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3日 星期四

20250701~02_113學年度自然科學學輔導團團全國研討會暨策略聯盟(三)

兩天的研討會讓我們看到金門在科學教育中的發展以及教育處的努力,其實不亞於台灣本島。這次兩天的金門行,也讓我看到金門的在地資源與在地課程。
第一天不免俗的交流與業務報告,看起來現在各縣市都在數位融入,數位已經是趨勢,大家一起做一起成長。然後到慈湖與金門夏日限定的金門夏日精靈—栗喉蜂虎棲地進行生態介紹與觀察。利用望遠鏡觀察,可以清楚地看到翠綠色的栗喉蜂虎,也可以看到展翅飛翔時亮橘色的飛羽,因為拍不到,大家到Google搜尋圖片吧!真的是小巧可愛的鳥,不是蜜蜂喔!

第二天我們越過金門大橋,到達小金門,近距離觀賞金門大橋,可以感受到建築工程的偉大與不容易,還有建築的美感。我們第一站先到達南山頭去看玄武岩。一直以來都知道金門主要是花崗岩及花崗片麻岩為主。原來小金門是玄武岩,由於受到風化與侵蝕作用,看到海岸線上有許多灰黑色崩落的玄武岩,以及旁邊的峭壁上受到經年累月熱脹冷縮、植物根系生長、雨水入侵等造成的風化,形成洋蔥狀的剝落現象,而且因爲氧化以及岩石中所含礦物的不同,我們看到岩壁上的玄武岩,主要以褐色紅色為主。

接下來第二站我們到埔頭貓公石海岸尋找鱟與貓公石,這裡的鱟與建功嶼的顏色不同,比較偏黃褐色,或許與棲地有關,建功嶼的泥沙深黑色、貓公石海岸的泥沙為黃褐色,但不管如何親眼看到鱟活生生的撥動泥沙就是開心。而貓公石是一種多孔狀的深色岩石,主要成分為是氧化鐵呈現鐵鏽色。是一種沉積岩,由於上面的紅土層中含有鐵,遇水向下淋溶到長石質砂岩風化後的高嶺土質砂岩,沉澱形成鐵網紋,再受到海水沖刷移除高嶺土,鐵網紋硬化為岩質鐵網紋,形成多孔的外觀。因為外表坑坑疤疤充滿凹洞,所以叫『貓公』石。註:貓公是台語形容男子面部充滿凹洞。


20250629_113學年度全國自然科學領域輔導團成果發表暨科學展館資源研討會


今年的輔導團成果發表會在高雄科工館,來自各縣市的自然輔導團會聚一堂,並將這學年度做的事情一併發表出來。其實不論央團還是地方輔導團,大家都很努力在精進自然科教師的教學知能,除了學科知能之外,也不斷加強日新月異的數位知能。而五大展館也是,五大展館的科學學習中心,在科學教育上,也希望跟國民教育接軌,教育不是只有發生在學校,展館也提供了很棒的場域,供民眾學習。

開場時五大展館輪番介紹,海科館介紹食魚教育、科教館介紹許多團體課程、科博館推廣虛實整合的科宇宙悠遊學、科工館則著重科學與科技的應用與結合、海科館好希望大家都去,也知道太遠,所以推出餐車服務,要來個到校服務。




參考各縣市輔導團的海報成果,尤其感興趣的是基隆團的戶外教學,他們已經設計了八斗子、野柳以及馬祖的戶外課程。這讓我想到以前設計的咬人狗坑課程。他們提到製作戶外課程需要有一群有共識且願意有難同當的夥伴,因為很辛苦,也要考量學生的風險管理。但是完成之後只要有一位學生可以給予正向回饋,就很有成就感,真的是心有戚戚焉。好夥伴尋覓不易,但是總要有人開始,就會吸引到一群與願意與你同行的人。



分組活動時參與了科工館的教學資源活動—盆栽燃料電池,其實就是水果電池的延伸應用,在盆栽上叉了銅棒與鋅棒串聯後連接電線與小時鐘,就能看到小時鐘開始作用。透過這個活動老師講解電池如何串聯以及電池需要回收才不會造成環境污染,是一個簡易可以執行的環境教育科學課程。


最後留一點時間看科工館的新展—氫能特展。雖然這個展小小的,但互動性很強,模擬加氫後引進氧氣燃燒產生能量與水,就能讓車子運動,產物就是水,不會有污染的問題。也透過模擬活動,看到要讓氫氣燃燒需要的溫度比汽油、甲烷高,所以氫氣很安全。要讓氫氣作用所需要的能量比汽油、甲烷低,所以然氫的效率很高。加氫約10~15分鐘,就能讓汽車跑400~450公里,是值得開發的科技。目前產氫的方式分為灰氫(從化石燃料中提取氫氣,但會產生二氧化碳)、藍氫(將灰氫產生的二氧化碳透過碳捕捉技術去除)與綠氫(透過再生性能源例如太陽能產生電來電解水取得氫氣),目前所使用的氫還是來自於灰氫,對於氫能的利用還有很長一哩路要走,展場末端比較各國對氫能的利用,各國大多都是2021~2030年間發展氫能技術,但德國看起來已經是現在進行式了,已經有一些加氫站,可見氫能已經是未來能源使用的發展重點。 

20250626-27—科學教育短期目標共識交流營

這是一個由國教署指導的科學教育工作圈計劃,並由段曉林教授擔任召集人,目的是要整合全國的科學教育資源,避免資源的浪費,閉門造車,更有效率的執行科教計劃。討論出18個需要推動的短期目標,落實於各級學校的科學教育。於是召集了各師大的科學教育中心、分區學科中心、國民教育地方輔導團以及進行科學教育的民間組織,例如夢N或是遠哲科學團隊,來相互交流與討論,大家對於科學教育的執行、遇到的困難以及如何解決。


透過這個為期兩天的交流營,我看到了臺灣對於科學教育的努力,在各級教育階段是不遺餘力的,不論是大學端的科教教授、高中職的自然科老師、國中小自然科教師、民間組織,都致力於探究教育的推動,不論是對高成就、低成就、偏鄉等,都想要讓台灣所有的學生尤其是義務教育階段的學生,公平的接受有品質的科學教育。

大家都這麼努力了,但難免有鞭長莫及的地方,尤其是偏鄉,我看到一些教授或老師每週都自己開車,不收出席費、鐘點費,去台東、花蓮就只為偏遠的學生可以也受到和都會區學生一樣的科學教育。也有老師因為偏鄉只有一位老師,要教全部的科目,不知道探究要怎麼教,就用自己的團隊設計所有主題的教案,提供講義、教學方法步驟,讓偏鄉的老師,看著講義就有辦法教授。也有直接寄送材料包到偏遠學校,線上視訊教學,讓偏鄉老師與學生透過遠距學習。

國教署宣導網站:
https://shs.k12ea.gov.tw/site/sesc

在這場交流營中,透過分組討論,我們這組討論『短期目標18:提供助中小學高成就投入科學與數學的學習所需之資源,並提升其學習動機,以吸引其進入科學與數學的領域發展。』同組的成員中有國小校長(自然科)、北區學科中心老師(某高中教務主任,專長化學)、國小教師(數學老師)、物理科學中心研究教師、師大科教中心(TIMSS研究員)以及我(國中自然老師)。

在討論過程中,我們才突然發現,在每個學習階段,老師們主要照顧的的都是『大多數中等成就的學生』以及低成就學生,在平常上課時,只要中等程度的學生會了,老師們就會進行下一階段的教學,對於低成就學生,老師們也會特別關心主動給予支援,例如學習扶助等等。但對高成就的學生,除非他們主動要求,否則大多數老師不會主動給予幫助。頂多提供一些科展、科學競賽的資料給他們,鼓勵他們參加比賽,希望他們自主學習更多,但沒有要求一定要做。

我特別提到在國民教育階段,通過資優鑒定的學生,學校必須提供資優教育或是資優教育方案,但就出現一個問題,資優生一定是高成就學生嗎?所以在此我們就不再討論資優的問題了。TIMSS研究員提到研究報告中發現我國四年級與八年級學生,在數理科的成就是名列前茅的,雖然如此但對學習數理是沒有自信與不喜歡的,因此高成就的學生,不一定因為成績好,學習動機就高,或者我們看到他的學習動機是外在學習動機,而不是內在學習動機。學生為了維持他的成績,不得不要認真學習,但他不是為學習而學習,而是為成績而學習。這是值得老師們關注與反思的地方。

沒有一種方法是最好最完美,也因為如此,我們透過交流與討論,看到不夠好的地方,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不斷地改善,讓情況更臻完善,就是進步。很難得可以看到這樣凝聚大家為了更好的共識會議,因為有大家,科學教育一定會越來越好。

最後説説開會地點惠蓀林場,活動最後邀請到場長為我們介紹林場沿革,原來這裡從日據時代就已經存在了,海拔從450m~2450m,腹地廣大約7000公頃,是中興大學的實驗林場。最近有名的惠蓀咖啡,其實是不賺錢的,而且因不用農藥,需要手工選豆,將好的豆子挑出,才能做成咖啡,因此量少價高。最近也開發月桃純露、土肉桂等產品。說明完帶大家出去解說時,就下起午後雷陣雨了,有點可惜。

2025年6月14日 星期六

Canva進階實作研習

 

講師:黃信溢老師

研習內容:Canva進階實作研習

地點:大德國中

日期:2025/6/13

首先由謝龍卿校長介紹講師黃信溢老師

https://docs.google.com/presentation/d/19dhP2FhOxTwB9i45Ory7WF4hLJl4Z4sDHT5l3qA6Dsc/edit?slide=id.g33151fc25fa_0_155#slide=id.g33151fc25fa_0_155

講師分享今天上課講義連結如上

CANVA 左下角有新的AI功能

今天的研習會聚焦在影像處理與特效


講師請大家先建立簡報,目前新的功能建立簡報會出現在新的頁面,使用簡報是因為比較容易製作特效

依序進入

元素/照片/搜尋運動場

可以發現有很多素材

點擊照片進入編輯/濾鏡 可以改變背景

物件/圖層(alt D) 

加入背景/文字/跑者

可以搜尋照片/跑步的人

加入照片/陰影

進入元素/圖像/陰影


把人跟陰影進行群組/點選背景/動畫

 點選下方/時長/會出現按鈕

 可以單獨點選文字或照片調整文字/照片的動畫效果

可調整文字及照片出現時間,稱為元素時間

 兩個區間的動畫,先將人移動到起點,按SHIFT 然後移動人可以產生動畫

搜尋花朵的照片

進入元素/邊框/信件(letter)

選取文字/使用整理對齊文字功能


打入TYPHOON文字

使用color smoke搜尋

設定文字,複製文字成前後兩個

前面有邊框,後面粗體黑字,將前後文字重疊


進入檔案/設定/尺規

編輯尺規四邊,把文字圖形中的影片對齊


 

進入POWERPOINT先打字/格式/文字填滿/網路圖庫

存成PDF/傳到CANVA/分離圖片

加入河流圖


搜尋咖啡豆圖影片

Coffee Beans Falling into a Cup, Slow Motion 4K
加入文字並製作動畫/增加咖啡豆動畫/複製咖啡豆動畫並去背


搜尋關鍵字Healthy Young Woman on Morning Run照片

一張放到手機框/一張去背,讓人感覺要跑出框

加入背景/文字



尋找關鍵字Trail running athlete runs in the snow (雪地跑步)照片

想要擷取人










想要去除照片中的文字

先下載圖片/上傳



想把照片中的文字去除使用,點擊照片進入編輯/魔法工作室/抓取文字






如果想要將正方形的圖片改成16:9(擴展)



先進入老師分享的共享資料夾



下載拉麵照片並上傳CANVA


把第二碗麵的文字,使用魔法橡皮擦去除,刷頭要選擇小一點


第三碗麵要加入一些東西/魔法編輯工具(無中生有)

關鍵字輸入:加點燒肉再撒點蔥花




換臉的功能,使用CANVA功能,在應用程式中搜尋face swap關鍵字

選取兩張照片現有照片,可以進行換臉


今天的課程內容主要為canva的特效功能操作及動畫設計,課程的內容都是由講師帶著大家一步一步進行實作,黃信溢老師也建議可以從觀察別人的作品中,自己試著重新製作看看,來提升自己的能力,雖然外面一直下著大雨,但研習的收穫很多,自己也開始不斷思考著,如何使用這些功能在自己的教學設計與課程進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