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26日 星期五

2K250926_114-1領域召集人研習第二場

 今天進行的是 台中市自然領域輔導團 第二場領召增能研習,參與者同樣來自各校的自然領域召集人。





這次課程主題為 「平板融入教學基礎應用」,同樣是由林雋秀老師帶領大家探索如何善用 iPad 與 iPhone 內建功能。延續第一場在大德國中舉辦時的熱烈回應,這場則換了另一批領召參加,期望能將更多實用的方法擴散到不同學校。

課程中示範了許多實用技巧:拍下課本文字即可自動朗讀、用語音輸入快速出題或記錄、分割畫面進行多工操作……這些看似簡單的功能,往往就在老師每天使用的設備中,卻常被忽略。


講師不只是教技巧,更提醒大家在使用數位工具時,要先想清楚自己的教學目標。以「收作業」為例,除了找到更快速的收集方式,更重要的是先問自己:為什麼要收作業?收作業應該扣合教學目標,而不是因為有數位工具就盲目收集。


課堂上也介紹了 iPad備忘錄 的應用。它不僅能快速記錄文字或語音,還能拍照、整理學生作品,甚至作為收作業的平台使用,方便又直覺。許多老師才發現,原來每天習慣使用的功能,其實能直接服務教學,讓流程更加簡化。


領召們在實作中親自體驗操作,也發現實際運用時可能遇到的困難,並當場討論如何排解。未來回到各校後,他們不只會傳遞工具,更能分享教學情境,協助同仁順利地將數位融入課堂。


「讓技術服務教學,而不是成為老師的負擔。」

這句話,不僅是今天的核心理念,也呼應輔導團推動數位融入教學的願景,透過一次又一次的增能培力,讓科技真正支持自然領域教學,成為各位老師教學創新的助力。

2025年9月20日 星期六

2K250919_114-1領域召集人研習第一場

平板融入教學基礎應用篇 

講師:林雋秀老師



目標

探討如何將教學專業與數位技術結合,思考:

數位工具如何突破傳統教學限制,帶來不同的教學模式。

在數位進入校園後,老師如何在不增加過多負擔的前提下,善用數位工具。

上半場:平板在教學上的應用基礎

1. 簡報媒介的轉換

傳統電腦簡報 → 平板簡報

優勢:

教師可走下講台,與學生有更多互動。

提供更靈活的數位操作,突破傳統授課的限制。

2. 平板的角色定位

平板不只是手機的放大版,而是教學設計的重要工具。

傳統教育較少教我們如何運用數位學習,因此需要重新思考平板在課堂上的定位。

3. 任務設計結合數位工具

拍照應用:

使用相機拍攝生詞或學習重點。

進入編輯功能,可:

手寫文字、用套索工具移動字詞。

套索圈選後,變更單一字的顏色,強調重點。

照片應用於教學:

拍攝學生作品,進行分享或討論。

拍攝板書紀錄,方便課後複習。

收作業方式:

學生拍照上傳。

或直接將照片投影到大螢幕上展示。


4. 投屏操作方法

控制中心 → 雙螢幕 → 螢幕鏡像輸出(需網路與觸控螢幕)

Apple TV:

透過接線投影,不依賴網路。

仍需到控制中心進行鏡像設定,並輸入 Apple TV 密碼。

搜尋「iPad 投影」,安裝電腦端投影軟體。

⚠️ 小提醒:若投影異常,先重開機!

下半場:進階應用與課堂實踐

1. 技術 vs. 教學

技術本身不是目的,重點在於如何融入教學設計,讓課堂更有效率。

2. 播放 YouTube 影片

投影時若無法播放影片,可改用 網頁版 YouTube。

注意影片是否涉及公播權問題。

此方法必須使用網路。

3. 善用搜尋功能

螢幕中間往下滑 → 搜尋

例:輸入「1 美金換算多少台幣」。

搜尋「備忘錄」後,點右上角紙張 icon 建立新備忘錄。

4. 注音鍵盤小技巧

長按注音鍵往下滑 → 顯示對應的數字或符號。

不需切換鍵盤即可輸入標點符號,非常方便!

5. 語音輸入筆記

點擊鍵盤上的麥克風符號 → 將語音轉換為文字。

活動設計:課程結束時,請學生以語音輸入方式,總結本堂課的學習重點。

iPad 的機器學習功能會隨使用次數提升準確率。

6. 查詢與多語設定

在備忘錄中雙擊詞語 → 查詢字詞意思。

可在「設定 → 鍵盤」中切換至英文鍵盤,方便進行英語查詢或輸入。

7. 文字朗讀功能

路徑:設定 → 輔助使用 → 朗讀所選範圍

將備忘錄中的文字選取後,iPad 可直接朗讀內容。

📌 任何 iPad 可框選的文字,都能使用朗讀功能。

8. 分割畫面

同時開啟兩個應用程式,進行多工操作:

例:左邊顯示筆記,右邊顯示瀏覽器或教學素材。

搜尋「分割顯示」學習設定方式。

9. 圖形自動修正

畫出圖形後停留片刻,iPad 會自動修正圖形。

可應用於畫座位表、表格等教學工具。

10. Airdrop 收作業

不需網路即可直接透過 Airdrop 接收學生作業檔案。

結語

數位技術的價值,在於帶來新的教學靈感。

過去覺得複雜或無法完成的事,現在透過平板可以輕鬆實現。

核心理念:讓技術服務教學,而非成為老師的額外負擔。


2025年9月19日 星期五

2K250919_B5-1生成式AI與教育應用工作坊

 

B5-1生成式AI與教育應用工作坊

講師:大同國小 陳映均老師

時間:2025.9.19 13:30-17:00

地點:大德國中







教育AI國際發展趨勢

AI已經發展很久,現在是生成式AI,政策制定者應和教師共同討論生成式AI在教育上有效使用方式與使用指南。

生成式AI平台希望提供1:1自主學習教練,支持基本知識學習。

政策制定者需要評估生成式AI對學生學習的影響。

UNESCO強調老師應隨著AI技術的發展持續進步,並為此制定了教師所需的AI素養框架。

該框架以五大核心維度為基礎:以人為本的思維模式、AI倫理、AI基礎與應用、AI賦能教學法、以及AI促進專業發展。



有雜誌調查台灣在AI使用在世界各國中排名21

AI使用的倫理挑戰與風險,越來越受重視,需要跟學生建立觀念,比如學生使用帳號登入電腦,資料容易被盜用,課程中需教導學生

AI是一對一的家教模式可以幫助學生學習

日本文部科學省發展教學輔助平台提升個人化學習,韓國有AI教科書幫助學生學習,台灣也有出版社搭配108課綱發展AI教科書,但世界各地都有使用AI問題,比如學生用AI寫作業,講師澳洲的參訪經驗,許多電子產品都不能在教室中隨意使用,須被規範。

 AI的演進

人工智慧轉變成生成式AI,從二分法變成圖形辨識,再變成深度學習與判斷,生成式AI可以有好的創造力,更多跨域,更強大的整合能力

 AI能做什麼

預測分析、圖型識別、文字生成、語音識別、翻譯、影像處理

 講師舉例說明常見的生成式AI



使用Google AI Studio Try Nano Banana功能可以生成AI照片,且有良好的效果

Veo 功能可以讓照片動起來



AI在教學上的應用,數位科技輔助教師教學

學生自學、組內共學、組間互學、教師導學

AIPACK 平板進行教學

 對教師而言,應用於教學

進行差異化教學可協助教學設計、輔助教材製作,應用於評量可協助產生評量試題

 對學生而言

應用於學習可提供即時回饋訊息、提供個人化學習引導、提供11的智慧學習夥伴,應用於評量可提供個人化評量、提供即時問題解答

 

酷英網語音辨識輔助教學系統






素養題產生精靈 AI來產生素養題,編製素養導向試題

 智慧家教系統 可以幫助學生

 學習節點診斷報告 可針對不同學學習內容進行評量

 因材網結合生成式AI之數位學習夥伴e 學生可以利用因材網上的AI-e度,跟他對話來進行學習概念的釐清,可以彌補老師無法跟所有學生對話的缺憾

 因材網-學科領域學習夥伴 數學領域單元教學-使用e度教學應用

生成式AI強化各大數位學習平臺,如酷英網情境式英語聊天機器人(CoolEBot),均一學習平台-AI狐狸貓,Magic School AI

 

教育部中小學數位教學指引3.0 提到應用生成式AI 輔助教學



NotebookLM 可以限定不同的文獻或資料來進行分析、摘要,現在也可以產生測驗

後續教育部辦理 B5-2 生成式AI融入學科領域教學工作坊-因材網各領域 課程重點:生成式AI融入學科領域教學教案設計與應用 生成式AI融入學科教學課堂實踐實作

 

今天的研習真的是紮實又豐富,講師介紹AI的發展到應用,以及目前台灣使用AI融入教育的現況,雖然有許多AI的運用我自己沒有嘗試過,但是AI的浪潮已經來襲,現場的教學者,也只能嚴陣以待,不斷調整教學策略,來強化自己的教學。

2025年9月13日 星期六

20250912國中小聯合期初會議暨增能研習

今天的增能研習,真的讓人收穫滿滿。

淑娟專輔特地邀請關懷生命協會教育主任林勃嚴(尖尖)來為我們分享動物保護與性別平等/議題融入好點子,這個主題真是太特別、也很時髦



尖尖主任(林勃嚴)一開場就告訴我們:台灣在動物保護的成就在這幾年已經不再只是課外補充,而是逐步走進師資培訓與108課綱的核心,默默在影響許多領域。
想像一下:未來我們的課堂,不只是講解生態知識,而是從「同伴動物、野生動物、展演動物、經濟動物、實驗動物」五大面向出發,培養孩子的同理與關懷。這樣的彈性課程,想像就很有畫面,也很能引起學生動機及共鳴,同時,這也是正在發生的事,動保相關的教材也是進行式,目的讓教師不再單打獨鬥。
研習中提到的「動物倫理光譜」更讓我眼睛一亮:
從減少痛苦的 動物福利、到關注社交需求的 動物福祉,再到挑戰我們思維的 動物權……原來,對動物的理解,可以這麼多層次,也這麼貼近教育,深入生活,且融會許多領域。


此外,尖尖主任把「動物保護」和「性別平等」連結在一起!
🐱 從寵物市場母貓定價較高的現象,帶孩子看見性別差異。
🐟 從會改變性別的魚類,談性別認同的多元。
🐧 從動物界的同性行為案例,引導學生思考多元家庭。
這樣的提問加短影音教學,可以吸睛且引發思考🤔
尖尖主任還推薦了三支超有趣的影片:《動物界暖男排行榜》、《動物的性別轉換》、《動物多元成家》。如果將這些影片資源一旦帶進課堂,學生一定會驚呼連連,然後慢慢學會「換位思考」,尖尖還貼心提醒,注意影片用辭,避免過時的影片用辭引起誤會。
最後,讓我深思的是👉 教育的核心,不只是知識傳授,而是培養孩子「尊重、同理與關懷」的態度,動物保護也是一種生命教育,價值觀的培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