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明高中觀課109.03.27
在一個匆忙的星期五早上,要去鄰近學校參與夥伴賴志忠的觀課,在約定時間前到達並且先跟夥伴討論觀課重點:
1.學生實驗操作技巧:包含正確性與安全性。
2.小組進行合作學習過程,討論與分析能力。
3.教學設計流暢性與教師引導是否到位?
先發給分享表格二,對象是國中二年級理化,班級:206,說明擺桌位置及輪流順序,再來說明課程順序,播放說明(任務說明),接著進入實驗室先發實驗衣及護目鏡,學生會去檢驗5種未知元素,而每一桌的元素分析時間只有5分鐘,總共需時間25分鐘,做完之後各組報告測出來的元素。
觀課氣氛融洽(合照) |
各組作出的結果 |
場地布置與跑台順序 |
討論內容:
一、學生實驗操作技巧;有些組別之間沒有充分討論,只是就燒著,關於酸鹼性測定,第5組在做D元素時並沒有準備水,第4組在做A元素時,不曉得接下來要做甚麼?且同第4組在做C元素(硫)時有做第二次燃燒。
二、小組進行的合作學習;第1、2、3、5有在中間分工討論而第4組的互動比較少。
三、教學流程有到位、流暢,引導有到位,學生會查課本內容資料,從資料會影響學生味覺及結果,例如C元素(硫),其實是黃色粉筆灰加鹽混合,大家都因為顏色認為是硫,說是很臭其實是沒有味道。
講師回覆:原本是看到大家從實驗中看到學生的實驗做法,自己有在照相,在5分鐘當中都未做到收集氣體的動作,其中有一組說:鎂帶會變色,鋅粉難容於水,故不會變色,今天整體還算流暢,平時學生上課會比較亂。
四、C元素的黃色粉末燒完其實都會懷疑這是甚麼?銅粉?鋅粉?(不會是金色)。只有一組嘗試去收集氣體。另外硫粉的燃燒應該給學生先聞過再評量才是!
講師回覆:下次補做SO2的味道,燒給學生去聞。
五、如果不是以評量為目標就可以做為課程,作為教學中評量或形成性評量。有些實驗要先做或是教完再做?其實後設形成是不同的,如果是自己摸索,則是自己建構做出來,如果是課前就要做標準姓,如果是教過的再做,可以加入未知的東西是OK。
六、如果前一組燒完,那後一組如何去做?弄乾淨?抹布?
七、鋅的組別:5組中只有2組把坩鍋傾斜看到真正的燃燒顏色,故實驗操作技巧要加強。
八、在問問題:引導的時候說了兩遍,讓他們印象深刻,而且學生不覺得老師會用黃色粉筆灰,第5組的E說是石灰,這是有在討論的。
九、如果用開放性的題目,學生的先備知識要很充足,但是國中不適用。學生在看試紙時,很容易只看一下就把紙丟了,根本不看顏色就說是酸或鹼。至於是否要開放學生的知識、實驗的時間內容合適?今天的音效配合得很好。
十、今天講師有抓到時間,控制很恰當,聚焦不要求多,流暢度高,口頭提醒時間讓學生知道,可是會怕有思考中斷,基本上這堂課是成功的教學。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