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課教師:許淑娟老師
地點:大華國中 生物教室
說課:
單元:實驗3-2觀察植物水分的運輸
核心素養:自-J-A1 能應用科學知 識、方法與態度於日常生活當中。
學習內容:Db-IV-6 植物體根、莖、葉、花、果實、種子內的維管束具有運輸功能。
學習表現:ai-Ⅳ-1 動手實作解決問題或驗證自己想法,而獲得成就感。
ah-Ⅳ-2 應用所學到的科學知識與科學探究方法,幫助自己做出最佳的決定。
情境任務:
- 透過觀察(視覺、味覺)甘蔗、肉桂,推測維管束運輸的物質
- 利用切花與蔬菜插於有顏色的墨水中,觀察植物體內水分的運輸
- 將葉肉去除,製作葉脈標本
班級:七年11班
學生特點:27人,13男、14女,2位資源班學生,活潑開朗,有問必答
教學方法:實作課程、分組合作學習
教學流程:
- 複習輸導組織
- 利用視覺觀察甘蔗與肉桂,推測屬於輸導組織的成分以及部位
- 觀察植物的根、莖、葉、花、果實運輸水分的構造
- 實作葉脈標本
- 學生能回答維管束的分布以及組成
- 能遵守實驗室的注意事項,不在老師沒交代的情況下,使用桌上的物品
- 能夠過觀察實驗結果,推測植物運輸水分的構造,以及分辨植物莖內維管束的排列方式
- 至少能完成一片葉脈標本
觀課:
這堂課淑娟老師先複習維管束包含哪些部分,然後請同學利用眼睛觀察桌上的甘蔗(單子葉植物的莖)、肉桂(雙子葉植物的樹皮)、以及請有意願的同學品嚐甘蔗與肉桂,討論甘蔗與肉桂包含輸導組織哪些部分。
利用甘蔗(單子葉植物的莖)、芹菜(雙子葉植物的莖)吸收紅墨水,觀察植物如何運輸水分。從這裡,學生可以觀察到,單、雙子葉植物維管束排列方式的差異。在老師的桌上,還放置了白玫瑰,老師將乒乓菊的莖縱切分別吸收不同顏色的墨水,讓白乒乓菊變成彩色乒乓菊,以及整株咸豐草吸收紅墨水,目的就是為了讓學生能夠觀察到根、莖、葉、花、果實、種子皆有維管束分布。
最後為了讓維管束現形,老師還在事前收集了馬拉巴栗、桂花的葉子並預先處理,讓學生能夠製作美麗的葉脈標本。
在這堂課中,老師利用板書呈現這堂課的重點,並利用各種感官讓學生感受到維管束的存在,這堂實驗課是一場充滿感官體驗的美麗饗宴。
- 大德國中謝龍卿校長:教師準備充分,平常與學生關係良好,學生學習專注投入,認真完成學習任務。
- 中港高中李俊穎老師:教材、時間安排妥當,符合核心素養與學習內容,透過有趣的觀察體驗實驗,達成學習表現。
- 梧棲國中梁湘柔老師:老師上課不疾不徐,每個過程從容不迫,時間掌握得宜,教室賞心悅目,事前充分準備,成就完美的一堂課。
- 霧峰國中謝韶鏞主任:好多學生沒吃過甘蔗,學生先備知識充足,秩序良好、操作認真。教師準備充分,節奏鮮明,時序精準,很棒的一堂課。
- 大道國中李祥菁老師:老師教學富有層次,利用複習維管束的構造引起動機,並拿實物夠過五官讓學生觀察,每一次提問都有設計一次比一次深入。學生也表現高度的學習動機,教師同時透過語言給予正向鼓勵。建議可先吃肉桂在吃甘蔗,以免落差太大,嚐不出肉桂的甘甜味。
- 忠明高中賴志忠老師:與學生互動良好,實作不難,學生容易有成就感。教師利用實體教具配合理論,簡單易懂,學生有困難,也能立即協助。學生常規良好,教學流程順暢。
- 龍井國中蘇斐虹老師:老師提供多元材料讓學生完成葉脈標本的製作,讓學生知道完成任務不只有一種方法。教師前置作業完整,導致課堂順利完成。操作課使得學生學習動機高,製成的葉脈標本建議還能再有延伸創作。
- 淑娟老師回饋:謝謝大家指導與建議,這堂課就是希望學生能透過課種方式看到感受到維管束,維管束不是課本上無聊的教材,而是日常生活中隨手可得的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