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分享工具到實際操作,大家不是只有學到AI工具的功能,也透過老師的案例分享、實際設計遊戲,從討論到故障排除,獲得更多實際運用的靈感,最後,老師分享使用AI工作協作出題流程,減輕老師們出題負擔。
2025年10月7日 星期二
2K251003_公明國中到校輔導
2025年9月26日 星期五
2K250926_114-1領域召集人研習第二場
今天進行的是 台中市自然領域輔導團 第二場領召增能研習,參與者同樣來自各校的自然領域召集人。
課堂上也介紹了 iPad備忘錄 的應用。它不僅能快速記錄文字或語音,還能拍照、整理學生作品,甚至作為收作業的平台使用,方便又直覺。許多老師才發現,原來每天習慣使用的功能,其實能直接服務教學,讓流程更加簡化。
領召們在實作中親自體驗操作,也發現實際運用時可能遇到的困難,並當場討論如何排解。未來回到各校後,他們不只會傳遞工具,更能分享教學情境,協助同仁順利地將數位融入課堂。
「讓技術服務教學,而不是成為老師的負擔。」
這句話,不僅是今天的核心理念,也呼應輔導團推動數位融入教學的願景,透過一次又一次的增能培力,讓科技真正支持自然領域教學,成為各位老師教學創新的助力。
2025年9月20日 星期六
2K250919_114-1領域召集人研習第一場
平板融入教學基礎應用篇
講師:林雋秀老師
目標
探討如何將教學專業與數位技術結合,思考:
數位工具如何突破傳統教學限制,帶來不同的教學模式。
在數位進入校園後,老師如何在不增加過多負擔的前提下,善用數位工具。
上半場:平板在教學上的應用基礎
1. 簡報媒介的轉換
傳統電腦簡報 → 平板簡報
優勢:
教師可走下講台,與學生有更多互動。
提供更靈活的數位操作,突破傳統授課的限制。
2. 平板的角色定位
平板不只是手機的放大版,而是教學設計的重要工具。
傳統教育較少教我們如何運用數位學習,因此需要重新思考平板在課堂上的定位。
3. 任務設計結合數位工具
拍照應用:
使用相機拍攝生詞或學習重點。
進入編輯功能,可:
手寫文字、用套索工具移動字詞。
套索圈選後,變更單一字的顏色,強調重點。
照片應用於教學:
拍攝學生作品,進行分享或討論。
拍攝板書紀錄,方便課後複習。
收作業方式:
學生拍照上傳。
或直接將照片投影到大螢幕上展示。
4. 投屏操作方法
控制中心 → 雙螢幕 → 螢幕鏡像輸出(需網路與觸控螢幕)
Apple TV:
透過接線投影,不依賴網路。
仍需到控制中心進行鏡像設定,並輸入 Apple TV 密碼。
搜尋「iPad 投影」,安裝電腦端投影軟體。
⚠️ 小提醒:若投影異常,先重開機!
下半場:進階應用與課堂實踐
1. 技術 vs. 教學
技術本身不是目的,重點在於如何融入教學設計,讓課堂更有效率。
2. 播放 YouTube 影片
投影時若無法播放影片,可改用 網頁版 YouTube。
注意影片是否涉及公播權問題。
此方法必須使用網路。
3. 善用搜尋功能
螢幕中間往下滑 → 搜尋
例:輸入「1 美金換算多少台幣」。
搜尋「備忘錄」後,點右上角紙張 icon 建立新備忘錄。
4. 注音鍵盤小技巧
長按注音鍵往下滑 → 顯示對應的數字或符號。
不需切換鍵盤即可輸入標點符號,非常方便!
5. 語音輸入筆記
點擊鍵盤上的麥克風符號 → 將語音轉換為文字。
活動設計:課程結束時,請學生以語音輸入方式,總結本堂課的學習重點。
iPad 的機器學習功能會隨使用次數提升準確率。
6. 查詢與多語設定
在備忘錄中雙擊詞語 → 查詢字詞意思。
可在「設定 → 鍵盤」中切換至英文鍵盤,方便進行英語查詢或輸入。
7. 文字朗讀功能
路徑:設定 → 輔助使用 → 朗讀所選範圍
將備忘錄中的文字選取後,iPad 可直接朗讀內容。
📌 任何 iPad 可框選的文字,都能使用朗讀功能。
8. 分割畫面
同時開啟兩個應用程式,進行多工操作:
例:左邊顯示筆記,右邊顯示瀏覽器或教學素材。
搜尋「分割顯示」學習設定方式。
9. 圖形自動修正
畫出圖形後停留片刻,iPad 會自動修正圖形。
可應用於畫座位表、表格等教學工具。
10. Airdrop 收作業
不需網路即可直接透過 Airdrop 接收學生作業檔案。
結語
數位技術的價值,在於帶來新的教學靈感。
過去覺得複雜或無法完成的事,現在透過平板可以輕鬆實現。
核心理念:讓技術服務教學,而非成為老師的額外負擔。
2025年9月19日 星期五
2K250919_B5-1生成式AI與教育應用工作坊
B5-1生成式AI與教育應用工作坊
講師:大同國小 陳映均老師
時間:2025.9.19 13:30-17:00
地點:大德國中
教育AI國際發展趨勢
AI已經發展很久,現在是生成式AI,政策制定者應和教師共同討論生成式AI在教育上有效使用方式與使用指南。
生成式AI平台希望提供1:1自主學習教練,支持基本知識學習。
政策制定者需要評估生成式AI對學生學習的影響。
UNESCO強調老師應隨著AI技術的發展持續進步,並為此制定了教師所需的AI素養框架。
該框架以五大核心維度為基礎:以人為本的思維模式、AI倫理、AI基礎與應用、AI賦能教學法、以及AI促進專業發展。
有雜誌調查台灣在AI使用在世界各國中排名21名
AI使用的倫理挑戰與風險,越來越受重視,需要跟學生建立觀念,比如學生使用帳號登入電腦,資料容易被盜用,課程中需教導學生
AI是一對一的家教模式可以幫助學生學習
日本文部科學省發展教學輔助平台提升個人化學習,韓國有AI教科書幫助學生學習,台灣也有出版社搭配108課綱發展AI教科書,但世界各地都有使用AI問題,比如學生用AI寫作業,講師澳洲的參訪經驗,許多電子產品都不能在教室中隨意使用,須被規範。
人工智慧轉變成生成式AI,從二分法變成圖形辨識,再變成深度學習與判斷,生成式AI可以有好的創造力,更多跨域,更強大的整合能力
預測分析、圖型識別、文字生成、語音識別、翻譯、影像處理
使用Google AI Studio Try Nano Banana功能可以生成AI照片,且有良好的效果
Veo 功能可以讓照片動起來
AI在教學上的應用,數位科技輔助教師教學
學生自學、組內共學、組間互學、教師導學
AIPACK 平板進行教學
進行差異化教學可協助教學設計、輔助教材製作,應用於評量可協助產生評量試題
應用於學習可提供即時回饋訊息、提供個人化學習引導、提供1對1的智慧學習夥伴,應用於評量可提供個人化評量、提供即時問題解答
酷英網語音辨識輔助教學系統
素養題產生精靈 用AI來產生素養題,編製素養導向試題
生成式AI強化各大數位學習平臺,如酷英網情境式英語聊天機器人(CoolEBot),均一學習平台-AI狐狸貓,Magic School AI
教育部中小學數位教學指引3.0 提到應用生成式AI 輔助教學
NotebookLM 可以限定不同的文獻或資料來進行分析、摘要,現在也可以產生測驗
後續教育部辦理 B5-2 生成式AI融入學科領域教學工作坊-因材網各領域
課程重點:生成式AI融入學科領域教學教案設計與應用
生成式AI融入學科教學課堂實踐實作
今天的研習真的是紮實又豐富,講師介紹AI的發展到應用,以及目前台灣使用AI融入教育的現況,雖然有許多AI的運用我自己沒有嘗試過,但是AI的浪潮已經來襲,現場的教學者,也只能嚴陣以待,不斷調整教學策略,來強化自己的教學。
2025年9月13日 星期六
20250912國中小聯合期初會議暨增能研習
今天的增能研習,真的讓人收穫滿滿。




2025年7月3日 星期四
20250701~02_113學年度自然科學學輔導團團全國研討會暨策略聯盟(三)
20250629_113學年度全國自然科學領域輔導團成果發表暨科學展館資源研討會
開場時五大展館輪番介紹,海科館介紹食魚教育、科教館介紹許多團體課程、科博館推廣虛實整合的科宇宙悠遊學、科工館則著重科學與科技的應用與結合、海科館好希望大家都去,也知道太遠,所以推出餐車服務,要來個到校服務。
最後留一點時間看科工館的新展—氫能特展。雖然這個展小小的,但互動性很強,模擬加氫後引進氧氣燃燒產生能量與水,就能讓車子運動,產物就是水,不會有污染的問題。也透過模擬活動,看到要讓氫氣燃燒需要的溫度比汽油、甲烷高,所以氫氣很安全。要讓氫氣作用所需要的能量比汽油、甲烷低,所以然氫的效率很高。加氫約10~15分鐘,就能讓汽車跑400~450公里,是值得開發的科技。目前產氫的方式分為灰氫(從化石燃料中提取氫氣,但會產生二氧化碳)、藍氫(將灰氫產生的二氧化碳透過碳捕捉技術去除)與綠氫(透過再生性能源例如太陽能產生電來電解水取得氫氣),目前所使用的氫還是來自於灰氫,對於氫能的利用還有很長一哩路要走,展場末端比較各國對氫能的利用,各國大多都是2021~2030年間發展氫能技術,但德國看起來已經是現在進行式了,已經有一些加氫站,可見氫能已經是未來能源使用的發展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