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21日 星期五

20250321_五權國中到校輔導



帶隊校長:立人國中舒富男校長

講師:福科國中何莉芳老師
1.為學生學習而學習,AI的運用也是
2.加入Google Meet如果使用【伙伴模式】就可以避免聲音的干擾
3.老師可以書寫自己的AI使用經驗,未來AI領導力是一種重要的人才培育能力
4.在談AITPACK的時候先談無法逆反的教學改變,當代是跨領域、個別化的學習歷程,教師扮演多樣、多重的角色,某些地方我們還可能要先跟現在的學生、現在的趨勢來學習
5.當老師一定具有PCK,當AI X SAMR,最終會否允許增創無法想像的新任務?(與過去的科學家對話,或是音像的創作)

6.【看懂電費單】的課程微整形,結合SDGs (何莉芳老師製作)
(【Holiyo】登入需要網路,但登入後可以直接離線使用,這個平台是一個遊戲設計很常用的平台)
(直接點入網址體驗,20分鐘的時間。與AI對談生成整個活動)
7.學生體驗完之後,再進入課程的介紹ppt;結合節能行動與責任消費的內容,是莉芳老師與ChatGPT共備的產出
AI可以幫助你 (註: 如果直接跟它說以「密室逃脫」的遊戲模式進行情境包裝與關卡設計,對話會不會更容易直接出現想要的結果?)
8.AI的對話可以用來班務處理、案例適法性分析,也可以用來審題(題目分析或是依據會考題目的指標來修改試題更生活化)、命題、配分參考等。學生可以使用教育部的e度的生成式AI(因材網)

9.AI不會取代人,只會取代不會使用AI的人。但是也不用資訊恐慌,不一定要強行融入,只是要找到自己用起來最舒服的模式!促進學科內容的理解! (結語) 

20250321_東勢國中到校輔導

 主題:會考試題趨勢及分析、素養導向評量試題

帶隊校長:至善國中趙育興校長
主講:忠明高中賴志忠輔導員



育興校長開場及勉勵:
傳統的教學工具如課本、評量、多練習和實驗依然重要。然而,現在學生可能缺乏自主練習的習慣,且過於重視分數而不願意反覆練習。因此,利用科技輔助學習,例如線上題庫或數位教材,提供學生反覆練習的機會,也減輕教師批改負擔。另外,形成性評量很重要,教師可以利用考試引導學生學習,讓學生邊考邊學甚至可以獲得成就感。差異化教學也能透過分層設計評量內容來實現。校長也提到學生的學習有『共現性』,如果學生喜歡老師,就會喜歡老師授課的該科目,因為喜歡該科目,學習表現就會比較好,學習表現好又更喜歡這個科目,不斷循環。所以老師不要對分數斤斤計較,學生會更有成就感,學習表現會更好。

志忠主題分享:
1. 會考整體難易度屬於中間偏易,透過難度與鑑別度分析,共50題的自然會考題屬於難題約7題,中間35題,簡易約13題,可見符合難易適中的情況,而且題目也都具有鑑別度。由此可見,這代表老師的教學不需要再去教很深很難的東西。
2. 根據研究統計,自然科成績與國文、數學有顯著相關,所以國文學習與數學學習較佳的同學,自然成績也會比較好。
3.親子天下統計十年來的會考題目,題目是越來越簡單的,所以5A的人數越來越多,5C的人數越來越少
4.老師可以自己根據會考每一題的通過率做一個統計圖表,從圖表中可以發現,前10題通過率約0.7以上,接下來會不斷下降,直到第34、35題左右通過率會下降到0.3、0.2左右,後面的題組通過率又再上升。所以可以跟學生說要把握前面難度較低的題目,掌握拿分。
5.會考題多數題目的鑑別度皆在0.4以上,皆屬於優良試題,代表能夠鑑別出程度高與低的學生,因此要告訴學生,不要幻想用猜的可以得高分,還是要有實力才行。
6.會考題的趨勢就是文字多、情境多、實驗變多、圖表多、沒有複雜的計算題,因此要訓練學生解讀圖表以及文字理解的能力,並且需要訓練學生將科學概念應用於生活情境的能力。
7.自然科的特色就是探究與實作,因此實驗題絕對是必考,一定要確實理解實驗中所要呈現的觀念與變因控制。
8. 跨領域、跨章節與跨單元的命題已成為常態,題目可能融入其他學科的概念,不是只有自然會這樣出題,其他各科也是這樣。
9.統計各科會考題字數,數量皆很可觀,考生必須在有限時間內快速且準確的閱讀理解,提取所需要的資訊,批判思考及邏輯推理的能力,需要靠平時教學時就要訓練。因此老師可以從科普文章、科學新聞中練習出題,讓學生平常就能夠練習習慣這樣的題型。
10.學生在國中學習的這三年中,老師可以和國文科老師合作,推廣科普閱讀,各家書商也都有提供素養命題的科普閱讀題,也能跟業務索取這些資源,可以在彈性課程中多練習,或是當成寒暑假的作業讓學生完成。
11.自然科學習中含有各種專有名詞,每一個專有名詞的概念都要很清楚,才能把握基礎題。
12.由於會考是從題庫中取材,教師也可以主動參與會考的命題工作,看心測中心會採用哪些題型,就更能深入地了解命題趨勢。
13.自然科會考會融入的議題大多與環境保育與能源為主。

交流時間:
淑娟輔導員:最近生物進度正在上遺傳,遺傳題目很適合訓練學生閱讀理解,因為遺傳的題目可能會告訴你顯隱性的特徵,或是遺傳實驗的結果,甚至會有族譜圖或是實驗統計表格的呈現,每一題都需要從文字或圖表中提取訊息才能回答,也因此題目都很長,很適合用來告訴學生要有耐心讀題,且從文字圖表中找出線索,題目都不難,找出線索就能輕易答題。
志忠輔導員:翰林有出閱讀時事與閱讀科普,有理化、地科篇,老師可以從現有的資源中挑選你要的文章與題目,讓學生一週寫一篇。因此可以跟出版社索取這些資源,讓學生多練習。
東勢國中羅校長:雖然我不是自然科老師,但我在後面學習也學到很多。
東勢國中理化老師提問:素養題文字太多、圖表很多,如果關鍵字有粗體表示,可能有利學生閱讀。請問出題時大家會用粗體字呈現關鍵字嗎?
志忠輔導員回覆:出題時一般只有反向題,何者錯誤才會有粗體字題式。但在平常教學時可以利用讀課文抓關鍵字練習,讓學生熟悉閱讀與迅速抓出重點。會考是最後的總結性評量,當然要靠平常的累積與練習,才能夠在最後有良好的表現,因此要將這些我們需要學生學會的閱讀理解策略、圖表分析解讀,都要分散在平常的教學中,才能有充分的準備面對會考的挑戰。

2025年3月14日 星期五

20250314_自然科學領域數位教學人才培力工作坊

地點:至善國中 主題:CANVA實務應用




講師:黃信溢(茶米老師/沃克資訊有限公司總編輯)

研習內容記錄:
(1)講師分享的線上講義,如附圖最大一個QRcode,不但能讓每位學員上課時在自己電腦清楚閱讀,更承諾此連結不會消失或改變,我們可以隨時複習,且內容未來還會與時俱進。
(2)CANVA最強的是海量的範本與素材,學會應用的第一步是如何聚焦搜尋出符合自己需要的範本,並將喜愛的範本標記星號存起來。
(3)利用"複製頁面"保留修改編輯的每一版本,免得發現起初還是最愛時,它已不存在。對教學而言,則可以看見學習歷程,並方便複習。
(4)老師手把手一步一步帶著學員們從實做中學習。從範本的篩選與收集,到操作修改文字、背景編輯、加入元素(貼圖、圖像、邊框)等,教學節奏明快,看著自己的作品展現出具設計感的風貌,很有成就感。
(5)黃信溢老師另外提供了許多學習管道,包括茶米老師教室FB粉絲網頁、茶米老師教室LINE官方帳號、茶米老師教室YouTube頻道等,讓有需要進一步學習的老師未來方便運用。

2025年3月7日 星期五

20250307_自然科學領域召集人數位教學工作坊

講師:呂聰賢老師

老師在學員還沒到齊前先介紹NotebookLM的教學應用:

1.將其以【研讀指南】摘要後,可以將研讀指南放到Gamma裡面製作成簡報
2.也可以使用Markdown語法寫大綱架構(在Notebooklm下這一行指令),將大綱架構存到記事本內(.md檔),匯入心智圖軟體(Xmind)後,就自動產出心智圖了

Canva
1.澳洲女大學生創業,可經由申請辦理教育版,一個人可以點右上方【邀請成員】邀請500人(學生、老師都可以)
2.呂聰賢老師的臉書專頁有很多有趣的文章分享
3.Canva有數萬個以上各種類型的設計範本可供使用,點首頁的【範本】,找到簡報點下去,就會哇!看到好多範本!打開範本,點【上傳】,把圖拖曳過去範本,就可以改掉圖為你自己所用
4.當你點開一個範本,還可以點【元素】,裡面有許多素材可供使用
5.首頁>範本>社交媒體>FB封面(練習做一個範本)(老師用篩選的方式快速帶我們做一個範本!)點自訂此範本後,進入【編輯模式】,左邊的顯示的就不一樣了
PS. ChatGPT也可以幫助我們想Slogan,是超級好幫手!
將藏頭詞複製,點【文字】,將詞貼到canva上
範本還可以【上傳】圖片,或者是點選【元素】來置換效果
【文字】副標題還可以從【效果】處點形狀,讓文字可以彎曲
6.想學更多,請看聰賢老師的YT頻道! 【Canva教學設計】部分(雲林數辦中心),有入門的分段影片教學
7.檔案名稱改完,點右上方【分享】的【下載】
8.點【範本】、【行銷】、【海報】。輸出海報的時候要選[PDF列印],給廠商輸出用(海報也可以用翻譯的功能來翻成其他語言)
11.點【範本】,用搜尋打【學習單】,可以看到範本(看不到的話點Canva範本)
9.首頁點【專案】可以看到自己之前做的成品
10.找一個聖誕節的影片,加文字、加動畫(這個功能很強),插入圖片之後方正的圖片,很沒有美感怎麼辦?點選【背景移除工具】,哇!超美的!要再調整的話點一下圖,再選【編輯】,會有其他的AI編輯功能可以選(ex.橡皮擦)
11.可以一個一個點選每個文字方塊,按右鍵點【顯示元素時間】,你就可以調整每個元素在時間軸上出現的時間,排出現的先後順序
12.點【元素】,選喜歡的音樂,拖曳到時間軸(拖曳的功能很重要),拉長或縮短對齊,就可以囉!(也可以上傳校長給學生的祝福語言音檔之類的…)
聰賢老師說:找一個喜歡的範本,改字改圖,可以做好多。可以記錄帶學生校外教學的內容,或者用你自己的照片做練習,選【簡報】的範本,一頁一頁做,最後轉成MP4
13.元素的【邊框】可以建立一個框,你就可以把影片或照片拉進去,那一頁簡報就可以拉進去好多個邊框,讓版型看起來不會那麼突兀(去背、邊框是強大功能,邊框還可以加框線)
14.照片的【編輯】,點【魔法橡皮擦】,可以擦掉你不要的物件並自動補滿背景,【魔法抓取】則可以點選物件,點完之後可以移動(超強!)【魔法展開】則可以將小圖自動補滿版(這些AI工具可以用來改圖)

2025年3月2日 星期日

20250214_國中小聯合增能研習暨團務會議

早上8:50前到西湖的五龍宮旁廣場集合,這是夥伴給的訊息,今天是國中與國小組的團務期初會議,早上安排去龍王谷下游的龍洞溪挖化石,由東勢區石角國小李明昌校長帶隊。將近8:50大家都在集合地點集合,而且開始換雨鞋帶挖掘工具和篩網,在李永烈校長召集輔導員們靠過來集合後,聽李明昌校長的行前說明,接著大家就併車共乘前往,因為要下去河谷的地點路幅很窄小。

大家到一個高鐵隧道附近停下來,下車後往路旁的道路下方,通過水泥涵洞進入河道,沿路河道上有許多樹木和竹子倒下來,我們必須鑽過去或是跨過去,一不小心就會被絆倒,還好沿途大家都會提醒後面的夥伴要小心,當到達第一個挖掘地點時,藉著沙子伴有許多白色扇貝的碎片作為指標,因為化石出露點在上游,這些是被河流沖刷下來,主要是要挖5~8公分的“奇異掘海錢”,還有一些是數量較稀少的“星盾海膽”,夥伴當中有人運氣很好馬上就挖到很完整的化石,隨後往回走到第二個點和第三個點,在第三個挖掘點是要找馬氏中華扣海膽,由於只有5mm大小,所以要用篩網淘洗,這個點則由松竹國小黃永坤校長先找到,經過這三個地點採集之後,結束早上的精彩活動,往回走回到路面再搭車回到早上集合的五龍宮廣場,此時跟謝校長會合。
中午在柴燒卡帕尼用餐,這個地點在上個月和秀玲專輔敲定,沒想到羅老闆跟楊宗榮主任和李永信老師都是舊識,10幾年前曾一起在這裡辦過活動,除了披薩還有豐富的午餐,輔導員們大家都很盡興,幾乎都買光架上的麵包。
下午到西湖鄉的僑文國小進行期初正式會議,受到彭慧婷校長的熱烈歡迎,可惜該校將在本學期結束後廢校。本組在會議中提到:
ㄧ、明年度(114學年)的輔導員續任聘書須經該校校長同意後在3/4前繳交。
二、4/11團員增能研習在教師研習中心,5/2團員增能研習改在大德國中。
三、輔導員有參加過A1及A2的科技輔助自主學習的研習,要再報名研習B1或B2階段以上工作坊。
四、輔導員各年度交通費要依實核銷。

2025年1月13日 星期一

20250110_輔導團增能研習_自然科學素養試題研討01~理化

 講師:何莉芳老師

      莉芳老師先利用113會考的自然試題分析,分析題目的通過率以及鑑別度。從通過率中討論難題中需要注意的地方,這次的會考題融入了胎壓,並出現了學生沒有看到的公式以及單位,學生就慌了,覺得是沒有學過的東西。基礎知識理解力不牢固,面對陌生情境時,容易依賴直覺猜測。

通過率較低的理化題有:

第二題:

第四題:

第六題:

第十六題:



以第十六題為例,答錯的原因可能歸咎於:
  1. 單位陌生:題幹中使用磅力/平方英寸與他們學習的公克重/平方公分不同,導致他們無法分辨出這是壓力的單位。
  2. 生活經驗不足:學生對摩擦力、推力較為熟悉,胎壓對學生來說相對陌生,因此未聯想到壓力。
  3. 物理概念轉換不完整:未能將壓力=力/面積的公式轉換為單位概念,因此與到陌生單位時,無法正確解讀題目中的資訊。
  4. 關鍵字誤導:題幹中出現『力的單位』文字,容易讓學生忽略需要考慮面積,將焦點集中在『力』的種類上,導致他們直覺選擇與力相關的選項。
      因此在教學上需要注意(1)單位轉換與物理像的連結、(2)閱讀理解訓練、(3)增加生活情境補充與實驗,幫助學生遇到敘述長的文字不害怕,並正確連結所學的概念。



2025年1月6日 星期一

20250103_輔導員增能研_數位自然

 講師:李祥菁

      祥菁老師一直是數位教學使用的高手,在臺中市還沒生生用平板時,就自己掏腰包買了很多二手手機,讓學生有載具可以使用。也參與清大、台師大的計劃,參與了許多平台的開發。因此祥菁老師是hiteach5的講師,在暑假時也參與了CWISE平台的教案設計,也獲得了好成績。

CWISE平台:http://cwise.gise.ntnu.edu.tw/

在這次的公開課中,祥菁老師使用的就是這個由徐俊龍老師所設計的課程:http://cwise.gise.ntnu.edu.tw/project/2393#/vle/node2


      老師可以自己設計課程,也可以複製別人的課程,直接使用或是修改使用。而這次使用的課程,祥菁老師將這個課程稍作修改,讓學生更能夠體會到身體恆定性的變化。因為每一位學生使用一台平板,又有分組,所以可以看到小組內不同成員的變化,透過CWISE平台,同時達到了個別化教學和大班教學的目標。

      科技日新月異,透過載具與平台的運用以及大班教學,可以達到虛實整合的目標,尤其恆定性是生物科中較為抽象的概念,透過實作記錄於平台,在和同學比較、老師統整,就能產生一個看得到具象的完整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