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3月10日 星期六

科學學習中心教案—誰讓恐龍消失了

        這個教案對於本校科學探究社社團的學生而言稍有難度,社團學生是國一與國二學生,還沒有學過地科。但是如同恐龍學家貝克說的::「每位孩子都曾迷戀過恐龍,就像每位孩子都曾發過水痘一樣。」社團的學生們也不例外,大部分都曾對恐龍有興趣過。所以上這個教案時,一開始有同學感到不安,因為這些東西沒有接觸過好像有點難,不知道如何討論。可是我發現慢慢地引導,同學們還是有辦法討論的。
一開始先說明科學家針對地球歷史依據地層上的證據,所發生的重大地質事件劃分地質年代做介紹,並說明科學家發現KT界線的歷史背景,並做小活動,發下世界地圖,找出KT界線出現的經緯度。因為地理課學過經緯度,數學課學過座標如何標定,大家很快就上手,也就開始放鬆了。

        然後再介紹當初科學家提出哪些假設來說明恐龍消失,並進一步說明像這樣的假設是無法做實驗驗證的,並不是所有假設都有辦法在實驗室中設計實驗,歸納結論。只能慢慢一點一點地尋找相關證據,來證實自己的想法。所以當時沒有直接證據來證明恐龍的消失是因為隕石撞擊造成,但是在KT界線上找到一些特殊的東西,這些東西是否夠間接證明恐龍的消失是因為隕石撞擊呢?依序發下圖卡,請同學討論這些證據能夠支持恐龍滅亡是因為隕石撞擊的這個假設,用一到五顆星作為評價。

 
        學生們非常認真討論,也從一開始對自己沒有信心,而慢慢地藉由討論而產出很多想法,而自己論證這些證據支持恐龍滅亡是因為隕石撞擊造成的強度。最後上台報告,並能侃侃而談,深深覺得學生經過一學期的課程之後,進步很多。




        大家基於恐龍滅亡是因為隕石撞擊的這個假設,來論證一個一個的間接證據,慢慢地討論出證據強度,有條理的報告。最後發現其實沒有想像中的難,雖然背景知識不足,但也可以經由老師引導而產出結論,而感到有趣。
 
這已經不是我第一次上這個教案了,但是每次都因為學生的特質不同,上起課來有不同的感覺,是一個非常具有挑戰性的課程。但不管是哪一次上課,最後學生都會說這個課程非常有趣,所以是一個上完會讓人很有成就感的課程。而這個課程也能讓學生深刻體會到,其實每一個科學事件,並不單純是物理、化學、生物、地科,而是包羅萬象的,它可能包含了天文、地科、地理、生物、物理、化學、數學,要自己去查許多或學習許多知識,才能看到一個科學事實的全貌,所以各個學科之間都是相關的,不能夠偏廢任何一門學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