第一部分:有機分子配對挑戰(10分鐘)
1. 學生自主操作,配對常見的有機分子,可使用課本進行自學與複習。
2. 提供自製的配對教具,幫助學生進行配對挑戰。
第二部分:有機分子模型操作(25分鐘)
1. 學生分成小組,依指定任務,使用有機分子模型進行構建。
2. 每個小組完成後,利用 iPad 拍照或錄影,將完成的分子模型上傳到 Padlet 上。
活動結束(5 分鐘)
1. 回顧活動內容,學生分享彼此的成果與心得。鼓勵學生繼續探索有機化學的奧妙。
三、議課
- 祥菁老師:教學設計讓各小組學生充分投入於任務中,並觀察到組內學生彼此討論、合作學習的狀況,特別是在實驗室中井然有序收放自如,令人佩服!不知是否有機會安排組間的交流觀摩或分享?
- 家琪老師:課程中之任務設計配搭學科學習內容的架構,十分具有脈絡與層次,學生專注投入與任務完成度也相當令人驚豔,其中任務五、任務六的影片拍攝,也許能嘗試請學生加上旁白說明。
- 莉芳老師回應:如此實驗記錄影片將成為一個作品,課程設計就提升SAMR層次至有M了。
- 湘柔老師:
- 淑娟老師:本節課我專注觀察車車理論幫小組,發現這一組的同學很有領導力,他們只看彈性課本,沒有看padlet,所以不知道要拍影片。他們每個任務都很快地在幾分鐘內完成,沒有拍實驗成果,他們表示想要熟練之後再拍,我後來卻在padlet發現他們已經拍完影片上傳,很厲害。
- 志忠老師:觀察到學生和教師都有"四能"~學生(1)能投入(2)能完成(3)能討論(4)能解決問題;教師(1)能引導任務(2)能指導操作(3)能協助困難(4)能指揮行動。可惜時間不夠,未能讓學生發表分享。
- 溱岳老師:學生積極投入,教師及時指導,特別珍貴的就是看見教師的課程設計能將真相帶到學生面前,使之身歷其境。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