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常與實習老師們分享一個想法,就是如果要讓學生理解你的教學內容,那麼課程設計的邏輯嚴謹性一定要好。
如果你的課程設計東點一下、西沾一點,教學跳來跳去,那麼學生很難從你的教學中學習到什麼。如果課程是有邏輯順序而且安排妥適的,那麼學生的學習就快的多。
底下我利用影片教學來分享我自己設計課程的小技巧。不過我時間沒控制好,15 分鐘到了還沒講完,結果就被硬生生的咔掉了。平常我都跟實習老師說試教一定要控制好時間,結果我做了一個錯誤的示範……Orz 為了補充影片沒講到的部份,影片下方還有我的補充說明。
不要用 Word 撰寫課程草稿
每個實習老師一定都寫過教案,一般人寫教案時用的都是 Word 來編寫:在 Word 中打草稿、在 Word 完成教案。可是在草稿階段 Word 並不是一個好的選擇。
你會發現,你要在 Word 中移動文章段落時並不是非常容易,可是偏偏草稿階段將主題前、後移動的次數是非常頻繁的,所以在 Word 中撰寫草稿非常的累人。
另一方面是,當文章變得比較長時,前後主題可能跨了好幾頁,這時候很容易看了第二頁資料忘了第一頁的內容,結果教案設計上的有邏輯問題卻因為這些問題分散在不同頁面而沒有看出來。
圖、利用 Word 編寫教案
那如果 Word 不適合做草稿,有什麼有什麼軟體比較合適的呢?有的,一般的心智圖軟體都很適合在草稿階段使用。比方說免費的心智圖軟體 Xmind 就很適合拿來打草稿。
圖、利用 Xmind 設計課程的架構
利用 Xmind 設計課程的架構
Xmind 是一套免費的軟體,所以可以直接下載使用。本文的重點是課程設計,所以也不就再多提 Xmind 的使用教學了,有興趣的話可以參考以前寫的《Xmind 心智圖軟體使用範例》這一篇文章,或是參考我其他的 Xmind 教學吧,底下就直接進到課程設計的部份了。
首先,打開 Xmind。
圖、Xmind 的空白檔案
假設我今天要教學的主題是 DNA 好了,就把所有想到可以進行教學的內容都輸入 Xmind 之中。點到一個空白處,然後填入點子,這樣就好了,反正現在還是草稿發想階段,所以隨意一些無妨。
圖、將想到的教學點子輸入 Xmind 之中
點子收集的差不多之後,開始將剛剛想到的眾多想法分類組合,使之成為有邏輯架構的內容。
要將這些點子進行分類其實很容易,直接用滑鼠拖拉其中一個點子,去靠近其他內容,這樣兩者之間就會有線段自動連結起來了。重覆幾次這樣的動作,我們可以將剛剛發想的一堆點子重組為幾個大類,而且可以有階層區分,最重要的是,這樣的分類一點都不難。
如果是在 Word 當中,我們可以利用大綱模式 & 文件導引窗格完成類似的工作,但是要把這個點子移到另一個地方去,哎,殺了我吧,過程好痛苦,還是 Xmind 方便的多。
另一方面,心智圖軟體的最中心就是這次的主題,所有的子項目都是圍繞著這個主題而存在。當我隨時都會看到主題時,我就比較不會岔題,因而邏輯結構會比較嚴謹。
圖、將前階段的教學發想組合成具階層順序的架構
讓我們再看一下我們的教案草稿現在有哪些內容。嗯,講到 DNA 時,課程可以有四個大項,『DNA 是什麼?』、『DNA 的重要性』這兩個大項是要解答 What 的部份。
圖、課程中教導學生什麼是 DNA
講了最基本的 What 部份,還可以把 DNA 發現的過程納入課程中,引起學生興趣。這一部份的科學史教學,解答了學生關於 who, when, where 的疑問。而且芙蘭克林 & 圖靈這兩位科學家的故事又與性別議題有關,所以一個簡單的 DNA 教學,我們融入科學史,也融入了性別議題的討論,比課本有趣多了吧?:)
雖然內容眾多,但是因為分類清楚,因此學生容易理解,教學也可以很順暢。
圖、課程中融入科學史與性別議題
分類清楚還有另一個好處,就是實習老師要試教時,針對其中一個概念或是兩個概念來講解就可以了。比方說我要考教甄的話,可能就祇把 DNA 是什麼 & DNA 的重要性講完,15 分鐘的試教就結束了。因為分類清楚,所以不會東講一點、西講一點,結果超過時間。所以強烈建議先用 Xmind 先做好教案的規劃,再到 Word 去撰寫教案,這樣可以事半功倍。
學生要參加網頁競賽,我也是建議他們用 Xmind 先收集點子、分類好,再開始寫網頁,道理是一樣的。
附加一項,影片中提到的 Rosalind Franklin,天下文化有出一本她的傳記:《DNA 光環背後的奇女子》,不過這本書已經絕版了,所以可能要去圖書館找一找。
圖、Rosalind Franklin 傳記:《DNA 光環背後的奇女子》
你看,一個教學同時滿足了科學史教學、性別議題討論,還可以推動閱讀。每年都會有一些學生受到我的引誘而去圖書館借書閱讀,多棒?!;)
原文發表於:讓課程邏輯更嚴謹的小技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