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相觀察是國中地科分量極重的單元,每每在會考中出題,這個單元同時對學生來說,是容易有迷思概念的單元,過去溱岳老師多以教具實作方式進行探究,此次特別加入數位科技,結合實作,期望能提升同學學習興趣與成效!
二、教材內容 : 月見圖、月見表、月球表面圖形、月球模型、學習單記錄月相、PPT軟。三、學生經驗:8大行星手環製作與認識8大行星。
四、教學活動(含學生學習策略): 先介紹月亮,再觀察月相變化,熟悉月相,最後題目問答。
五、教學評量方式:認識月向變化與回答問題
六、觀察的焦點: 學生學習過程與參與程度。
七、觀察的工具: 紀錄單、比賽成績。
觀課
|
一上課同學先向師長問好 |
開始課程前,溱岳老師先概述這堂課的流程。並加入nearpod 課堂教室
介紹溱岳老師從日本筑波太空中心帶回來的立體月光月球海報。
這堂課溱岳師將從立體月球海報的介紹出發,先介紹與月球有關的小故事:變型金剛的基地、阿姆斯壯登陸月球,接著點出月球上的岩石組成與地球岩層的相關性。
老師詢問月球背面跟正面(面者地球)哪一側隕石坑多?學生舉手回應後,溱岳老師解答並解釋:「背面比較多。」老師追問為什摩背面隕石坑多?
同學舉手回答:因為朝著正面而來的隕石,很大一部分被地球擋住了
教師導學後,接著透過wordwall、進行評量,建立月相的基本概念。
|
一開始打瞌睡的孩子也主動了解遊戲如何玩,提升了學習動機 |
|
同學們認真利用遊戲精熟基本概念 |
月球上的岩性,白色部分是花岡岩;較暗的部分稱月海,主要是玄武岩。當初阿姆斯壯登月地點就是圖中的寧靜海。
溱岳老師提問:「海報上是月球面對我們的這面,正面。月球上的隕石坑,分布在正面較多還是背面?」
|
這位女同學很厲害,能推論出月球背面隕石多 |
接著進入課程的實作:藉由月相模型的操作提高對月相變化的理解。同時建立同學的5感體驗。
|
溱岳老師走動管理,並給予同學最立即的協助 |
|
各組同學都能共學完成月向模型的實作活動 |
最後就由,利用平板進行對對碰的遊戲體驗,檢核實作的成效
第三階段再藉由nearpod的遊戲活動,讓同學在遊戲中完成老師設計的提問,於遊戲中檢核迷失概念並澄清之。
|
這是今天最後爬山的體驗遊戲,遊戲有趣,溱岳老師的問題設計也很棒! |
議課
1.溱岳:這個班平常不專心的比例較高,學習動機薄弱,今天狀況較平常好,但還是有些同學分心,今天是第一次嘗試數位融入,也比較會擔心資訊部分,自己還是願意嘗試數位融入。
2.莉芳:Nearpod無法放大縮小、wordwall建議以課業方式出題,學生無法更改遊戲類型.模型部分較無法專心實作,如果要數位融入,建議可以平板錄影變化、或拍照完成更能提高參與度.時間控制良好。
2、惠玲:學生秩序良好,呈現學生上課日常、每一階段的教師導學部分可以再更結構化,給予學生即時回饋。
3、學生的氛圍良好,可以有效提高學生興趣,第一次使用iPad,這樣已經不錯
4、韶鏞:玩遊戲結果即時呈現,促進學習呈現,跨域題目在此次有融入,資訊融入部分難免會有學生會分心。
4、湘柔:利用影片、圖片引起動機。有平板似乎會干擾實作探究,可以思考如何調配及融入比例,
5、俊穎:吸引力會分散、但是實作不要拿掉,有五感的部分,投影片會有分心部分
6、志忠:實作不可廢、內容很豐富,是否可以兩節課教學,可以思考模式調整,班級經營可以,有很多應用多元評量部分。
7.祥菁:以溱岳老師資歷,願意使用數位融入,堪為模範,令人佩服。資訊部分如果要更滲入課堂活動,學生跟老師的平板使用要更多,因溱岳老師的課程無法大量使用平板,所以在老師及學生在地科課程較少使用的情況下,選用nearpod,這樣對老師教學的變動性較小,老師也較好操作。雖然平板無法放大,但是畫面還是叫投影機清晰,還是有助學生閱讀,但老師可修正部分課堂指導語來掌控課程節奏。我觀察到資訊融入有同學會受干擾,可考慮蓋平板;但也有同學本來都在睡,但是平板導入後,反而一直挑戰玩遊戲精熟,這也是提升動機的表現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