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20日 星期五

108.12.20生活科學思考智能探究能力課程與評量設計專業成長共備工作坊下午場

        共備工作坊下午由兼任輔導員賴志忠老師帶領大家如何從評量切入設計教案,志忠告訴大家在設計課程時應分教學前與教學後來思考教學目標。教學前:要參考課程、教學計畫,訂定學習評量計畫,評估學習成果已達到教學目標。教學後應依據學習成效,修訂教學計畫,提升教學效能與品質。進而達成教師自我的專業成長。
接下來志忠請大家思考探究與實作教學評量的面向包括那些方面,並寫在自己的小書上,寫好後再與組員一同討論。



大家在小組中討論過後,將共識寫在白板上,志忠整合大家的意見,再與學員們共同討論。


志忠在討論中提醒大家,探究與實作評量面向包括了:核心素養、學習內容和學習表現,所以探究實作就是要培養學生形成一位有素養的人,只要能夠達到總綱中核心素養中的面向,這樣的目標就是對的。

        接下來志忠再請大家思考探究與實作教學評量的原則有哪些?學員提出剛剛寫的面向和原則有何差異?志忠說面向是評量的標的是什麼?而原則是在評量的過程中,有哪些注意事項及原則?

有許多組都有提到公平性,志中提到如果要公平需要制定出一套標準準則,每個人都由這個準則檢核,就能增加公平性減少爭議。而大多時間老師也是很重要的評量標準,老師也能透過觀察來評量學生的表現。


其實課綱裡面也學提到學習評量的原則,老師們如果想不出來要如何評量,可以參考課綱中的原則來檢核自己的評量標準。

志忠提到利用科學過程技能需要有那些要素來做最後的結論:

如何知道自己的教學是否有效,可利用一些別人已經開發有好的信度與效度的量表,就能檢核自己的教學優點與缺點,便能知道下次如何改善,從哪裡改善。包括了:科學教室環境量表、教師所展示的科學探究教學、自然科學習動機量表、Oregon州探究任務評分標準

        最後志忠介紹了幾個常用網站:探究教學輔導網  http://120.107.169.113/,讓老師們可以到網站上來取經,看看別人已經設計好的探究教案,要如何評量、要如何教以及學習單等等。素養導向評量示例SBASA  https://www.sbasa.ntnu.edu.tw/SBASA/HomePage/index.aspx,素養導向的評量是利用等第,並且在網站上都已經將每個等地所需要達到的標準作規準,是很好的參考資料。

休息時間討論:
  1. 下學期的工作坊主題是密室逃脫融入課程評量,這學期三次有參加工作坊的學員,都已列入種子,報名後會優先錄取,鼓勵大家再來共備。
  2. 明年的6/21台灣地區嘉義以南有日環食,可已約一約一起去看日環食,明年不看,要等75年後囉!
  3. 學員們在休息時間都將自己準備要報告的內容先放到公用電腦中,可見這學年的工作坊非常成功。
學員分享:
  1. 大華國中黃玉維老師:利用小地球儀了解太陽的直射斜射地球,影片已經在FB上了
  2. 曉明女中:原本在高中曾經帶過多元選修,將食譜式實驗改良,將容量、濃度、加熱時間拿掉,利用一節課的時間製作出想要的結果。發現難度變高,老師就開始檢討自己少訓練學生那些因素造成這樣的結果。透過這個工作坊,可以更了解探究的要素,知道要如何幫學生搭鷹架。
  3. 崇倫國中:利用導師班做探究,以神經傳導來切入,先介紹專有名詞與背景知識後,給六個情境,並將名詞轉換成代號減少學生寫字所花的時間,最後考出來有2/3可以九十分以上,剩下的1/3考不好,但在加強三分鐘後都能考得不錯。
  4. 新民高中:在中研院的網站上找到一個板塊老師有模型,利用模型來教導台灣的板塊,讓同學先觀察再與課文做連結,然後老師又自行設計一個模型,模擬歐亞板塊與菲律賓海板塊的聚合,讓學生有較具體的感覺,透過小小的實作,就能將知識具象化
  5. 大甲國中天賜老師:利用泛科學上的動漫來探討科學理論,利用文本帶學生看科學史,訓練學生看文本找關鍵字,找出課程內容,慢慢梳理出知識面,並提問小組討論文本中的知識點那些式與課本有關。
  6. 國光國小羅為聰:老師有帶科展,需要辨識各種變因,透過這個工作坊他對變因的教法有更好的方式引導學生,覺得這個部分收穫很大
  7. 北新國中廖鴻嘉:因同事有參加過覺得收穫很大,所以就來參加,覺得真的收穫很多,現在上課開始使用玩的方式來帶領學生上課,例如神經傳導就利用學生上台演示,讓學生學得更有趣,將來會持續努力嘗試探究。
  8. 居仁國中鍾慈玲老師:第一次參加但收穫很多,不僅從講師學也從夥伴中學習,大家一起做學習單,不同老師用自己的方式發揮,還在努力用探究教學。
  9. 大業國中邱雅琪:謝謝工作坊能讓我取暖,這學期做了酵素以及光合作用的探究,還有利用整套豬心與豬肺的觀察,覺得工作坊很棒。
  10. 西苑高中:透過夥伴一同共備與分享,更加認識了PO、PE、PA、PC,並自行設計了簡單機械的教案,先讓學生連結生活經驗,觀察影片看看是否與課本說的內容相符。從夥伴中學到讓學生觀察學校中是否有簡單機械的東西,並讓學生拍下來,用加分機制讓學生完成學習單,而且學生在校園中奔跑,讓學生仔細的觀察校園內的物品,也學會簡單機械的應用。
  11. 龍津高中莊育斐:已經參加很多年了,每次上課都用三分鐘讓學生報告,讓學生預習並學會報告發表。彈性課程則發文本讓大家圈關鍵字,並畫心智圖,發現每位學生看到的重點不同,發表讓大家知道大家看到的東西不同,並可以藉由老師精緻後抓到重點。最後可以讓學生辯論,發表自己的意見。另外原本預期接尺實驗做30次的反應會越來越快,但事實上並沒有變快。結論示雖然可以訓練,但卻會受到很多因素干擾,所以專注是很重要的。
  12. 潭子國中陳明珊老師:接尺實驗一週後是否反應會變快,而且學生做實驗時都沒有注意細節,例如尺沒有放好、間距不是都固定。兩個班的結果不同一個班1/3變快,2/3變慢,另一個班剛好相反。後來回去在家裡與家人做實驗,發現影響的變因其實很多。
  13. 潭秀國中:第一次來參加,以前念研究所時也用過合作學習和探究教學來上課,其實這樣上課也有意興闌珊的人,而且還蠻多是成績好的人,因為它們可能會覺得無聊。最近上電學發現做出來的結果不錯,且也能理解串並聯與電流電壓的關係,但做題目卻會有問題,目前在教學上這裡有點困擾,再做一次實驗好像又懂了,但做題目又卡住了,不知道問題出在哪裡,希望大家可以給我一些意見
  14. 輔導員莉芳:可分享一個不錯的影片放在FB,讓大家看一下。






108.12.20生活科學思考智能探究能力課程與評量設計專業成長共備工作坊上午場

        今日探究教學工作坊邀請到彰師大全國中小學探究教案計畫共同主持人林莞如博士,林莞如博士原本也是第一線的生物老師所以對現在在線上的老師們有很多共同的經驗,以及了解如何解決課室上會遇到的問題。於是今天老師來與大家一起研討從學習動機到完成任務的主題。

        老師先確定每一組都有人,於是先將大家的位置重新安排,然後確定每人都有一本小書,並將在小書封面上寫好姓名、組別、分工以及編頁碼,完成的組別則到前面的白板打勾,老師藉由白板上的資訊就能了解各組的進度。然後開始進入議題。老師運用的策略都是提出一個問題,請組員們各自在小書中寫上自己的看法,然後再討論出共同的想法,寫在寫張白板上上前貼在大白板,並討論出大家的共識以及其他不同的想法。


小書共分成七頁,每頁討論不同主題
第一頁:學生缺乏動機的原因


第二頁:如何引起動機


第三頁:未完成任務的原因




第四頁:因應之道





因大家都有提到小組合作學習,於是莞如老師請學員上台發表分組合作學習的優缺點,並提到如果擔心小組合作學習會有搭便車的問題,或是效能不佳,則可上網打關鍵字合作學習,就能找到很多影片來觀摩。另外關於時間或任務的切割以及獎懲也請學員上台報告,並給予小禮物。

        第二階段老師介紹動機可分為內在動機以及外在動機,內在動機源自於與生俱來的好奇心,而外在動機則是源自於比較,比較是進步的動力,但是最後會變成成績的比較,而喪失了最初要讓學生學會的初心。


所以老師的焦點不應該專注在應該如何教,而是學習在哪裡出現了瓶頸,焦點放在所有的學生身上,不只是好學生、問題學生,上課出錯或失敗是被容許的,把最難教的弱勢教到會。厲害的老師是能夠診斷學生的學習困難、探究原因,並把最難教的學生教到會。教師的教學專業成長要看學生表現,而不是看老師本身。比較不一定是不好的,跟自己比能讓自己進步(後設認知),跟資訊比,互為鷹架,探究的精神就是比較,訓練觀察力。智力測驗也是比一比,比較沒有不好,它是讓人進步的動力,思考智能就是一個比較的過程,善用比較,運用策略尋求差異、找到關聯、對他人的資訊提出自己的看法、評估不同模型的優缺點等等都是比較,有比較才有思考,有思考才能變聰明。善用學生的好奇心,善用未知物,訓練比較與猜測,就能引起並維持動機。




        老師在下任務時,善用飢餓教學,先將課本上的食譜實驗,加入解決任務增加懸疑性,告訴學生一定要學會這些東西後待會才能實作完成任務,學了之後能夠立即用到,學生就會認真學。設計任務時需要思考老師須教得完的,也要考慮學生願意配合的任務。但玩完之後,學生真的學會了嗎?因此一定要先設定目標,不僅學會知識,學生也要學會態度與能力,這樣就達到了課綱中的核心素養。老師現在設計課程時可以開始修改成評量先於任務,使得任務是有意義的,學生的學習動機就會提升,也運用多元評量,不讓高層次同學專美於前。





        考試領導教學,考試也領導學習,但老師利用多元評量,利用真實情境的評量、實作評量,難易適中、由簡到繁、由易到難,差異化教學,事先告知,並給予適合程度的標準,只要達到基本任務就能有基本分數,學生就會願意上。因此不怕考試領導教學,就怕考試無法領導教學。老師可利用簡單的幾條來檢核自己做省思:
1. 我從頭到尾仔細做完會考題目嗎?
2. 我知道某一題,我教的班級學生答對率嗎?
3. 這個題目,我的學生多半錯在哪裡?
4. 怎樣可以提高學生對這類題目的答對率?

再利用小書運用比較來做科學方法的變因控制
第五頁上方:寫出甲乙兩瓶的操作有何不同
第五頁下方:預測實驗結果
第六頁:請針對某一個便因,設易你的實驗表格
其實實作會讓學生會考成績提高,所以要讓學生多做實驗。實驗就是一個比較的過程,比完之後可以獲得:列出變因、預測、實驗進一步驗證所要比較的、將結果與當初的預測比對、重複實驗比對結果、將結論與他人比對、發表之後的回顧與省思等能力。

學到這個之後是可以運用的,例如:

最後莞如老師以幾句話當作結語:同溫層是必要的,免得被凍死;突破同溫層也是必要的,免得被淘汰。要幸福不難,難的是想要比別人更好。





2019年12月6日 星期五

2019.12.6漢口國中林溱岳老師公開授課記錄


漢口國中林溱岳老師公開授課記錄
時間:108126日(週五)10:10~10:55
地點:漢口國中309班,學生人數共27
科目:自然科學領域地球科學科
單元:綜觀宇宙(第七章第一節)

一、說課(觀課前會議)
1.本節課主要授課內容為太陽系內的八大行星及宇宙的概念與理論。
2.教師教學時,常感到學生對於八大行星相關的學習內容很陌生或不熟練。
3.老師在臺北天文館研習時得到八大行星「珠珠手環」的靈感(但分裝是大工程)。
4.學生可能曾在博物館看過相關的展覽。
5.教學活動的流程大致是:
(1)手環製作。
(2)放影片、問答。
(3)每個影片都有相對應的問題在學習單上。
(4)最後一個影片的歌詞是英文的,學生必須看歌詞跟圖像去猜測其意。
6.教學評量:
(1)學生能否順利完成手環的製作。
(2)學習單的書寫情形(例如:學生能否由內而外依序寫出八大行星)。
育宗校長帶領議課

行星手環(超美的)


二、公開授課:學生為傳統講述式座位(軼事記錄)
1.教師請各排第一位同學協助發學習單、材料包、碗(珠珠要倒在碗裡,否則很容易掉在地上,之後就找不到)。
2.教師說明製作手環的步驟(手環成品照片同時投影呈現),學生看投影出的照片進行組裝,教師巡視同學組裝的狀況。
3.老師特別提醒學生藍色珠子又分成淺藍、深藍兩顆,組裝的時候要依照順序,不要出錯。
4.發下材料後約8-9分鐘後,有一位女同學率先組裝完成,主動協助後方的同學。
5.授課老師以尖嘴鉗幫忙封住手環末端,老師封住鐵絲末端後會主動幫學生戴在手上。
6.老師播放影片一,並提示影片的觀看重點:距離、相對大小,影片結束(約11-12分鐘)後帶同學思考學習單第12題,並請同學填寫。
7.老師播放影片二,帶領學生思考學習單第34題,追問學生是否相信多重宇宙論。
8.老師播放影片三(八大行星之歌),帶領學生思考學習單最後三題。
9.請學生填寫學習單,完成者交給老師。
學生製作行星手環
任課老師指導學生製作
學生觀看影片,老師提問思考


三、專業回饋:
1.學生專注製作行星手環,並能協助同學。
2.部分學生會在放影片的時候調整手環。
3.15張天文照片」的影片若能做成ppt,老師放映時加以提問,效果會不會跟單純放影片時有落差。
4.先手做、後影片的活動順序討論。
5.可多留一些學生思考、討論、寫作、分享的時間。
6.授課老師時間流程掌握得當。
議課過程分享課堂特色
議課中


本單元相關教學影片連結


15張令人驚歎的宇宙照片 會讓你感到無比渺小(影片一)
From Earth to Multiverse(影片二英文版)
恒星及行星大小對比(影片二有中字版)
The Planets of our Solar System Song (featuring The Hoover Jam)(影片三)
真實比例:太陽系 (中文字幕)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4xO59_BG8wE&feature=youtu.be&fbclid=IwAR3Nsm8mUP0tzA3wcc3Qt2tNmwBGfxirximnP6de7XrxS-xeP7Actmxr-J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