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只是個開始
因為您開啟了一道門開了一扇窗
孩子開拓了視野領略不同的世界
因您而豐富學習厚植生命的道路
自然輔導團願意陪伴你
一起為學生領航為學生引路
臺中自然國教輔導團因應新課綱, 107學年度第二學期將繼續舉辦4個場次的共備工作坊, 關於媒體素養與影像教育,第一場次講座3/29邀請到super教師李易倫老師導演來為大家分享培養孩子自己填滿(田.滿)未來的精神, 老師運用影像紀錄讓孩子透過不同的角度來看世界,帶來珍貴且成功教育孩子的經驗分享給大家。
第二場次講座,4/19邀請到臺南藝術大學音像紀錄與影像維護研究所曾吉賢教授來分享滿載鄉土之愛社區影像紀錄-人物誌訪談拍攝技巧,教授導演平日除了教學,多年來更戮力於影像紀錄工作有豐富的影像培力經驗,可以引領教師們許多影片拍攝及剪輯技巧。
第三場次講座,5/24邀請到柯金源導演是目前台灣最重要的環境紀錄片工作者,是台灣生態的守護員,以實際行動來回答:「什麼是紀錄片精神」,這正是現代教育最需要的一塊,導演將來分享“紀錄觀點-需要持續關注的環境議題” ,導演會帶領大家看到許多不同的視角,想必會引發老師們許多想法與反思。
第四場次講座,6/14邀請到何婷婷老師導演,老師的影片~新蚵狀元及打石巷榮獲~2018彰化獨立電影節金獎及銀獎!!實至名歸!!影片短短的,卻是深深觸動人心, 老師在校園指導學生拍片,讓學生透過影像來發現自己、認識世界、培養同理心、批判思考、價值澄清及觀點表達。這些正是時下青少年最需培育的素養。
輔導團如此精心為台中市自然教師安排,期望教師們透過聆聽導演的分享與教學,回到教學現場後如有機會能試著規劃帶領學生著手拍攝簡單的紀錄片,或者是應用在個人的教學影片製作,再則結合社區在地文化跨領域課程設計,或是單領域議題課程設計都是很棒的培訓與應用,不管是自然領域彈性課程設計或校本特色課程都可以有很好的運用。
好不容易敲到四位得獎的導演講師,講座及課程必然精彩,期待您的蒞臨與共襄盛舉。
老師們可於全教網報名,公文已發至各校,前來研習的老師學校將公假派代
如能每次都參與,你將收穫滿滿,也歡迎您擇場次參與聆聽大師級講座,請記得上全教網報名。
全教網的研習代碼是2592792
https://www4.inservice.edu.tw/script/CourseView.aspx?CourseId=2592792
地點:台中市豐原國中閱讀情境教室
誠摯地邀請您,歡迎您的到來。
公文: https://www.tc.edu.tw/news/show/id/133639
公告編號 585-133639
新課綱到來,校長及每位教師每學年應在學校或社群整體規劃下,至少公開授課一次,並進行專業回饋,國教輔導團陪伴全市教師,想為老師提供一些資源,為全面迎向新課綱而做準備,歡迎您一起來做共備,在您的教學準備上將會省力許多,期待您的參與!
台中市自然國教輔導團全體輔導員敬上
很多人都以為新課綱影響的是教科書,其實~各領域教科書等學習內容只是為學習做奠基,以自然領域來說,著重在探究能力、思考智能。因此計算題減少,實驗探索的活動增多。新課綱最重要的是核心素養與生活實踐,各校可以自己訂定的校本課程、跨領域的彈性課程。走出去戶外~就是一個提供素養學習的最佳環境。




溱岳老師以高美濕地的課程設計,示範如何從一個看起來普通的景象,透過一個個問題,引導學生思考學習。並可以更進階地讓學生自己發現問題,主動學習與討論。
從查公車、潮汐表、研究路線、規劃時間開始,溱岳老師說:「這就是資料查詢與學習。」進入戶外環境中觀察與發現問題,例如濱海植物是什麼?有什麼特性?這個時節去看到的植物,與不同時節有什麼不同?走出去,讓自然與環境緊密結合。
此外,「眼前的斜張橋不只是一座橋,也是提供自然與生活科技連結的橋。」溱岳老師從觀察環境與橋樑設計,「為什麼要設計斜張橋?有沒有橋墩?斜張橋的力學結構,到讓學生回去設計與架構一座橋!紙橋木橋義大利麵橋,或竹筷繩索結構都可以。




溱岳老師分享自己如何爭取資源,讓學生以最少的費用進行最大的學習。不是要每一個學校都要去高美濕地,而是鼓勵各校帶學生走出去,轉化成在地或各校可行的戶外教學方案。
中港高中俊穎老師也分享如何爭取經費與資源帶弱勢學生到台北去玩科學。也介紹中央團的教具漂箱計畫,透過一箱箱已經製作好的簡易教具,讓經費不夠的學校也能在沒有充裕實驗材料經費的壓力之下,帶老師與學生有更多操作實驗探索科學的機會,一箱可以玩六種實驗喔!


另外,本團地球科學一哥溱岳老師還加碼月相模型教學說明。談古詩與月相關係,示範跨自然領域與國文領域的。張繼到底有沒有睡?夜半鐘聲到客船的月相之謎,大家一起討論喔!也談了颱風與冰雹土石流這些天氣現象,從一段段新聞影片都可以衍生許多可以探討的點,抓一個點去帶學生思考討論,這也是素養教學!不管是真正走出去,或是透過影片把戶外帶入教室,眼前見到的景象都比課本上的文字圖片清楚震撼!
第二部分是由萬和國中蘇萌鈺老師分享目前已經執行的一年級彈性課程~科學探究。她在參加完之前輔導團舉辨的共備工作坊,學習到何憶婷老師的閱讀理解、陳光鴻老師的表達力訓練、焦點討論法…等內容之後,因此設計了這樣的彈性課程,希望能從帶學生閱讀與討論開始,為科學探索往下扎根。雖然一開始是從別的專家已經設計好的課程開始,但慢慢地轉換成屬於萬和國中在地且生活化的課程方向,過程中提出不少檢討與反思,包含一開始遭遇不少困難,如何透過老師們的共備去設計課程。也提到了未來將加強如何檢核成效的部分,一年年讓這份科學探索課程更符合核心素養教學!


自然團針對學校資源、課程設計,提供客製化服務,讓學校老師對於新課綱有初步了解,還能互相分享,期盼使老師很快的對新課綱的課程規劃都有共識。
新課綱強調素養導向教學,讓老師有更多空間能設計教學課程,使課堂學習能與學生實際生活連結,給予多元的學習方式。雖然在領綱將不少自然科學的學習內容簡化,但各校仍可以設計在跨領域彈性課程。
生活中就處處可以發現問題,素養就從這兒出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