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7日 星期六

輔導員公開課-福科國中 何莉芳 老師

 

研習名稱:輔導員公開課

教學單元:風從哪裡來

授課教師: 何莉芳 老師  

時間:2020116日第三節

地點:福科國中

文章撰寫人:賴志忠

紀錄內容

今天早上的公開課由霧峰國中謝龍卿校長開場後開始進行,逢甲大學呂晃志教授和青海國中賴勝豐校長,也與台中市輔導團員一同到福科國中進行公開課觀摩。



一、觀察前會談

  由授課教師莉芳老師說明,本節課班級人數約36人,每一組為兩位學生,期望讓每位學生有更多機會參與討論與實作,觀課重點為學生對水平與垂直風力發電機分類的瞭解、學生實作風向計和風車的情形、學生的實作策略與討論過程、實作過程學生風向計的形狀與配重設計,若課程表現良好的學生會給雙色眼鏡作為獎勵。



 二、公開授課

1.說明風向的定義,利用孔明借東風與卡通風之谷照片引起學生動機,提問風力發電機如何能產生最大效率?並請學生上台在智慧電視螢幕上畫出風向,也請學生利用肢體表演風力發電和風向的關係。

2.介紹水平與垂直風力發電機的特色與優缺點,透過提問風力機是否會因風而轉向?風向計如何轉向?等問題與學生進行互動,學生也能踴躍回答。

3.教師說明風向計的特色,並引導學生利用學習單進行討論,思考風向計為何可以轉動。

4.教師說明風向計的構造與材料有哪些?引導學生思考如何利用吸管、迴紋針、氣球固定棒、色紙來進行設計,製作可以迎風轉動的風向計。

5發下材料包,請學生製作風向計,2人一組進行操作,老師在組間巡視。各組學生依次完成作品,並到教室中老師準備的四個電風扇前進行測試與修正。老師也請製作成功的學生上台分享如何製作。

6.各組發下一個風車的材料,請學生設計一個結合風車與風向計的成品,讓作品上的風車可以轉動,並能指出風向來源。製作成功的組別可以獲得老師準備的紅藍雙色眼鏡,老師進行收尾,課程結束。

 

 




三、課後專業回饋:

1.課程過程透過教師不斷提問與學生互動,幫助學生理解原理,能提升學生的興趣與動機。實作活動也讓學生可以深入體驗風向計的運作方式,同時挑戰任務更進一步將風車與風向計結合,製作出與水平風力發電機構造相似的作品,課程設計前後連貫,可看出老師課程設計之用心與設計的精緻度。

2.透過風向計的形狀設計,與重心的位置變化,學生作品可以進行簡易的變因控制,有探究的精神在其中,能幫助學生科學素養的增進。

3.藉由智慧電視與平板等資訊工具的使用,可以立即將學生的實際操作投影到螢幕上進行討論,幫助學生可以得到立即性的回饋,有助學生學習的評量與修正。

四、建議與回饋:

因為時間的限制,建議風向計的原理可以在實作前一節進行說明,讓學生有更多時間進行風向計設計與修正及挑戰任務的實作或進行更深入的討論,如風向計為何會迎風?受力面積大小的差異?風力計與力矩的關聯性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