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4月2日 星期六

輔導員公開課—李祥菁老師考古工作日誌_20220401

授課日期:2022.04.01
授課教師:大道國中李祥菁老師
授課單元:3-1持續改變的生命

說課:由祥菁老師說明課程設計理念,學生先備知識及觀課重點

  1. 單元名稱:持續改變的生命
  2. .核心素養: 自-J-C2 透過合作學習,發展與同儕溝通、共同參與及共同發掘科學相關知識與問題解決的能力
    (1)體會科學家一起工作可以更有效
    (2)學習觀察與推測及測試推測的經驗
    (3)運用載具建立小組學習歷程
  3.  學習表現:
      an-IV-2分辨科學知識的確定性和持久性,會因科學研究的時空背景不同而有所變化
    (1)透過化石挖掘過程的概念建構,體會科學是不確定的,隨者證據的揭示,科學內容可能會改變
    (2)
  4. 學習內容:
      Gb-IV-1從地層中發現的化石,可以知道地球上曾經存在許多的生物,但有些生物已經消失了,例如三葉蟲
    (1)化石提供了生物存在的具體證據。透過形式與功能相聯繫可建構古代生物的樣貌
     Hb-IV-1研究岩層岩性與化石可以幫助了解地球的歷史
    (1)了解過去的生命形式在某些方面與今天的生命形式非常不同,但在其他方面卻非常相似
  5. 班級概況
    (1)使用過padlet
    (2)沒有資源班學生
    (3)段考後重新分組,採異質性分組,可能比較沒有默契
    (4)學習動機較弱,容易分心
    (5)作業會完成
  6. 觀課重點
    (1)學生運用資訊載具建立個人與小組學習歷程
    (2)能投入學習活動
         a. 投入學習
         b.資訊輔助學習狀況
         c.小組討論參與度
    (3)教學活動的設計與課程進行節奏的建議
  7. 學生先輩知識
    (1)知道演化的證據之一為化石
    (2)知道透過化石證據可以知道地球上有那些生物
    (3)知道可以透過化石推論過去的生物的型態與構造
  8. 教師教學預定流程與策略
    (1)發學習單、領取平板、登入padlet
    (2)向全班講述故事(共五天)
         第一天情境-領取2塊化石-觀察、推論、分享
         第二天情境-領取化石(擲骰子)-組裝、推論、分享
         第三天情境-領取化石(擲骰子)、給參考資料-組裝、推論、分享
         第四天情境-小組交流分享
         第五天-為生物命名、回顧這五天學習過程
  9. 學生學習策略或方法
    (1)利用padlet共編學習歷程
    (2)完成學習單
    (3)發表自己推論
    (4)聆聽他人分享
    (5)思考老師提出問題並回答
    (6)組裝動物模型
  10. 教學評量方式:提問評量、學習單、小組競賽、padlet帖子的學習評量、完成學習任務-組裝動物模型

觀課:祥菁老師授課,觀課教師依據觀課重點進行課室觀察
  1. 第一階段:發學習單、領平板、登入padlet、講述情境、發兩塊骨頭(10分鐘)
    學生有秩序的拿學習單、領平板、拿骨頭。每位學生很熟練的用平板拍下padlet QRcode,登入padlet簽到。拿到骨頭後每組開始討論這是什麼骨頭、可能是什麼生物,並完成第一天的學習單。並且將骨頭拍下上傳到padlet小組成員將個人的推論與想法記錄在padlet上



  2. 第二階段:考古日誌進入第二天利用骰子骰出可能再挖出幾塊骨頭,獲得新證據(10分鐘)
    各組同學們有秩序並言之有物的討論,沒有廢話,開始有組別的同學發現這些骨頭可能來自不同種類的骨頭,可能有兩隻或兩隻以上不同的物種。也開始有同學透過骨骼的構造討論可能是草食性或是肉食性恐龍



  3. 第三階段:考故日誌進入第三天更多證據出土,老師直接請同學來領六塊骨頭、給參考資料(10分鐘)
    拿到更多骨頭了,有更多的資訊並可以開始拼出完整的身體,拿到了參考資料,討論的更加熱絡,開始有同學認為不是只有恐龍,還有哺乳類在其中。在此老師也請同學們想一想在這三天,從一開始只有少數的證據到更多證據,再到有參考資料提供更多資訊,你的想法的改變,如何讓想法更聚焦。


  4. 第四階段:不再挖掘了,使用padlet看看別組的骨頭以及想法,想想自己是否能藉由別人的骨頭增添新資訊,並透過padlet交流,將你認為不錯的想法或有共鳴的想法按讚(10分鐘)
    同學們開始瀏覽各組的帖子與照片,並按讚


  5. 第五階段:將剩餘的骨頭領回去,組裝完成、完成命名(5分鐘)
    雖然這些生物都已經有既定的名稱了,但如果你是最初的發現者,你就擁有命名權,所以發現新生物的命名是很重要的,有助於將來的溝通與分類。

議課:觀課教師給予被觀課教師回饋,綜合討論
 

  1. 富男校長:
    (1)學生願意主動操作、透過觀察大膽假設
    (2)課程設計具有層次,誘發學生的探索及思考、推論發表
    (3)運用載具及實用模型結合數位原住民的敏感度,培養其觀察力
    (4)創新:考故日誌教學模組可供大家參考
  2. 湘柔
    (1)討論時間充分,學生熟悉padlet操作
    (2)報告時沒人聽,模型吸引了學生的注意一直想拼起來,但瀏覽他人padlet上的貼子彌補了沒人聽的缺憾
    (3)學生超級投入
  3. 真岳
    (1)課程流暢、使用ipad當載具,在別校可能不適用,並不是所有學校都有足夠的平板
    (2)隨者時間推移,證據越來越多,是什麼生物越來越明朗,讓學生很有成就感
    (3)在第三天的時候直接給六塊骨頭,資訊太多,反而只專注在拼而忘記思考
  4. 雨蓁校長
    (1)這個班的班級屬性本來就是屬於乖巧型,原本擔心會無法討論,但每位學生都言之有物的在討論
    (2)這個課程設計對學生來講非常有吸引力,讓大家從做中學,沒有人是放空的
    (3)雖然老師只有安排一位組長,但也許也需要有其他腳色分配,才能真正做好分工
  5. 莉芳
    (1)今天是來觀摩學生實體上課時是如何使用padlet的,以往都只有在線上或對老師使用,今天看到在實體課程上,已經有實物與學習單了還需要用到padlet嗎?後來發現原來padlet是用在記錄學習歷程,發現真的有其必要。
    (2)因為比較晚來沒有聽到說課,發現化石模型原來是有不同種,讓簡單的模型變得複雜,增加任務的困難度,很棒的設計。
    (3)因為人手一台平板,所以每個學生都能從自己的平版上看到padlet上的東西,教室內的大電視廣播好像就沒有這麼必要了
  6. 淑娟
    (1)教師教學節奏明快,原本第三天是要用骰子骰出骨骰數量,後來老師直接讓學生到前面來拿六塊骨頭,很明顯在掌握教學步調,隨時調整教學節奏,讓整個教學過程非常流暢
    (2)師生互動非常頻繁,教師也能隨時利用引導式問句,引發學生思考
    (3)學生沒人晾著,每個人都很投入在學習中,只是模型真的太吸引人了,導致有些學生太過專注於完成組裝,而忘記學習任務
    (4)關於骰子骰出骨骰數量設計很棒,但全部的組別運氣都一樣,感覺有點無聊,如果能夠讓每組都有一顆骰子,讓小組自己骰出自己的運氣得到不同數量的骨頭,感覺可以更有趣一些。
  7. 韶鏞
    (1)課程流暢
    (2)原本一開始沒有答案,可是當有第一位同學在padlet上寫上答案時,就刺激到其他同學寫想要產出答案,讓學習氣氛變得活絡起來
  8. 斐虹
    (1)padlet的應用讓師生、生生的交流互動變得很好
    (2)考古日的情境讓增添學習樂趣
    (3)教具叫吸引學生,使學生不會玩平板
    (4)提供任務與提問使整個課程脈絡完整
    (5)雞蛋裡挑骨頭,如果參考資料可以彩印會更精緻
  9. 祥菁老師自我檢討
    (1)其實一開始在切換canva和padlet時已經手忙腳亂了
    (2)因為怕同學要一直登入padlet會一直來找老師要QRcode,所以有要求一組至少要有一個人拍下QRcode
    (3)對於第一天給一塊骨頭或是二塊骨頭有思考過,其實一塊骨頭也很好,因為會讓學生開始思考這是什麼骨頭,功能是什麼,可能是什麼生物的骨頭。給兩怪骨頭時,學生就會想把它拼起來,兩種有不同的效果
    (4)後來大家都離開時,我還是有將五天的考古日跑完,還是希望他們能夠為自己的古生物命名,這樣比較有成就感。



辛苦祥菁老師了,非常用心的準備了這堂考古課,不僅讓學生從做中學,更讓我們觀課的老師們,能夠汲取許多行動學習的教學點子。祥菁老師不僅提供了考古情境的設計,連教室旁邊也都放滿了各式各樣不同的化石,讓學生不只能想像情境,而是教室裡也提供情境,學生藉由這堂課不僅學到知識,也學到溝通技巧以及思考論證的方式,是一堂收穫滿滿的自然課。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