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0月7日 星期六

課堂微翻轉-桌遊卡在細胞、生物體組成層次教學上的運用

國內目前有一位致力於微翻轉教學的教授—王惠澤,開發了許多與課程相關的桌遊,讓老師們上課時使用,幫助學生學習。就算如此,買一套開發好的桌遊,給一個班使用,而一個班大約要分成5~7組,費用仍然昂貴。在生物老師的廣大社群中,有一位王冠婷老師,設計了一套細胞構造與功能配對的抓鬼遊戲桌遊卡,因全國許多老師一起團購,製作成本大幅降低,一副牌約40元,真是實用又便宜。剛好配合目前國一生物的進度在第二章細胞細胞構造的介紹,於是就使用了這套桌遊卡來讓學生練習,透過玩牌一面玩,一面記憶,一輪之後細胞的構造與功能就記住了,而且玩得超開心。不須花太多時間,在課堂上,約花半節課的時間,就能讓學生至少玩一輪。

介紹完細胞構造後,接下來的單元是生物體的組成層次,想要讓學生知道日常生活當中,常見的生物,以及常吃的東西,其實都包含在內,於是自行設計的這套桌遊卡,讓學生認識組成層次。設計了一副牌60張,包括常見的生物與食材,將圖案印在自黏標籤上,再廢物利用,將考試用的答案卡廢紙卡切成四等分,再將印好的自黏標籤貼上,就形成了便宜好用的桌遊卡。玩法有兩種:

第一種玩法:將60張隨機分給每小組(分六組)一組發10張,請小組在小黑板上寫上層次名稱(細胞、組織、器官、器官系統、個體),然後將拿到的卡牌排列在符合的層次中,排完請老師檢查,檢視是否有錯誤,並即時澄清。六組都排完自己的10牌後與其他組交換,視時間長短決定交換卡牌的次數。

 小組會討論到底應該將卡牌放在哪裡?常見錯誤:知道雞蛋是細胞,但是會將蛋黃哥排在個體層次;牛排也會排到個體層次,老師此時可問他們請問你們吃牛排是吃了整隻牛嗎?如果不是那吃了什麼?學生會回答只有牛肉。那只有肉應該是什麼?他們就會更正為組織。
另外還有將豆芽菜視為器官,可是豆芽菜明明就有根、莖、葉三種器官了,怎麼會是器官層次呢?釐清後,學生就會知道豆芽菜是個體層次;輸導組織知道是組織層次、維管束卻是細胞、葉脈卻是器官層次,此時老師可以趁機告訴學生這三種都是同樣的東西,因為目前學生還未學到,但在後面第三章會學到。

第二種玩法:每組都給一整副牌,全部發完,但都不能看牌,玩層次心臟病,玩家要依序喊細胞、組織、器官、器官系統、個體,然後丟牌,只要是符合的就要拍牌,非常刺激好玩。
 玩家們非常謹慎,生怕來不及,就輸了
 玩到激動處,還會站起來
 有人太慢囉!


玩心臟病的缺點就是很吵,因為太刺激了,但是也因為這樣,學生很快就能記住常見生物與食材的層次,學習真是太好玩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