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27日 星期六

20240426輔導員公開課—福科國中何莉芳老師-科普樂實作~ 有機分子大挑戰

 

實驗任務發布+記錄蒐集padlet



一、授課教師說課:

1. 自4年前開始於此單元實施本教學設計,今配搭數位工具,加入讓學生在padlet繳交任務成果,並於教學設計歷程運用ChatGPT協助檢核TPACK與SAMR。
 技術知識( T):活動中使用了 iPad和 Padlet等現代科技工具,用於拍照、錄影和上傳學生
作品,以及提供自製配對教具和有機分子模型。這些技術的運用有助於豐富學習體驗,提
升學習效果。
 內容知識( C):活動的內容是有機化學的基礎知識,包括烷類、醇類、有機酸及酯類等常
見有機分子。這些知識是活動的核心,通過實際操作與模型構建,學生可以更好地理解這
些有機分子的結構與特性。
 教學法知識( P):活動設計涉及小組合作、自主探索和使用拍照、錄影等方式展示成果
這些教學法有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他們的合作與探究精神。
 SAMR層次 增強( Augmentation 透過使用 iPad和 Padlet等技術工具,使學生更容易地
拍照、錄影和分享作品,進而提高了他們的參與度和動機,以及對課程內容的理解。這些
技術的運用確實使得活動的進行更加流暢,並且能夠提供更多的反饋和互動機會,從而增
強了學習效果。

2.本節課可視為前幾堂課教學後之多元評量,將以讓學生操作組合分子模型為主,預計下一次上課再進行本堂課之回顧與分享。

二、實際授課流程(觀課):
開場(5 分鐘)
1. 歡迎學生參與有機分子模型探索之旅。
2. 簡要介紹活動目標及流程。



第一部分:有機分子配對挑戰(10分鐘)
1. 學生自主操作,配對常見的有機分子,可使用課本進行自學與複習。
2. 提供自製的配對教具,幫助學生進行配對挑戰。




第二部分:有機分子模型操作(25分鐘)
1. 學生分成小組,依指定任務,使用有機分子模型進行構建。
2. 每個小組完成後,利用 iPad 拍照或錄影,將完成的分子模型上傳到 Padlet 上。








活動結束(5 分鐘)
1. 回顧活動內容,學生分享彼此的成果與心得。鼓勵學生繼續探索有機化學的奧妙。


三、議課



  • 祥菁老師:教學設計讓各小組學生充分投入於任務中,並觀察到組內學生彼此討論、合作學習的狀況,特別是在實驗室中井然有序收放自如,令人佩服!不知是否有機會安排組間的交流觀摩或分享?
  • 家琪老師:課程中之任務設計配搭學科學習內容的架構,十分具有脈絡與層次,學生專注投入與任務完成度也相當令人驚豔,其中任務五、任務六的影片拍攝,也許能嘗試請學生加上旁白說明。
  • 莉芳老師回應:如此實驗記錄影片將成為一個作品,課程設計就提升SAMR層次至有M了。
  • 湘柔老師:
  • 淑娟老師:本節課我專注觀察車車理論幫小組,發現這一組的同學很有領導力,他們只看彈性課本,沒有看padlet,所以不知道要拍影片。他們每個任務都很快地在幾分鐘內完成,沒有拍實驗成果,他們表示想要熟練之後再拍,我後來卻在padlet發現他們已經拍完影片上傳,很厲害。
  • 志忠老師:觀察到學生和教師都有"四能"~學生(1)能投入(2)能完成(3)能討論(4)能解決問題;教師(1)能引導任務(2)能指導操作(3)能協助困難(4)能指揮行動。可惜時間不夠,未能讓學生發表分享。
  • 溱岳老師:學生積極投入,教師及時指導,特別珍貴的就是看見教師的課程設計能將真相帶到學生面前,使之身歷其境。














(3)

2024年4月22日 星期一

20240419輔導員公開課—梧棲國中梁湘柔老師-3-1持續改變的生命(化石)

 地點:台中市梧棲國中

授課教師:梁湘柔老師
任教年級:七年級
教學單元:3-1持續改變的生命

學習目標:

  1. 認識化石的成因與五個種類
  2. 欣賞各種藝術的風格和價值,並了解美感的特質、認知與表現方式,增進生活的豐富性與美感體驗
學生經驗:
  1. 學生前一堂課以完成葉脈化石的製作
  2. 簡單課室英語

學生特性:
  1. 班上共27位學生,沒有特殊生
  2. 4-5人一組,分成六組
教學評量:
  1. 能分辨化石的種類
  2. 將葉脈化石完成上色
觀察焦點:
  1. 時間掌控:學生是否能依老師指令完成任務
  2. 問題解決:學生能否主動採取策略解決問題
  3. 提供適當的練習或活動,以理解或熟練學習內容
  4. 適切引導或回應學生的行為表現
授課老師說課:

  1. 本活動設計為兩節課,已完成第一堂課,讓學生調石膏,並將葉脈印在石膏上方,模擬化石形成的過程,製作葉脈化石。
  2. 這堂課預計先說明化石的形成方式,以及將石膏脫模,並利用水彩上色。
  3. 利用實作課程幫助學生理解化石的形成方式,並製作屬於自己的葉脈化石擴香石。
  4. 希望各位老師可以幫忙觀察學生是否能在時間內完成葉脈化石的製作,同學之間能夠相互幫助,並相互欣賞作品。
實際授課流程(觀課):
  1. 介紹化石的定義、化石形成的過程
  2. 介紹化石的種類
  3. 石膏化石脫模
  4. 石膏化石上色

議課:

  1. 韶鏞師:上課時可提醒學生注意是在說明課本哪一頁。這間教室的音響聲音有點悶悶的。透過實作融入課程很棒,且師生互動良好。
  2. 淑娟師:投影片中透過科博館的展品喚起學生先備知識,並引請動機,使得學生這堂課非常投入。但投影片中雙語融入的部分,有太多的英文,學生一下子可能無法看懂,非常依賴老師的講解。由於這堂課融入實作,所以學生問題很多,也不太同步,使得老師很忙,需要解決各種問題,還好學生還算聽話,都在自己的步調中,慢慢的都完成了。
  3. 家琪師:整堂課都看到老師很有耐心,老師都是用鼓勵的話,很棒。未看到能分辨化石種類的評量。學在在葉脈化石的完成率約70%,每位同學的學習態度都很好,最後收尾時老師利用拍手三下讓同學靜下心來,管理秩序很不錯。
  4. 斐虹師:由於今天的課程目標是認識化石,利用製作化石來了解化石形成的過程。但由於其中一個課程目標又放在能夠欣賞各種藝術風格、美感的特質,會讓人覺得這不是生物課,而是美術課。或許能夠利用一開始調石膏時就讓石膏有顏色,今天就不需要花這麼多時間上色,也能讓化石的紋路更加清楚,而不會被水彩的顏色掩蓋過去。下次若需要在上到這個單元時,可以考慮一下材料的選用。
  5. 溱岳師:老師能夠隨時注意學生的狀況,尤其有一些學生的石膏已經破裂,今日重新製作,居然也都能完成了。
  6. 俊穎師:針對雙語部分給建議。一堂課會一直重複的單字,可以寫在黑板上。投影片上英文字不要太多。若這堂課有會一直重複的句型,可以不斷在投影片中出現。
  7. 志忠師:針對有些同學的石膏模破碎到需要重做,建議老師可以在前一天先過來看,找出破碎的同學,利用課餘時間請他們重做,就不需要在課堂上臨時再做,導致每一位同學的進度不同步。也能讓課程更順利,老師才不會這麼忙。
  8. 莉芳師:藝術與生物結合是很好的,今天看到大家都在幫自己的葉脈化石著色,但著色後並沒有更好。是不是能夠不要著色,而使模仿考古生物學家,挖到化石時,為了讓化石的輪廓變得明顯,而利用工具修飾呢!這又是不同方向的教學策略。






2024年4月15日 星期一

「小黃車的空港視角-從機場航務作業談航空科學」-桃園機場公司航務處 鄭羽哲工程師 20240412

 

開場由霧峰國中教務主任開場。謝主任本身也是飛機迷,現場展示了許多模型給大家看。

鄭羽哲工程師家住澎湖,搭飛機往來台灣,從小就喜歡各種交通運輸工具,從求學階段一路到現在工作都跟交通有關,目前除了在桃園機場擔任工程師之外,也幫國語日報撰寫專欄,推廣運輸相關的社會科學。


運輸是轉換空間的過程,也是唯一負效用的事,因為花錢又花時間,只是為了完成經濟活動中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