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2月21日 星期日

上與下

        忙碌的一週,帶學生班際球賽。六日,捨棄了假期,帶體制內的小孩前往板橋比賽仿生機器人,緊張、求勝、廝殺、歡呼、落敗、哭泣。天底下,第一名就只有一個,而芸芸眾生就這樣分分計較的落居二三,寡歡眾傷,無趣。成為人上人的小孩,忘卻了比較有生活質感的人下人__平凡人。腦子裡像電影情節,自編自導自演地浮現很多中華傳統文化專題講座周泳衫老師所言:競爭、鬥爭終至戰爭。


         回想過往的求學路,老師都是運用考試交換歡樂的條件。或是以打分數來威脅學生,考爛了,沒班遊,沒烤肉也沒生日派對,考爛了,少幾分打幾下。在體制內,促進學生的學習,就是要加諸學生的緊張、徬徨與焦慮。比來比去,把人階級化,不會考試的往下,會考試的往上。終至威脅恫嚇孩子。生活就等著被測驗題宣判智商高低,開展不出生命力,無助與脆弱,放棄與逃避。 
當代教育改革,應該要越來越不講究競爭。從教與學中,展開身心緩衝,意志與情感交融,蛻變中不帶上下排序,生活中不忘慢慢樂活。學習技能的和諧度,學習探究的精細度,學習從早晨到黃昏生活作息的流暢度。慢慢的,孩子就能有敏銳的觀察力,豐富的想像力!

我七歲的孩子前兩天洗澡時,問了我一個讓我驚嘆的問題,他分析著說,水管明明比水龍頭低,為什麼水會往上流動再流出?水不是一定往下流嗎?我抱著她,給他最大的鼓勵__人工洗澡機洗淨模式。我知道我怎麼解釋液體壓力與虹吸現象,他這個年紀是不會懂的。我只有簡單跟他說,這個世界,不一定都是從上而下,偶而也會從下而上。

        我好喜歡她觀察這個世界的生活方式,自在又不拘束。偶而與世界連結,偶而關心周遭的事物。

        具備能力的成功之人,是在於能夠從別人的身上,看見自己的責任與被需要,並不是能夠踩著別人沾沾自喜。真正有成就的人,是在於他能夠協助多少人完成自我實踐,並不是在於他能夠板倒多少人完成孤傲一生。我盼望我的孩子真能擺脫與人較勁的枷鎖,踏踏實實的去慈愛眾生。簡單的呼吸,生命就會有奇蹟!


        所有生態系統,沒有誰在上、誰在下的問題,食物鏈上最高級的角色終究會被分解者與清除者牽出循環系統的最後一條線,一再指示唯有生物多樣性,維持物種的高歧異度,才能穩定長時間的安生立命。高唱導多元智能,但低配套的當下,包容孩子適性發展,就是尊重個體差異的高度展現。

1 則留言:

  1. 寫得真好~
    有沒有可能麻煩文昭幫忙挑三個以內的標籤呢?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