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9月28日 星期五

107.9.28素養導向課程分享—爆米花

        12年一貫國民教育,強調學生要能夠有終身學習的能力,在課綱中強調核心素養,設計課程時也希望能夠編排素養導向課程,在課程運用時應該如何才能達到素養導向的課程呢?



        從課綱中可以發現,三面九向的內容,外圍環繞者生活情境,因此設計課程時只要有情境的融入讓學生沉浸在情境中,你所設計的課程,就能夠輕易地融入自主行動、溝通互動、社會參與三個面向了。

        以這次示範的爆米花為例,只要看到乾燥玉米粒,學生立刻聯想到爆米花,大家開始連結生活情境,不管大人小孩都一樣。只要與生活情境相關,學生便會開始有強烈的學習動機,這不就是核心素養中的自主行動嗎?而同學之間機嘴八舌的討論爆米花,就達到核心素養中的溝通互動社會參與了。所以說只要與生活情境有關,很容易就達到核心素養中所要學生學會的能力。至於老師想要連結素養中的A1、A2、A3、B1、B2、B3、C1、C2、C3,就要看自己的教學目標來做設計。


        引起學員動機之後,就要來探討爆米花中的科學,在生物教學的應用上,玉米可以講的東西很多,從養分、植物的運輸構造、有性生殖、分類甚至到新興能源生質能都能用玉米來介紹。在理化課呢?爆米花是否有發生物理變化、化學變化,讓學生來討論。那除了玉米可以爆、其他種子是否也能爆呢?這就能讓學生來探究,設計實驗了。

        總之生活情境中,處處充滿科學,因此都可以拿來好好探究一番,素養導向這個名詞聽起來很生硬,但其實做起來不難,只要從生活情境中尋找教材,就能讓學生好好探討。

2018年9月24日 星期一

107.9.21共備工作坊第一場

【科學文本設計/閱讀教學】

  本學期共備工作坊(四場次)第一場次於921在豐原體育場地下室舉行,上午邀請中教大科學教育與應用學系李松濤老師為自然領域伙伴增能「科學文本設計/閱讀教學」。

  閱讀教學這塊在以往常被認為是「語文領域」教師該做的事,但「語文領域」教師對於科學文本中的結構或專有名詞不那麼熟悉的情況下,有時又會認為這是「自然科學領域」教師該教的,但自然領域教師在師培階段曾學習文本分析、閱讀策略教學相關課程者相當少,因此「科學閱讀教學」這個領域一直到最近幾年,才由科普傳播、科學新聞,進入到課室中的科學課文閱讀研究。

  什麼是科學呢?首先,我們要視科學為一個研究的歷程,是永遠不會停止提問與發現的過程,在這個循環的歷程中,有些暫時性的結論形成一個系統性的知識架構,但並不代表這個知識架構恆久為真,基於此點,教師要反思自己的科學教學歷程中,將「科學」視為什麼來看待?另外,在國中階段學習自然科學的目標,是要培養「人才」(具高深的學養),還是「公民」(具一般性的科學素養),也需要自然領域教師一起思考。

  在研究室中的科學家(或稱研究者),每天都可能歷經「想、作、讀、寫」這些過程,哪個過程是最核心的呢?李松濤老師認為是「讀」,在閱讀的過程中,科學家建立情境脈絡,刺激思考和論證;所有的探索都奠基於先前的探索,我們得藉由文章的閱讀了解前人的研究與論證過程,作者在寫作時將思想轉化為文字,而讀者又將文字轉化成思想。

  至於科學文本的閱讀策略有哪些呢?以下分為閱讀前、閱讀中、閱讀後類舉:
  一、閱讀前:師生提問;展示物件以引發對話;利用圖形組織;KWL的討論;瀏覽章節名稱、標題、小標、插圖;摘要文本資訊或主張,詢問讀者觀點;建議閱讀目的。
  二、閱讀中:猜測後續內容;檢驗自我預測;放聲思考;文本圖像化;要求讀者回答特定資訊;摘錄重點、克漏字活動;連結文本前、後資訊。
  三、閱讀後:產出心智圖、概念圖、V圖等作品;回顧閱讀歷程或策略、利用自己的方式摘要文本重點;嘗試跟他人分享或教導他人相關資訊;自我提問;對他人提問。

  科學閱讀理解跟「素養」又有何關聯呢?PISA的資料告訴我們,學生要有能力理解、運用與反思書面的文字,以達到自己的目標,發展自己的知識與潛能以便日後進入社會,科學素養的培養,除了動手、動腦,也勢必要運用適當的語言,科學教師除了動手做科學(do science)教學外,訓練學生閱讀、表達科學亦是自然科學教學歷程重要環節。

  下午的共備工作坊,專輔先提供了「花生染色疑雲」的文本作為範本(註),引導各組產出自己的文本粗胚,各組集思廣益,發表生動有趣,想知道更多嗎?歡迎參加第二次共備工作坊。



李老師演講增能


專輔說明下午共備流程



2018年9月21日 星期五

翻轉教學--發展專業種子教師課程研發共備工作坊--第一次共備

        107學年度共備工作坊仍然延續過往的精神,要為未來的12年國教做努力,邀請台中市各校,自然領域教師共同研發彈性課程。在上年度自然領域教師們,對台中教育大學的李松濤教授所說明的科學文本設計閱讀教學,非常感興趣,於是這學年,我們又邀請了李松濤教授來為我們深入的講授與探討,讓老師有更深刻的感受,並能夠根據教授講授的原則設計閱讀理解課程,進而變成屬於自己學校的校本彈性課程。

        上午場李淞濤教授一開始先讓學員們認識科學文本的設計,包含了:1. 科學的意涵與面向、2. 科學與文本關係、3. 科學文本與訊息,有系統地讓學員們認識科學文本的種類。科學文本分成敘事類、資訊類以及學術類。而科學家們大多寫的是學術類的文章,學術類的文章再經過新聞記者轉化,可轉換成資訊類的文本,編寫教科書的編輯再轉變成敘事類的課文文本。在此李松濤教授也提到,科學包含了解答、創意、整合、效率、溝通、批判、認識等面向,而閱讀的歷程則包含了回應、探索、發問、發現等歷程。在引導學生做科學文本的閱讀時,可以將科學的面向與閱讀的歷程做一個表格,分別引導學生。在這樣的引導過程中便能引入閱讀策略,最後達到素養融入的目的。最後李松濤教授提到並沒有一種放諸四海皆準的科學閱讀教學策略,教師在做科學文本的閱讀時,應先考慮自己的教學目的,並讓學生動手、動腦以及運用適當的語言。

        下午場由輔導團專輔蘇斐虹老師帶領大家共備,由於上午經過三小時的研習,下午一點立即開始,怕大家腦力不足,專輔先利用簡單的破冰開場,讓大家動起來。先利用司馬姓氏的歷史人物,讓大家找出關聯性,看似沒有關聯的這些人,找完資料之後,卻發現多多少少的相關。象徵我們所要設計的課程,看似與其他科目無關,但仔細一找,卻有許多新發現以及新的關聯。接下來,專輔再讓大家玩一個暖身活動,先找身邊的兩個人猜拳,猜到一樣的拳即可停止,再找兩個人,四人猜一樣即可停止,以此類推,最後在場的全部所有人一起猜拳,大家都一樣要花多少時間,其實到最後大家都能夠想辦法獲得共識,也因這樣大家都走動起來了,於是分組討論就開始熱絡起來了。接下來專輔讓大家參考花生染色疑雲的文本課程設計,讓大家各自共備一個半小時,不同小組再將共備內容作小組報告,雖然共備的時間很短,但學員們都很有才,在短時間內就共備出精彩的課程,但這只是開始,相信在第四次的成果報告時,會有更精彩的內容。

       




2018年9月7日 星期五

107學年度國中自然輔導團成員

召集人(校長)        豐原國中    曾育宗校長
副召集人(校長)    福科國中    林大欽校長
副召集人(校長)    日南國中    舒富男校長
副召集人(校長)    霧峰國中    謝龍卿校長

專任輔導員           龍井國中    蘇斐虹老師     生物科

兼任輔導員           豐原國中    廖婉晴老師     生物科
兼任輔導員           豐原國中    許淑娟老師     生物科
兼任輔導員           光明國中    陳琬菁老師     地球科學科
兼任輔導員           中港高中    李俊穎老師     理化科
兼任輔導員           大道國中    李祥菁老師     生物科
兼任輔導員           漢口國中    林溱岳老師     地球科學科
兼任輔導員           福科國中    何莉芳老師     理化科
兼任輔導員           惠文高中    楊盈盈老師     地球科學科
兼任輔導員           居仁國中    張維倫老師     生物科

行政輔導員           豐原國中    林純夙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