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0月15日 星期日

IBSE探究教學法研習

今年七月在北部有一場法國的科學動手做研習,但因太遠且時間太長而無法參與,沒想到後來IBSE教師社群將經典帶到了台中科博館了,裡用了週末兩天假期,體驗了這個課程,雖然中間因為週六下午需到學校上科學營,而無法參與,但也學到了不少。


首先課程讓我們畫檸檬,藉由繪畫而仔細觀察這顆檸檬,訓練自然觀察及記錄的方法,然後再把檸檬放回盆子裡,混合均勻後,再找出自己的檸檬。這部分大家都可以找到,而且也可以說出為什麼這顆是自己的檸檬。

 然後再將組員們的畫紙以及整組的檸檬交換,讓別組找出自己畫的檸檬,再去檢查別人是否找對了,有些人找得到,有些人找不到。也就是說紀錄的不夠詳實,所以別人找不到。最後講師引導,一個問題要有目標才不會天馬行空。
 

下一個單元是講師讓我們看一張照片,並請我們模仿國中生看到這張照片會想到什麼問題,老師將我們問的問題寫在白板的兩邊,一邊是這堂課他不想解決或是無法解決的問題,例如:這張照片是誰拍的?地球是怎麼轉的?另一邊是這堂課可以解決的問題,例如:地球為什麼只亮一半?為什麼地球上有微笑曲線?後來老師有引導我們,平常上課也可以這麼作,這可以幫助同學們聚焦問題或是上課的重點。


然後老師讓我去拿實驗可以驗證出這樣現象的所需物品,自己拿利用現有的材料驗證要如何才能拍出這樣的照片。






經由這樣的活動,大家都能找出正確的位置且拍出正確的照片。


第二天是請賈致達教授介紹手機App在科學上的應用,我們利用手機算出球類的恢復係數



 最後一堂課是解透太陽能集熱板,裏頭的組成,並說明為什麼要這麼作這麼組合,每組設計不同的實驗,驗證這麼組合是最好的安排。



透過這樣的過程,大家不知不覺就將太陽能集熱板的組合記起來了,也了解為何要這樣設計。但是講師也說了探究課程真的是需要花很多時間,三節課真的是不夠用啊!但是老師要想辦法克服,或許將多個單元包裝在一起上,是個不錯的方法。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