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7學年度共備工作坊仍然延續過往的精神,要為未來的12年國教做努力,邀請台中市各校,自然領域教師共同研發彈性課程。在上年度自然領域教師們,對台中教育大學的李松濤教授所說明的科學文本設計閱讀教學,非常感興趣,於是這學年,我們又邀請了李松濤教授來為我們深入的講授與探討,讓老師有更深刻的感受,並能夠根據教授講授的原則設計閱讀理解課程,進而變成屬於自己學校的校本彈性課程。
上午場李淞濤教授一開始先讓學員們認識科學文本的設計,包含了:1. 科學的意涵與面向、2. 科學與文本關係、3. 科學文本與訊息,有系統地讓學員們認識科學文本的種類。科學文本分成敘事類、資訊類以及學術類。而科學家們大多寫的是學術類的文章,學術類的文章再經過新聞記者轉化,可轉換成資訊類的文本,編寫教科書的編輯再轉變成敘事類的課文文本。在此李松濤教授也提到,科學包含了解答、創意、整合、效率、溝通、批判、認識等面向,而閱讀的歷程則包含了回應、探索、發問、發現等歷程。在引導學生做科學文本的閱讀時,可以將科學的面向與閱讀的歷程做一個表格,分別引導學生。在這樣的引導過程中便能引入閱讀策略,最後達到素養融入的目的。最後李松濤教授提到並沒有一種放諸四海皆準的科學閱讀教學策略,教師在做科學文本的閱讀時,應先考慮自己的教學目的,並讓學生動手、動腦以及運用適當的語言。
下午場由輔導團專輔蘇斐虹老師帶領大家共備,由於上午經過三小時的研習,下午一點立即開始,怕大家腦力不足,專輔先利用簡單的破冰開場,讓大家動起來。先利用司馬姓氏的歷史人物,讓大家找出關聯性,看似沒有關聯的這些人,找完資料之後,卻發現多多少少的相關。象徵我們所要設計的課程,看似與其他科目無關,但仔細一找,卻有許多新發現以及新的關聯。接下來,專輔再讓大家玩一個暖身活動,先找身邊的兩個人猜拳,猜到一樣的拳即可停止,再找兩個人,四人猜一樣即可停止,以此類推,最後在場的全部所有人一起猜拳,大家都一樣要花多少時間,其實到最後大家都能夠想辦法獲得共識,也因這樣大家都走動起來了,於是分組討論就開始熱絡起來了。接下來專輔讓大家參考花生染色疑雲的文本課程設計,讓大家各自共備一個半小時,不同小組再將共備內容作小組報告,雖然共備的時間很短,但學員們都很有才,在短時間內就共備出精彩的課程,但這只是開始,相信在第四次的成果報告時,會有更精彩的內容。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