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1月23日 星期一

豆苗與豌豆

發現市場有賣豆苗,買了豆苗。吃過豆苗嗎?不是像芽菜的豌豆苗,而是這種~莖是空心的,有點像空心菜的莖,但口感完全不同。
提到豆苗,就想起小時候曾吃過的豆苗蝦仁。
小時候父親常會帶我們去餐館,不是吃麵的小麵館,而是可以點合菜的館子。家中平日吃得簡單,但是特定時候就會去吃館子,吃四川菜。那家餐館從小吃到大,沒有招牌,但熟門熟路的人都知道,我們都叫他四川菜,賣的就是四川菜。還記得每次總點那幾道,醬爆肉、酸辣湯、魚香茄子、豆瓣魚,辣子雞丁。太常去了,也太常點了,老闆娘看到我們不用點單,就會自動問我們是否照舊。偶爾會換換別的菜,但很快又換回來。或許就是這樣,長大之後的我總是喜歡一店一味。只要吃到這一味好吃,每次去這家都只吃這道,不像同事們總是會嘗試不同餐點,不知道算是不敢嘗試新口味(我怕地雷,也會錯過好味),還是對熟悉食物的安全感。後來四川菜搬家好幾次,每次搬家我們都會找到,直到最後真的關了,父親又找了一家可以炒出類似口味的蘭園,味道差很多,不過吃久了也習慣了,父親過世後,我們又吃了十多年,後來蘭園也停業了,媽媽也中風~ 在高雄,就再也不曾上館子吃過合菜。

豆苗蝦仁不是四川菜,也不是蘭園的菜。而是在試餐館的過程中,曾點過的一道菜。豆苗沒有菜味,清爽可口。但未曾出現在自家餐桌,讓我以為這種菜是不是很罕見?長大之後,偶爾在餐廳菜單上看到也點了,吃起來總是太油,不是我懷念中的味道。
直到這次在市場上又買了它。怎麼炒?豆苗蝦仁?我炒不出那種蝦仁味,因為現在知道這種脆脆的蝦仁可能是泡了藥。真正的鮮蝦清甜,口感完全不一樣。於是呢~ 簡單的清炒肉絲。不是不講究,而是在乎原味。

配上少許肉絲,炒起來、吃起來都爽口。

後來多加了甜椒與杏鮑菇,也是炒肉絲。
豆苗,是什麼豆的苗?我也不知道,只知道它其實不算是苗,比較像是幼莖。就像龍鬚菜是佛手瓜的嫩莖。另一方面,也對它是空心的感到好奇。平常吃的菜除了空心菜之外,多是實心的莖梗,而豆苗卻是空的?
某天在同事家中看到豌豆,模樣跟吃的買的很像。它有二種葉子,而有些莖是從葉子鑽出來的模樣,還有一種是對生的圓圓葉,就真的很像是花生葉,豆科植物的葉。不確定吃的是不是這種?
 
對豆苗的托葉印象深刻,感覺就像莖是從葉子中間長出來的一樣,所以看到豌豆的葉子時也覺得似曾相識。但是上頭的捲鬚與羽狀葉(對生葉?)就感到陌生了,好樣沒有"吃到"。說不定,吃的是嫩的托葉,眼前幾株開花帶果的豌豆,已經是"老人家"了?
 
豌豆的花是白色的,也長出了一條條可愛的豌豆。

從豌豆前端,還可以看到雌蕊。
查了查,豆苗是誰的嫩莖?有一說是扁身豌豆(荷蘭豆)的嫩莖。豆子看起來像是甜豆,這種豌豆以前買過,已經記錄在從『小蒨的豌豆』談起~拉鍊 の科學 (上) 
但它不扁啊?查到的資料:荷蘭豆是豆科豌豆屬的攀緣草本植物,一年或兩年生纏繞草本,無毛。偶數羽狀複葉,頂端卷鬚,托葉呈卵形。豌豆的莖有些四方,是空心的。跟豆苗一樣。在我的認知中,空心的莖就結構來說是希望它能站挺,豆苗為什麼不是實心,明明很多會攀附捲曲的植物都是實心的啊?看看這幾株豌豆,都沒有搭棚架,看起來都是自己把自己撐起來的。顯然莖的空心結構助力不少!
 
豌豆的花白色,網路上查到也有紫紅色的,會長花的莖好像都是從托葉分出來的。可以看見每一朵花都是頭低低朝下,難怪是閉花授粉,在生物課學到孟德爾將豌豆為遺傳因子實驗的作物,便是在花上動手腳。如果想看清楚豌豆的蝴蝶形的花與花蕊,可以看犀牛王校長所拍的。
下雨天時間趕,只隨便用手機拍拍。我的拍照真的很不行啊!
在同事家的農田割菜,順便學習當農婦,帶回好多青江菜、小白菜、蘿蔔與芥菜,也幫她載到學校分送其他同事。大家一起吃菜!

滿滿收穫,好彩頭!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