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17日 星期五

20231117輔導員公開課-大華國中許淑娟老師—實驗3-2觀察植物水分的運輸_維管束現形記

授課教師:許淑娟老師
地點:大華國中 生物教室

說課:
單元:實驗3-2觀察植物水分的運輸

核心素養:自-J-A1 能應用科學知 識、方法與態度於日常生活當中。

學習內容:Db-IV-6 植物體根、莖、葉、花、果實、種子內的維管束具有運輸功能。

學習表現:ai-Ⅳ-1 動手實作解決問題或驗證自己想法,而獲得成就感。
              ah-Ⅳ-2 應用所學到的科學知識與科學探究方法,幫助自己做出最佳的決定。

情境任務:

  1. 透過觀察(視覺、味覺)甘蔗、肉桂,推測維管束運輸的物質
  2. 利用切花與蔬菜插於有顏色的墨水中,觀察植物體內水分的運輸
  3. 將葉肉去除,製作葉脈標本

班級:七年11班
學生特點:27人,13男、14女,2位資源班學生,活潑開朗,有問必答
教學方法:實作課程、分組合作學習

教學流程:

  1. 複習輸導組織
  2. 利用視覺觀察甘蔗與肉桂,推測屬於輸導組織的成分以及部位
  3. 觀察植物的根、莖、葉、花、果實運輸水分的構造
  4. 實作葉脈標本
觀察重點:

  1. 學生能回答維管束的分布以及組成
  2. 能遵守實驗室的注意事項,不在老師沒交代的情況下,使用桌上的物品
  3. 能夠過觀察實驗結果,推測植物運輸水分的構造,以及分辨植物莖內維管束的排列方式
  4. 至少能完成一片葉脈標本
淑娟老師說課

觀課:      

這堂課淑娟老師先複習維管束包含哪些部分,然後請同學利用眼睛觀察桌上的甘蔗(單子葉植物的莖)、肉桂(雙子葉植物的樹皮)、以及請有意願的同學品嚐甘蔗與肉桂,討論甘蔗與肉桂包含輸導組織哪些部分。

甘蔗與肉桂
甘蔗與肉桂
老師複習維管束的構造

       利用甘蔗(單子葉植物的莖)、芹菜(雙子葉植物的莖)吸收紅墨水,觀察植物如何運輸水分。從這裡,學生可以觀察到,單、雙子葉植物維管束排列方式的差異。在老師的桌上,還放置了白玫瑰,老師將乒乓菊的莖縱切分別吸收不同顏色的墨水,讓白乒乓菊變成彩色乒乓菊,以及整株咸豐草吸收紅墨水,目的就是為了讓學生能夠觀察到根、莖、葉、花、果實、種子皆有維管束分布。

甘蔗吸紅墨水

咸豐草、芹菜吸紅墨水;彩色乒乓菊

       最後為了讓維管束現形,老師還在事前收集了馬拉巴栗、桂花的葉子並預先處理,讓學生能夠製作美麗的葉脈標本。

馬拉巴栗與桂花葉已事先處理好
學生製作葉脈書籤

      在這堂課中,老師利用板書呈現這堂課的重點,並利用各種感官讓學生感受到維管束的存在,這堂實驗課是一場充滿感官體驗的美麗饗宴。

美麗的板書與美麗的教材

議課:
  1. 大德國中謝龍卿校長:教師準備充分,平常與學生關係良好,學生學習專注投入,認真完成學習任務。
  2. 中港高中李俊穎老師:教材、時間安排妥當,符合核心素養與學習內容,透過有趣的觀察體驗實驗,達成學習表現。
  3. 梧棲國中梁湘柔老師:老師上課不疾不徐,每個過程從容不迫,時間掌握得宜,教室賞心悅目,事前充分準備,成就完美的一堂課。
  4. 霧峰國中謝韶鏞主任:好多學生沒吃過甘蔗,學生先備知識充足,秩序良好、操作認真。教師準備充分,節奏鮮明,時序精準,很棒的一堂課。
  5. 大道國中李祥菁老師:老師教學富有層次,利用複習維管束的構造引起動機,並拿實物夠過五官讓學生觀察,每一次提問都有設計一次比一次深入。學生也表現高度的學習動機,教師同時透過語言給予正向鼓勵。建議可先吃肉桂在吃甘蔗,以免落差太大,嚐不出肉桂的甘甜味。
  6. 忠明高中賴志忠老師:與學生互動良好,實作不難,學生容易有成就感。教師利用實體教具配合理論,簡單易懂,學生有困難,也能立即協助。學生常規良好,教學流程順暢。
  7. 龍井國中蘇斐虹老師:老師提供多元材料讓學生完成葉脈標本的製作,讓學生知道完成任務不只有一種方法。教師前置作業完整,導致課堂順利完成。操作課使得學生學習動機高,製成的葉脈標本建議還能再有延伸創作。
  8. 淑娟老師回饋:謝謝大家指導與建議,這堂課就是希望學生能透過課種方式看到感受到維管束,維管束不是課本上無聊的教材,而是日常生活中隨手可得的材料。

議課





2023年11月10日 星期五

數位培力活化跨域教學

 數位培力活化跨域教學

主講:大道國中李祥菁主任

時間:1121110

地點:清泉國中

  •  數位精進媒材介紹

1.生生有平板後,課堂變成什麼樣子了?












整理現場老師們意見有:

**正面影響:**

a.教學資源豐富:平板電腦為教師和學生提供了更豐富的教學資源,包括數位教科書、多媒體教材、互動模擬等,有助於提高課堂的教學質量。

b.學習互動性增加:平板的應用可以提高課堂的互動性,學生可以透過數位工具進行討論、合作和分享,促進更深入的學習。

c.即時反饋:教師能夠迅速了解學生的學習進度,及時給予反饋,有助於調整教學內容和方法,提高教學效果。

d.提高學生技術能力:學生在使用平板的過程中,可能學到一些基本的科技操作和應用技能,有助於提高他們的數位素養。

**負面影響:**

a.教學資源品質不一:雖然有豐富的數位資源,但有些可能品質參差不齊,教師需要花更多時間篩選和製作教材,有可能影響教學效率。

b.教師培訓不足:部分教師可能缺乏運用平板進行教學的相關技能和知識,需要進行培訓,以確保平板在課堂中能夠得到有效運用。

c.注意力分散:平板可能帶來學生在課堂中的注意力分散,有可能導致課堂管理困難,需要更加謹慎的使用和監管。

d.不平等問題:平板普及可能造成在經濟和地區上的不平等,有些學校可能缺乏經費來購買和維護平板,這可能導致學生之間的學習資源不均等。

綜合來看,平板在教室中的應用有其優勢和挑戰,需要教育體系、教師和學生共同努力,以確保平板在教育中發揮正面作用,同時應用時要謹慎避免負面影響。

2.      數位資訊融入跨域教學應用

a.      教學平台

b.      教學活動

c.       即時回饋:quizizz有AI出題的功能

d.      其他

3.      常見學習平台比較表

  • padlet輕鬆上手



  1. 加入研習的padlet,可以先加入自己的書籤。
  2. 實作:新增一個含有媒材(圖、影片、連結、音樂...)的貼文,並編更底色
  3. 小考時間:用白板功能畫出下列指定內容(三擇一即可),發一個貼子貼在下方,如果沒有登入帳號,請記得寫下班及座號。 (1) 動物或植物細胞    (2)兩個燈泡,一組電磁的串聯或並聯。(3)月相模型
實作成果:

4.可以讓學生出題,分批呈現

5.可以做地圖課程
6.探究作業、實驗小組任務繳交平台
7.可以用來備課、蒐集素材
8.記錄學生的學習歷程
9.用畫布建立製作心智圖
  • pearpod體驗
1.簡報+互動式評量


2023年11月6日 星期一

「B4.各領域/科目數位教學工作坊-國中自然科學」第二場次-20231103

 【探索phyphox】圖表教學、評量和探究


由大德國中謝龍卿校長開場。


掃描QR code 進入今日的padlet:https://padlet.com/a0918065503/2023-phyphox-ipad-b9hg3z1a9a23ih2l

熱身:了解老師們數位使用經驗

統計現場老師約有57.1%完全沒聽過phyphox,想必今天可以學到一個有趣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