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6月12日 星期三

20240607輔導員公開課-大道國中李祥菁老師-4-4 多采多姿的生態系

地點:臺中市大道國中702教室
授課教師:李祥菁 老師
教學單元:4-4 多采多姿的生態系
學習目標:

核心素養 
自-J-C2 透過合作學習,發展與同儕溝通、共同參與及共同發掘科學相關知識與問題解決的能力

學習表現
pc-IV-2 能力用口語、影像、文字與圖案、繪圖或科學名詞已報告形式表達完整發現與成果
ai-IV-2 透過與同儕的討論、分享科學發現的樂趣

學習內容
Fc-IV-1 生物圈內含有不同的生態系。生態系的生物因子,其組成層次由低到高為個底、族群、群集
Bd-IV-1 生態系中的能量來源是太陽,能量會經由食物鏈在不同生物間流轉
Bd-IV-2 在生態系中,碳元素會出現在不同的物質中(例如:二氧化碳、葡萄糖),在生物與無生物間循環使用
Bd-IV-3 生態系中,生產者、消費者和分解者共同促成能量的流轉和物質的循環
Gc-IV-2 地球上有形形色色的生物,在生態系中擔任不同的角色,發揮不同的功能,有助於維持生態系的穩定
Lb-IV-1 生態系中的非生物因子會影響生物的分布與生存,環境調查時常需檢測非生物因子的變化

教學目標

  1. 透過文本閱讀擷取資訊,應用食物鏈的科學概念,繪製出海洋生態系中的飛魚食物鏈、食物網
  2. 理解生物體的能量是透過食物鏈來傳遞
  3. 能透過文本閱讀(教科書)了解環境中的生物性及非生物因素如何影響食物鏈、物質及能量移動的方式,以協作方式統整出生態特徵
  4. 運用資訊載具提升學生課程投入程度及科學學習興趣
學生先備知識

  1. 生物行光合作用可以產生養分,食物鏈可以傳遞不同階層生物的物質與能量
  2. 生物的分類及特徵
  3. 具備載具使用的經驗
經驗與背景

  1. 使用過iPad及Hiteach5,此次會使用新的功能-差異化的分組協作
  2. 資源班學生2位
  3. 上課很愛說話、容易分心

教師教學預定流程與策略

  1. 自主學習檢測:食物鏈、食物網、能量塔
  2. 組內共學實作任務:各生態系概論
  3. 組間互學分組報告
  4. 教師統整導學

學習策略或方法

  1. 自主學習
  2. 小組協作
  3. 分組報告
  4. 資訊載具融入學習

教學評量方式-完成實作任務、即時回饋加分

實際授課(觀課)

  1. 學生共分為六組,呈現小組座位,請各組拿取iPad
  2. 複習上一堂課內容,請學生寫出上一堂課的關鍵字,教師利用文字雲幫學生統整、檢視是否有問題
  3. 教師共享文本,請學生閱讀文本,並完成海洋生態系飛魚食物鏈,截圖上傳。利用Hiteach5抽籤功能抽一位學生來檢核,再利用Hiteach5交換改功能,分配給全班進行批改
  4. 利用食物鏈完成能量塔,截圖上傳。利用Hiteach5抽籤功能抽一位學生來檢核,透過小組長,檢核每一位組員是否正確完成

  5. 透過Hiteach5差異化分組功能分配每一小組一個生態系,請小組共編介紹生態系的環境特徵、生產者、消費者、分解者等特色
  6. 每一小組站起來介紹各種生態系


議課:
  1. 何莉芳老師:第一次觀看祥菁老師使用Hiteach5教學軟體的示範讓我留下深刻的印象,尤其是個人填資料後最後呈現出共同檔案文字雲的功能,讓我感到非常驚艷。這種互動方式為教學增添了新的可能性,讓學生更加參與其中,促進了合作與創意。儘管教學軟體提供了豐富的功能,但我也注意到在學生個別填寫資料時,由於填寫速度不同可能會導致空白時間,這可能需要更好的時間控制策略。建議可以透過提前設定時間限制或者安排其他活動填補空白時間,以確保教學進度的順利進行。
  2. 蘇斐虹老師:今天的的公開課,老師示範了一個非常順暢的平台,安排任務讓學生上傳,傳統上課時,同樣也是安排上台發表,現在還是相同的教學流程,但現在用數位的方式符合現在數位教學的趨勢,而且很順暢,非常好的示範。有一個問題是不是需要每一個學校都要購買Hiteach5,至少買一個班,才能達到這樣的教學效益?
  3. 謝韶鏞老師:今天讓我們看到Hiteach5這個平臺,可以讓每一個學生平板上或是各組的畫面都投影上大屏,讓學生比較不會做自己的事。另外中間設計能夠讓同儕互評很不錯,讓學生比較能夠認真參與,也比較不容易打混摸魚。小組分工讓課堂上沒有閒著的學生,出公差比較慢進來上課的學生,也很快就能跟上,可能平常老師訓練有素。
  4. 許淑娟老師:今天的教學單元是那個多采多姿生態系,可是一開始大概花了半個小時的時間,在複習前面的能量的流動、生態系的生物因子、環境因子、食物鏈、食物網以及能量塔。最後只剩下15分鐘的時候才進入了生態系。只用15分鐘就要讓學生閱讀文本、筆記共編、上台報告感覺時間不足。但也從這一堂課看到Hiteach5怎麼這麼好用,由於老師使用這個電子媒材非常的熟練也很清楚它的功能,能夠展現立刻的差異化分組、計時、抽籤、立刻個人回饋、小組回饋。展現出平台的強大功能。只是一開始丟的文本後面的背景圖示,會有點影響到閱讀,否則從文章來轉化成食物鏈、食物網以及能量塔我覺得是很棒的設計。
  5. 梁湘柔老師:閱讀完文章,用Hiteach5連接iPad 檢測食物鏈、能量塔,可即時看出同學的回答狀況。上台分享的同學有誤,老師又請他們再回答一次,還是有錯,就發現他們同組之間同儕互相教學解決問題。老師的設計促進組內合作,這點很好。上台報告時,活潑的男生被同組女生制止,顯示出互相控制的合作。主任鼓勵找圖片,別組同學聽到也積極找圖片。貢獻度直接顯示,比同儕互相評分更好。另外我想了解為什麼特別提到差異化組別,以及分組報告時字體不清楚的情況是否是他們第一次使用共編?
  6. 林溱岳老師:課堂中舊知識的複習很重要,食物鏈的相互關係的箭頭讓同學了解吃與被吃的關係,很間單容易完成,可以讓學生有信心。最後讓小組完成整體性的報告,很不錯。整體來說,Hiteach5是一個很好用的平台。
  7. 黃家琪老師:今天我看到幾個很棒的事情,在複習做一些任務設計,且每次完成任務時都有不同的方式回應,例如個人回答、小組派人感覺很多元。現在的小孩注意力無法延續,因此利用不同的方式來讓學生專注,很不錯。最後小組共編生態系海報,注意到每一位孩子都很投入,老師還能秀出貢獻度,覺得很棒。有一些疑問,因為這個班有2個資源班學生,老師是否有對這兩位孩子有特別的安排,我一直很認真觀察,但無法發現到底是誰,所以從這裡可以發現老師的課程設計或是任務的安排,即使是資源班的學生,也都能夠參與。另外時間的計時有些人比較快、也些人比較慢,讓整堂課都很緊湊。最後的小組共編生態系,想建議是否可以是個人任務?因為小組完成一個,每一個人可能只框住一個小任務,我感覺這樣學生學到的東西是比較零碎的,可能需要有時間整合,才能學到完整的東西。
  8. 賴志中老師:這堂課很多元、很即時,老師和學生很忙碌、學生學習很聚焦,但也很孤獨。因為Hiteach5本身功能、工具評量非常多,可以呈現很多元的方式。可以立刻呈現學生的作業、統整呈現在上面,但不知道會不會有字太小的問題。另外因為Hiteach5的功能非常多,所以老師一直在分配、操作,感覺老師一直很忙,學生也很忙,是因為老師已經很熟練,所以老師一直分配任務,學生一直在專心作答,以至於不容易分心,因此很聚焦,一旦分心就會跟不上。而在最後生態系共編時,大家都很認真,很認真打字,打字的過程中,討論過程就變少了,雖然老師有分配任務,但大家都很忙碌的打字,好像都沒在聽,大家都自顧不暇,與傳統教學相比,可能大家都在看同一張圖,就會開始討論。就好像以前只有一台電視,大家一起看、一起笑,有共鳴。但現在就是大家都有一台手機,大家都只看自己的手機,因此都不聊天、不講話,有點可惜。
  9. 李祥菁老師回饋: 我們學校有買Hiteach5。其實這堂課只是生態系的引言,只是引起學生動機。Hiteach5每一次上完課,Hiteach5都會做成一個包裹,以excel呈現,學生的圖或是文字雲,也會彙整起來。關於學生完成任務的進度,有人快有人慢。其實就算是紙筆也會有同樣的問題。Hiteach5可以記錄每個人的貢獻度都能夠記錄下來,讓學生看學生都會好奇也會喜歡。關於閱讀文本有桌面圖示影響閱讀,是因為我開到了透明模式,因為我看了一下遮住的部分只有左邊,所以就不花時間處理這件事了。關於共編的部分,我鷹架搭得不夠,如果我在圖片上先打上生產者、消費者、分解者,指令更清楚,學生的表現會更好。資源班的學生是一開始回答關鍵字的學生,其實答得很好。他們資源班的學生應該是特殊功能的學生,而且這個班很過動,但今天沒有讓大家看到。最後的生態系選擇環境的底圖,是因為生態系只是要介紹特徵,是希望學生能夠理解,對生態系有什麼印象或景象,我覺得比學生認識文字更有幫助,因此我覺得使用底圖比較能加深印象。早期我在上這裡時,我讓他們共編投影片,一個人做概論、一人做生產者、消費者、分解者,且要在投影片上寫上自己的名字。但這樣他們其實會做不完,所以今年才這樣設計。

2024年5月31日 星期五

20240531輔導員公開課—居仁國中張維倫老師 4-1族群、群集與演替

1.地點:居仁國中勤學樓(進校第一棟)五樓電腦教室

2.班級:128班

3.學生:10位數資班學生


【引起動機】--從地圖中詢問學生駝鹿在哪?體重?

【學習任務2】閱讀完文章後了解駝鹿數量下降,詢問學生駝鹿減少的原因,9位學生說人為捕獵,只有1位學生看到文章關鍵字:枯瘦、無毛。代入如何算出駝鹿數量--捉放法、樣區採樣法複習。

線上模擬器--http://virtualbiologylab.org/NetWebHTML_FilesJan2016/PopulationEstimationModel.html?fbclid=IwAR0f3AcCcpkV8VAAGQiWRSlAYBtK4Z8q9mGPmVB0c4fx2cbH2wfgHOCxWzw

請學生從影片中自學操作模擬器的方法。

統一標記魚隻數,再請學生利用捉放法將數值記錄在共編表單,學生輸入後可馬上看到誤差值,並由系統算出誤差百分率,最後兩人一組討論如何降低誤差,需寫出四個變因,於下一節課利用模擬器進行探究。

交代回家作業,下週一收。


【議課】

莉芳老師

維倫老師在觀課中展現了出色的班級管理能力。即使這些學生不是他平常教授的對象,透過一次口令,讓學生能夠專注於課堂內容。這展現了一個成功的班級管理示範。

在課堂中,維倫老師使用雙語方式與學生交流。這種方式讓學生更容易理解課堂內容,也能夠幫助學生提高英語能力。

莉芳老師提出了一個問題:「為什麼在數據圖表中會出現標準差之外的數值?」維倫老師很注意統計分析。


維倫老師回饋

沒有任教這個班的自然課,是跟老師借來上課的班級。捉放法單元做完實驗後在課堂上的回饋都只說有誤差...但誤差的定義並沒有詳細討論。想去學統計有關:平均數、標準差、顯著差異、t檢定…了解後可以更進一步探討。


志忠老師

今天觀課覺得相當輕鬆,可以說是觀課以來最輕鬆的一次。整個過程給人一種輕鬆、隨性、自由的感覺。特別印象深刻的是引導方式,從狩獵一直到中間的捉放法。實驗很核心,可以培養學生的能力和科學概念。學生的學習效果很好,老師的引導也很具體,按照時間把課程內容切割成小單元進行教學。從讓學生練習到操作再到統計,整個過程非常流暢。學生在過程中學到了抓放法的精髓。最後,整個過程把單元的核心概念很好地融入了教學,學生的反應也很正面。

韶鏞老師

這堂課一開始用地理跟狩獵來開頭我覺得很棒!一開始還搞不太清楚老師要上什麼,直到後面才知道是生物統計,這可以帶給學生很好的動機啟發!我們過去都用公式,以為只是簡單的比例式應用,但很多學生卻難以理解。透過電腦模擬讓他們在魚缸裡抓魚,可以激發他們的興趣,而不是枯燥的公式與運算。維倫老師讓學生自己觀看軟體操作的教學影片也是個很好的嘗試,學生可以自學,同時訓練他們的聽力和理解能力,這是個很好的方法。


家琪老師

今天的學習給我留下了很多印象。要將今天在維倫老師的課堂上學到的東西應用到我的教學中是一項巨大的挑戰。首先,維倫老師的指令和節奏都非常精準,這讓我深感啟發。如果我也能在教學設計上達到這種精準度,或許就能減少向其他老師借課的情況。其次,維倫老師使用的模擬軟體進行模擬操作法印象深刻。這種讓學生通過觀看影片並熟悉操作的方式,非常有趣。而最令人驚歎的是他強調的目標是降低誤差,這讓我覺得這堂課比我想象中更引人深思。課堂不僅僅是學習方法和技能,更是如何將誤差降至最低並實際探索的過程。對於今天的課程進度,我本以為需要更多時間才能完成,但實際上進度已經快要趕上了,並且對於學生來說,也不至於太過擁擠。我對維倫老師的提問設計以及問題難度的把握表示讚賞,對於學生的水平來說,正好合適。感謝維倫老師讓我見識了一堂如此精彩的課程!


湘柔老師

以引入國家概念的圖片開場,轉移到駝鹿的介紹。透過閱讀相關文章,了解到駝鹿數量下降,進而引入了捉放法軟體的應用。同時,老師巧妙地複習了樣區採樣法的概念,為後續內容鋪墊。請學生看完影片後,老師簡單地介紹了軟體的使用方法,最終要求學生計算出總數。透過共編表單,可以即時查看學生學習狀況,並提供即時回饋。最後,討論影響準確度的因素,帶入探究實作。整體而言,這堂課不僅讓學生學習到了知識,還培養了他們的問題解決能力和合作意識,期待著未來課程的進一步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