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先確定每一組都有人,於是先將大家的位置重新安排,然後確定每人都有一本小書,並將在小書封面上寫好姓名、組別、分工以及編頁碼,完成的組別則到前面的白板打勾,老師藉由白板上的資訊就能了解各組的進度。然後開始進入議題。老師運用的策略都是提出一個問題,請組員們各自在小書中寫上自己的看法,然後再討論出共同的想法,寫在寫張白板上上前貼在大白板,並討論出大家的共識以及其他不同的想法。
小書共分成七頁,每頁討論不同主題
第一頁:學生缺乏動機的原因
第二頁:如何引起動機
第三頁:未完成任務的原因
第四頁:因應之道
因大家都有提到小組合作學習,於是莞如老師請學員上台發表分組合作學習的優缺點,並提到如果擔心小組合作學習會有搭便車的問題,或是效能不佳,則可上網打關鍵字合作學習,就能找到很多影片來觀摩。另外關於時間或任務的切割以及獎懲也請學員上台報告,並給予小禮物。
第二階段老師介紹動機可分為內在動機以及外在動機,內在動機源自於與生俱來的好奇心,而外在動機則是源自於比較,比較是進步的動力,但是最後會變成成績的比較,而喪失了最初要讓學生學會的初心。
所以老師的焦點不應該專注在應該如何教,而是學習在哪裡出現了瓶頸,焦點放在所有的學生身上,不只是好學生、問題學生,上課出錯或失敗是被容許的,把最難教的弱勢教到會。厲害的老師是能夠診斷學生的學習困難、探究原因,並把最難教的學生教到會。教師的教學專業成長要看學生表現,而不是看老師本身。比較不一定是不好的,跟自己比能讓自己進步(後設認知),跟資訊比,互為鷹架,探究的精神就是比較,訓練觀察力。智力測驗也是比一比,比較沒有不好,它是讓人進步的動力,思考智能就是一個比較的過程,善用比較,運用策略尋求差異、找到關聯、對他人的資訊提出自己的看法、評估不同模型的優缺點等等都是比較,有比較才有思考,有思考才能變聰明。善用學生的好奇心,善用未知物,訓練比較與猜測,就能引起並維持動機。
老師在下任務時,善用飢餓教學,先將課本上的食譜實驗,加入解決任務增加懸疑性,告訴學生一定要學會這些東西後待會才能實作完成任務,學了之後能夠立即用到,學生就會認真學。設計任務時需要思考老師須教得完的,也要考慮學生願意配合的任務。但玩完之後,學生真的學會了嗎?因此一定要先設定目標,不僅學會知識,學生也要學會態度與能力,這樣就達到了課綱中的核心素養。老師現在設計課程時可以開始修改成評量先於任務,使得任務是有意義的,學生的學習動機就會提升,也運用多元評量,不讓高層次同學專美於前。
考試領導教學,考試也領導學習,但老師利用多元評量,利用真實情境的評量、實作評量,難易適中、由簡到繁、由易到難,差異化教學,事先告知,並給予適合程度的標準,只要達到基本任務就能有基本分數,學生就會願意上。因此不怕考試領導教學,就怕考試無法領導教學。老師可利用簡單的幾條來檢核自己做省思:
1. 我從頭到尾仔細做完會考題目嗎?
2. 我知道某一題,我教的班級學生答對率嗎?
3. 這個題目,我的學生多半錯在哪裡?
4. 怎樣可以提高學生對這類題目的答對率?
再利用小書運用比較來做科學方法的變因控制
第五頁上方:寫出甲乙兩瓶的操作有何不同
第五頁下方:預測實驗結果
第六頁:請針對某一個便因,設易你的實驗表格
其實實作會讓學生會考成績提高,所以要讓學生多做實驗。實驗就是一個比較的過程,比完之後可以獲得:列出變因、預測、實驗進一步驗證所要比較的、將結果與當初的預測比對、重複實驗比對結果、將結論與他人比對、發表之後的回顧與省思等能力。
學到這個之後是可以運用的,例如:
最後莞如老師以幾句話當作結語:同溫層是必要的,免得被凍死;突破同溫層也是必要的,免得被淘汰。要幸福不難,難的是想要比別人更好。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